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作文(优质6篇)

时间:2012-03-06 06:43:1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端午节的作文 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据传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是楚国的贵族出身,曾经为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然而,在他的一生中,他也遭受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最终,他被楚国的敌人所俘虏,并最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杀。为了纪念他的牺牲和爱国精神,人们开始在这一天举行龙舟比赛和吃粽子的活动。

端午节的龙舟比赛是这个节日中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龙舟比赛起源于古代的民间传说。人们相信,在屈原投江自杀的那一天,当地的居民划船出海,试图打捞屈原的尸体。为了保护他的尸体免受恶鬼的侵扰,人们划船时敲打鼓乐和打炮,以驱赶恶鬼。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并发展成为一项富有竞争性的体育运动。

另外一个与端午节紧密相关的传统是吃粽子。粽子是由糯米、豆沙、肉类等原料制成的一种传统食品。它的外观像一个三角形的包裹物,用竹叶包裹而成。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驱除邪恶并保护自己的健康。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亲手制作粽子并分享给亲戚朋友。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它不仅是对古代爱国英雄屈原的纪念,也是人们亲友团聚,共庆佳节的时刻。无论是参加龙舟比赛还是品尝粽子,这个节日都充满了欢乐和传统文化的气息。

端午节的作文 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它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也是为了驱邪保平安的信仰和民间传说。

端午节有许多有趣的传统习俗,其中最著名的是龙舟比赛。龙舟比赛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据说,在屈原投江自杀的那一天,当地居民划船出海,试图打捞他的尸体。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免受恶鬼的侵扰,人们敲打鼓乐和打炮,以驱赶恶鬼。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一项富有竞争性的体育运动。龙舟比赛不仅考验参赛队伍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划船技巧,也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观看和助威。

另一个与端午节相关的传统是吃粽子。粽子是由糯米、豆沙、肉类等原料制成的一种传统食品。它的制作过程复杂,需要先将糯米和馅料包裹在竹叶中,再用绳子捆扎成三角形。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驱邪和保护自己的健康。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亲手制作粽子并与家人一起品尝。吃粽子的过程也成为了亲子间的重要交流时刻。

除了龙舟比赛和吃粽子,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的庆祝活动。比如,人们会在门前挂艾草和菖蒲叶,以驱赶邪恶和疾病。还有一种传统的游戏叫做踩高跷,人们会穿着特制的高跷,进行比赛和表演。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乐趣和传统文化的节日。无论是参与龙舟比赛,制作粽子,还是参与其他庆祝活动,端午节都是一个让人们欢聚一堂,庆祝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

端午节的作文 篇三

  提起端午节,大家都不陌生,对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也应该略知一二吧!但是,一个地方一个风俗,有很多端午习俗大家都不知道,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揩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糯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万水千山粽是情,糖馅肉馅啥都行。糯米沾着红枣香,粽叶包着朋友情。”不管怎么说,听完我的介绍后,是不是又知道了很多端午节的知识呢?

  哇!端午节过得真难忘,让我明白了很多知识,也知道了许多民间风俗,让我感到很开心很快乐地过完这个端午节。

端午节的作文 篇四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端午节的作文 篇五

  我国有许多传统文化,比如:喜气洋洋的春节、团团圆圆的中秋节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粽叶飘香的端午节了。

  今天,妈妈约了几个阿姨到我家来包粽子,爸爸跑到山上摘了很多碧绿的粽叶,妈妈在家里准备糯米和多种馅料,有豆沙、鲜肉、红枣、蛋黄等等。阿姨们和小朋友们都到了,东西都也准备好了,妈妈和阿姨们开始包粽子,有的包尖脚粽,有的包横包粽,还有的阿姨包牛角粽,但我不会包,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包起来,但一开始包来包去总是包不好,最后妈妈手把手教我,我总算包了一个不好看的粽子。

  粽子已经包了很多,妈妈拿了一些到锅里开始煮,不一会粽叶夹杂了糯米的清香扑鼻而来,我的小肚子开始咕咕叫起来,口水也开始流了下来,问妈妈:“妈妈,妈妈,粽子还要多久才能吃呢?”妈妈说:“还要一小时左右呢,粽子是必须煮透了才好吃的。”妈妈先给我和小朋友吃水果和点心,还一边给我们讲屈原的故事:“5月初五端午节也叫瑞阳节,这一天是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杀的日子,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也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就将粽子投到江里喂鱼虾,还组织了许多船只到江里寻找屈原的身体,这就是现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由来。”

  过了好一会,妈妈叫我们吃粽子,我选了一个大大的肉粽,剥去粽叶,洁白的糯米被肉油染得晶亮,好烫,不过满口肉香糯糯的香香的,不一会一个粽子就被我吃完了,我接着问妈妈又要了尖尖小小的红枣粽,特别的清香甘甜。

  这个端午节吃着香香糯糯的粽子,听着习俗的由来,过的特别有意义!

端午节的作文 篇六

  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五月初一便拉开了端午节的序幕。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节,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粽子了。粽子长得玲珑可爱,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对于肉粽子不感兴趣,却对糯米粽情有独钟,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枣子,家里自己做的总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蛋草叶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过端午,奶奶动要包上N个粽子让我这只馋猫大饱口服。街上也有到处吆喝的,不过卖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却很贵,糯米粽里的枣子也不大,貌似插俩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时嘴馋了,就道街边买一个解馋,却再也没有那种余香了。

  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锅热水沐浴,然后再换上新衣,显得格外清爽。虽然我穿的依旧是穿过N次的衣服,不过香味仍然无法抵挡。

  我们这儿瞧不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不过我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乐子――举办砸蛋大赛。端午节的蛋不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砸的,或两两相碰比谁的更硬,有或者拿来当子弹,瞄准射击。当砸蛋大赛落下帷幕时,只留下满地疮痍,一股腥臭,确实其乐无穷。

  端午节那天,妈妈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8个层,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第2层就是一个步老虎,是看护这些东西的。最后挂在门口,按照长辈说的,纪念屈原。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节就顺利闭幕了。

端午节的作文(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