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6篇】

时间:2014-03-04 05:47: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吃粽子来庆祝这个节日。吃粽子已经成为了端午节的一种习俗,它是对屈原的纪念,也是为了祈福和驱邪。

粽子是一种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包裹在竹叶里煮熟的食物。粽子的外形呈长方形,通常用竹绳系紧,呈现出浓郁的竹叶香气。粽子的馅料种类繁多,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之分。咸粽子的馅料一般有糯米、肉类和豆类等,而甜粽子的馅料则常常是红枣、豆沙和糯米等。不同地区的粽子口味也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咸粽子还是甜粽子,都是人们喜爱的美食。

吃粽子的习俗源远流长,据传始于屈原的时代。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他在战国时期为了守卫国家的疆土,投江自杀,以示忠诚。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在江边撒入米粒,同时也放了一些粽子,以免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后来,人们将撒米为食物的习俗延续下来,逐渐演变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吃粽子的习俗也与驱邪祈福有关。在古代,人们认为粽子可以驱除瘟疫和邪气,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因此,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吃粽子,以祈福自己和家人远离疾病和灾难。在吃粽子的同时,人们还会在家门口插上艾草和菖蒲,用以驱邪避灾。

除了吃粽子之外,端午节还有其他的庆祝活动。比如赛龙舟,这是一项古老的竞技运动,人们在端午节这天会组织赛龙舟的比赛。还有系艾草和菖蒲于腰间、脚踝等部位,以驱除瘟疫和邪气。此外,还有一种民间传统,就是在儿童的脖子上系上五彩丝线,以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它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也是为了祈福和驱邪。粽子作为一种传统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还寓意着家庭的团聚和幸福。在端午节这一天,与家人一起品尝粽子,分享快乐和温馨,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体验。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具有浓厚民俗特色的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吃粽子来庆祝这个节日。吃粽子已经成为了端午节的一种重要习俗,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粽子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食品,具有悠久的历史。粽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与屈原的故事有关。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他在战国时期为了守卫国家的疆土,投江自杀,以示忠诚。为了纪念他,人们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开始吃粽子。粽子的制作方法也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无论如何,吃粽子已经成为了端午节的一种传统习俗。

吃粽子的习俗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是为了祈福和驱邪。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相信吃粽子能够避邪,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传说咸粽子能够驱除瘟疫和邪气,甜粽子则能够增添喜庆和吉祥。因此,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准备各种口味的粽子,与家人一起品尝。在吃粽子的同时,人们还会在家门口插上艾草和菖蒲,用以驱邪避灾。

除了吃粽子之外,端午节还有其他的庆祝活动。比如赛龙舟,这是一项古老的竞技运动,人们在端午节这天会组织赛龙舟的比赛。龙舟是一种长条形的船,上面装饰着彩色的龙头和龙尾。参赛者们划动着桨,竞相冲刺,争夺冠军。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表演。

总之,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之一,它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也是为了祈福和驱邪。粽子作为一种传统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还寓意着家庭的团聚和幸福。在端午节这一天,与家人一起品尝粽子,参与赛龙舟的比赛,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体验,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篇三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篇四

  屈原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话说当年屈原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叹哀伤,空有抱负的屈子就这样离开了楚国,实乃国家损失。所以百姓未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 而后,据古书记载,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传统食俗。粽子多用于祭祀、祭神。由于祭祀屈原纳入端午节的节俗活动中,粽子也从初夏的节令食品演变为端午节食俗,以表明人们祭祀屈原的特别方式。随着端午节中屈原核心地位的确立,包粽子、吃粽子成了端午最佳性的节日习俗。粽子是我们祖先的发明,据专家考证:粽子从创制至今,至少已有上万年历史,在炊具没有被发明之前,已经有了粽子。可见,粽子是早于粥、饭便已出现的古老食品,它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有着丰厚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嘉兴市稻作文化发祥地。据记载,早在古代就把米用植物叶子包裹起来,投入火石沸水中待熟后食用,这可能就是传说中嘉兴最早的粽子了。到了民国初年,几个原以弹棉花为业的兰溪人,在张家弄创办五芳斋粽子店的传奇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近年嘉兴粽子产业更是发扬光大,成为嘉兴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篇五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粽子是端午的庆节食品,且被赋予纪念楚国大夫屈原的意义。按《续齐谐记》,屈原以五月初五日投汩罗江,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以楝叶塞上,以彩丝缠之,不为蛟龙所窃,乃是粽子之由来。但近人黄石在《端午礼俗史》里,却反对此说,认为粽子祭屈原只是“茶余酒后谈资,据作考证则大谬。”台湾学者殷登国在《夏至的`节礼习俗》一文中,亦曾考证粽子最早是夏至的一种时令食品。各派学者,各执一词,亦各有据。不论粽子的起源如何,它已演化为端午,乃至夏令的传统食品了。

