腊月二十三的习俗 篇一
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日子,也是中国农历年底倒数第九天。在这一天,中国人民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腊月二十三的习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们会进行祭祀活动。在这一天,许多人会选择前往寺庙或祠堂,向神明祭拜,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平安。有些地方还会举行庙会,人们可以尽情欢乐地享受购物和品尝美食的乐趣。
其次,腊月二十三也是中国传统的扫房日。人们会认真清扫自己的房屋,打扫一年的尘埃,以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个习俗源于古代的传统,人们相信清扫能够驱走霉运,让家庭充满吉祥和幸福。同时,也是为了迎接亲朋好友的到来,为他们提供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
此外,腊月二十三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那就是贴春联。春联是中国传统的装饰物,一般由对联和横批组成,用于贴在门上。人们会在这一天购买或自己制作春联,然后贴在门上,以迎接新年的到来。春联通常写有吉祥的祝福语,如“万事如意”、“福到底”等,寓意着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望。
最后,腊月二十三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那就是煮馄饨。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人们会在这一天聚在一起,一起包馄饨。馄饨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面食,形状像一只小船,内馅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通常有肉馅、蔬菜馅等。包馄饨不仅是一种传统的食物制作技艺,也是一种团结亲情的象征。家人和朋友们可以一起包馄饨,分享快乐和美食。
总的来说,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充满意义和乐趣的日子。祭祀、扫房、贴春联和包馄饨等习俗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新年的美好期望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让我们一起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迎接新年的到来吧!
腊月二十三的习俗 篇二
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日子,也是中国农历年底倒数第九天。在这一天,中国人民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腊月二十三的习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们会进行祭祀活动。在这一天,许多人会选择前往寺庙或祠堂,向神明祭拜,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平安。祭祀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们通过祭祀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激,同时也是一种祈福和祈求保佑的方式。
其次,腊月二十三也是中国传统的扫房日。人们会认真清扫自己的房屋,打扫一年的尘埃,以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个习俗源于古代的传统,人们相信清扫能够驱走霉运,让家庭充满吉祥和幸福。同时,也是为了迎接亲朋好友的到来,为他们提供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
此外,腊月二十三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那就是贴春联。春联是中国传统的装饰物,一般由对联和横批组成,用于贴在门上。人们会在这一天购买或自己制作春联,然后贴在门上,以迎接新年的到来。春联通常写有吉祥的祝福语,如“万事如意”、“福到底”等,寓意着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望。
最后,腊月二十三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那就是煮馄饨。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人们会在这一天聚在一起,一起包馄饨。馄饨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面食,形状像一只小船,内馅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通常有肉馅、蔬菜馅等。包馄饨不仅是一种传统的食物制作技艺,也是一种团结亲情的象征。家人和朋友们可以一起包馄饨,分享快乐和美食。
总的来说,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充满意义和乐趣的日子。祭祀、扫房、贴春联和包馄饨等习俗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新年的美好期望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让我们一起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迎接新年的到来吧!
腊月二十三的习俗 篇三
腊月二十三的习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每到这一天(或二十四),人们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和扫尘活动。从此揭开了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序幕。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腊月二十三的习俗,欢迎阅读!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从祭灶开始。民谣有“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民间早就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就是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即送“灶王爷”上天。灶王爷是玉皇大帝亲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在过去,农家灶间设有“灶王爷”的神位。灶王爷的职责是管理各家的灶火,是一家的保护神。灶王爷像的两则还有“灶王奶奶”、“小灶王奶奶”,上面印有这一年的农历表,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开始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这一家人的安危;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所做的善事和恶行。
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然后由他带回家中。因此,对于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给玉皇大帝的汇报至关重要,关乎这家人一年的吉凶祸福。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在灶间摆上桌子,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主人先向灶王爷敬香、磕头,然后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还边涂边说:“好话多说,坏话莫谈。”这是主人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的嘴甜甜的.,光说好后,别说坏话。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之后,便将神像揭下(留下农历头)烧掉,火与烟便一起升天了。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还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挨户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实则以此换取各家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过《庚子送灶即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鲁迅先生还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除夕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引领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其他诸神在过完年之后再度升天,只让灶王爷长久地留在这家的厨房内。
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很简单,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磕头就完事了。
扫尘
祭灶之后,人们便开始准备过年。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春节前扫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关于扫尘,古代还有一个有趣而又诡异的故事。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人的身上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一个喜欢阿谀奉承、拨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有一次,三尸密报玉皇大帝,说人间有人诅咒天神,欲谋造反天庭。玉皇大帝听后大怒,随即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大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有作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
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官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即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
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王爷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祥和,所以民间送灶后开始,到大年除夕之前,进行扫尘。
如今人们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小年更无多少人在过。不过,春节前大搞卫生的习俗保留至今。
吃灶糖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婚嫁
过了小年,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地方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