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和习俗。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端午节的一些习俗。
首先是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参与者要划着龙舟在江河湖海中奋力竞渡,以纪念屈原投江救国的英勇行为。赛龙舟的场面非常热闹,人们会为参赛的队伍加油助威,气氛非常热烈。而在赛龙舟之前,人们还会为龙舟进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以祈求平安和吉祥。
其次是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它是用粳米包裹肉、豆、果等馅料,再用芦苇叶或竹叶包裹而成。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是为了避邪、驱瘟疫。人们在端午节那天会亲手包粽子,然后与家人一起品尝。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都有所不同,有咸的,也有甜的,口感也各异。无论是咸粽子还是甜粽子,都让人垂涎欲滴。
此外,人们还会在端午节这一天挂艾草和菖蒲。艾草和菖蒲都被认为有驱邪、辟邪的功效,可以保护人们平安。因此,人们会将艾草和菖蒲挂在门口或窗户上,以驱除不幸和疾病。有些人还会在房间里熏艾草,以驱走蚊虫和病菌。
最后就是佩香囊了。佩香囊是一种装有香料的小袋子,人们会将香囊挂在身上或放在衣柜里。香囊有祛邪、驱毒、驱蚊的作用,还能带来好运和吉祥。人们相信佩戴香囊可以保佑自己平安健康,避免不幸降临。
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样,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但无论是赛龙舟、吃粽子还是挂艾草和佩香囊,都是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和对美好祝福的表达。端午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是人们共同欢庆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享受端午节的习俗和快乐吧!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习俗,下面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是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也是最古老的传统。相传,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爱国诗人,他为了救国,不幸投江而亡。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就在江水里划龙舟,以驱赶鱼虾。后来,这个活动逐渐演变成了赛龙舟的比赛。现在,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组织龙舟比赛,以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
其次是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也是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它是用粳米包裹肉、豆、果等馅料,再用芦苇叶或竹叶包裹而成。粽子的形状多样,口味也各异。有些地方的粽子是咸的,有些地方则是甜的。无论是咸粽子还是甜粽子,都是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共同品尝的美食。
此外,挂艾草和菖蒲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艾草和菖蒲都被认为有驱邪、辟邪的功效,可以保护人们平安。人们会将艾草和菖蒲挂在门口或窗户上,以驱除不幸和疾病。有些人还会在房间里熏艾草,以驱走蚊虫和病菌。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至今仍然保留着。
最后是佩香囊。佩香囊是一种小袋子,里面装有香料。人们会将香囊挂在身上或放在衣柜里。香囊有祛邪、驱毒、驱蚊的作用,还能带来好运和吉祥。人们相信佩戴香囊可以保佑自己平安健康,避免不幸降临。
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彩,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但无论是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和菖蒲,还是佩香囊,都是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和对美好祝福的表达。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参与这些习俗,共同庆祝这个传统节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三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其中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赛龙舟: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
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四
一说到端午节,我就想到了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五月节、龙舟节……端午节有很多习俗,听我来说一说吧!
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或窗户插艾蒿、挂菖蒲,用来驱蚊避邪保安康。
赛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习俗。相传古代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他被奸人所害被流放。他在流放途中听到了他的国家快要灭亡了,悲愤交加,投入汨罗江自杀了。老百姓为了不让鱼虾吃他的遗体,于是就把糯米团子扔到河里。从那以后,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就传承下来了。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有棱有角、口味应有尽有,比如咸肉馅的、香芋馅的、红枣馅的……吃起来软软糯糯,好吃极了。
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有戴长命缕、吃五黄、佩香囊等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要把这些习俗好好地传承下去。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五
今天是端午节,我一大早就从床上蹦了下来。我走出卧室,一下子就闻到了粽子的清香味。于是,我跑到了厨房,问奶奶今天早上是不是吃粽子,奶奶说是。我立刻活蹦乱跳起来,表面上显得特别高兴。但一说到粽子,我就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想当年屈原投汨罗江后,百姓们都往河里扔食物,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说让鱼儿们吃他们扔的食物,不让它们咬屈原的尸体。第二种说法是给食物给屈原的灵魂吃。后面因为一个老人家做了一个梦,梦中屈原的灵魂来找他,说食物都被鱼儿抢了,自己吃不到食物,然后老人家就醒了。他把屈原的话说给了乡亲们听,最后,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把食物包在叶子里,这样鱼儿们以为不是吃的,就会游走,屈原的灵魂就可以吃到食物了。
上午我看了赛龙舟,赛龙舟是为了吓走食量大的鱼,防止那些食量大的鱼吃完食物还是饿,去咬屈原的尸体。接下来我看了会儿电视,玩了会儿游戏,吃了午饭就回广州了。
今天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篇六
“ 五月五日五,赠我一枝艾”这是宋朝诗人文天祥的一句诗。你知道端午节习俗的来源吗?现在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提议联合齐国一起对抗秦国,却遭到贵族子弟们的强烈反对,他们甚至还在怀王面前说了很多屈原的坏话。怀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把屈原赶出了都成。在流放期间,屈原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爱国诗篇。后来秦国攻破楚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痛至极,在五月五日那一天,写完了《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了。
传说,屈原投河后,百姓纷纷到汨罗江边凭吊。渔夫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寻找屈原,想把他打捞上来。有人把饭团等食物丢进江里,为了不让鱼、龙虾、蟹去咬屈原的身体,他们拿来一坛雄黄酒,说是要灌醉蛟龙以免伤害屈原。
以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相传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或者艾草,都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更加了解端午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