  包粽子一般是用竹叶或苇叶包裹,古人也有用艾叶、茭叶、菰叶裹的。用艾叶裹的叫作艾香粽子。粽叶要先用水浸泡,再洗干净。糯米也要预先用冷水浸泡,泡好后将水沥净备用。古人包粽子很讲究,要在糯米中放入红枣、板栗、胡桃、柿干、银杏、赤豆、姜桂等物。如果要包碱粽,可先用石灰水少许洒在米上搅拌之,使米变成微黄色;或在煮粽子的水中放入少许柴灰或石灰,煮出来的碱粽会格外芳香好吃。

  在唐宋时代,粽子也曾受到过皇室的喜爱。唐明皇在位时,每年在端阳宫里都要精工制作一批粽子和粉团。粉团盛于金盘之中,然后让宫女们用金质小弓箭去射盘中的粉团,射中者以粽子为赏。可是粉团滑腻,并不好射,宫女们为获得吃粽子的奖赏,必须全神贯注,认真拉弓引箭才行。唐明皇则在一旁取乐,并吟出了“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的诗句。这种宫廷游戏至宋代仍延续不断。

  古人还在粽子中加入药物,以疗疾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将治疟药与粽子并食治疗疟疾效果良好的记载。南北朝时,卢循将中药益智与糯米同裹,制成“益智粽”,呈献给宋武帝刘裕吃,治疗他的脑力衰退、思维迟钝的症状。粽子也曾激发过古代诗人们的创作灵感。元稹有“采缕碧筠粽,香梗白玉团”;温庭筠有“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云浆”;姚合的“诸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陆游的“盘中共解青菰粽,衰甚将簪艾一枝”,这些都是对粽子的歌咏。

  粽子后来也成为人们在端午期间馈赠亲友的礼品。旧时,一些朱门大户的节礼除粽子之外,还要配以桑椹、樱桃、荸荠、黄杏、五毒饼、玫瑰饼等时鲜物品。而小户人家则只能勉强裹几只清水粽,既充节物,又当食粮了。

  北京地区的端午粽子均以苇叶包裹,以马蔺系之。市间售者以江米小枣的为主,近郊农民进城推车串卖者多为黄米小枣粽子。南方人更讲究吃粽子,时至近代已形成系列,主要分苏式、广式两大类。苏式有白米粽、赤豆粽、豆沙粽、鲜肉粽、火腿粽等,味道纯正,别有风味。广式主要有豆沙粽、叉烧蛋黄粽,以及有斤把重的什锦裹蒸粽等,更是独具特色。后来,北京的桂香村、稻香村等南味食品店在端午时就专门供应南味粽子,以供南、北食客随意选购。北京人可尝个稀罕,可领略一下南国风味儿;南方老客儿可吃到家乡的“特产”,饱以口福,更是不亦乐乎!

  吃粽子的习俗不仅在国内流行,在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也较为普遍。粽子居然能漂洋过海,传播了中华的饮食,恐怕是发明粽子的古人所始料不及的吧。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篇六

  为什么吃粽子,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都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几千年前,屈原投入汨罗江自杀,为了不让江中的鱼吃屈原的尸体,人们包了很多粽子投入江中,所以几千年来就有了吃粽子这个习俗。

  关于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有很多种传说,下面小编带您看一下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

  民间传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马上划船捞救,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另一种关于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的说法是,公元前340年,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就是说我们现在吃的叶子包的粽子,其实在以前是竹筒装起来的。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有记载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但是关于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的由来,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