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资料和风俗 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既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又充满了浓厚的民俗风情。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和风俗。
一、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忧心忡忡。最终,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以示忠诚。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这一天举行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活动,逐渐形成了如今的端午节。
二、端午节的风俗
1. 龙舟竞渡: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是龙舟竞渡。人们会在这一天组织龙舟比赛,以纪念屈原投江的故事。龙舟由木头制成,长约10米,上面有龙头和龙尾的装饰,船上有舵手和划手,整艘龙舟在水上划动时,显得非常壮观。参赛队伍会全身湿身地划动龙舟,争取取得最好的成绩。
2. 吃粽子: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是粽子。粽子是一种用糯米、豆子、肉类等食材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的食物。粽子有多种口味,如肉粽、豆沙粽、枣泥粽等,每一种粽子都有其独特的风味。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驱邪避祸,保佑平安健康。
3. 赛鸽子: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在端午节赛鸽子。鸽子是人们心中的吉祥之鸟,代表着和平和幸福。人们会在这一天放飞鸽子,观察它们飞翔的方向和速度,预测未来一年的好坏。
4. 悬艾草和艾叶: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是悬艾草和艾叶。人们会在门口、窗户等处悬挂艾草和艾叶,相信可以驱邪辟邪。同时,人们还会用艾叶熏身,以预防疾病。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人民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民俗风情。通过参与龙舟竞渡、吃粽子、赛鸽子以及悬艾草和艾叶等活动,人们表达对屈原的敬意,同时也祈求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和健康。
端午节的资料和风俗 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它有着丰富多彩的资料和风俗,下面将介绍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资料和风俗。
一、端午节的资料
1. 龙舟: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象征物之一。它是一种长而狭窄的船只,通常由木头制成,船上有龙头和龙尾的装饰。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之一,人们会组织队伍划动龙舟,以纪念屈原的忠诚和勇敢。
2. 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物。它是用糯米、豆子、肉类等食材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的食品。粽子有多种口味,如肉粽、豆沙粽、枣泥粽等,每种粽子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驱邪避祸,保佑平安健康。
二、端午节的风俗
1. 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参赛队伍会划动龙舟,在水上比赛速度和技巧。龙舟竞渡是一项古老的民间传统,也是一种体育竞技活动。观看龙舟竞渡的人们会为选手们加油助威,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2. 赛鸽子: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端午节举行赛鸽子活动。鸽子是人们心中的吉祥之鸟,代表着和平和幸福。人们会放飞鸽子,观察它们飞翔的方向和速度,以预测未来一年的好坏。
3. 悬艾草和艾叶: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是悬艾草和艾叶。人们会在门口、窗户等处悬挂艾草和艾叶,相信可以驱邪辟邪。同时,人们还会用艾叶熏身,以预防疾病。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人民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资料和丰富多彩的风俗。通过参与龙舟竞渡、吃粽子、赛鸽子以及悬艾草和艾叶等活动,人们表达对屈原的敬意,同时也祈求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和健康。端午节的资料和风俗丰富多样,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端午节的资料和风俗 篇三
端午节的资料和风俗大全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等。
【端午节的来历】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
【端午十说资料】
一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
二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据《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说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四说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五说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六说认为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转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后汉书》中也写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说认为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
八说是据《会稽典录》一书记载,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说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荫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惩恶气。
十说是民间有一传说认为,端午源于湖北沔阳沙湖曾有四位豪杰专门劫富济贫,后遭当地官兵突袭围困而于五月初五投江而亡。当地民众万分悲哀,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与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中国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
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
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