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少数民族作文 篇一:探寻彩云之南的美丽风情
彩云之南,这片被誉为“人间仙境”的土地,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山峦叠嶂,河流纵横,风景如画。而这里的少数民族们,以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在彩云之南的少数民族中,彝族是最为人熟知的。他们热情好客,喜欢举办盛大的聚会,以庆祝丰收或其他重要节日。每到节日,彝族人们会穿上盛装,身着五彩斑斓的服饰,舞动起手中的锅碗瓢盆,载歌载舞,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先的敬意。而且,彝族人们还非常崇尚自然,他们的传统信仰和生活方式与大自然紧密相连。他们追求简单而自由的生活,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除了彝族,还有傣族、白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也在彩云之南生活着。傣族人民热爱水,他们生活在澜沧江畔,以水为生,他们善于捕鱼和种植水稻。傣族人们的服饰色彩鲜艳,多以绿色和白色为主,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他们还有一种独特的舞蹈,叫做“泼水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相互泼水,祈求来年平安、幸福。
白族人民则以其民歌和舞蹈而闻名。他们的歌声悠扬动听,舞姿优美翩跹。白族人们崇尚自然,他们居住在高山上,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生。他们还有一种叫做“三月三”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穿上盛装,举办盛大的欢庆活动,以庆祝春天的到来。
哈尼族的人们生活在云南省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他们以梯田而闻名。他们利用山地的地形,修建了成千上万级的梯田,种植水稻和其他农作物。哈尼族人民的服饰以黑色和蓝色为主,非常朴素。他们还有一种叫做“火把节”的传统活动,人们手持火把,绕着梯田跳舞,以祈求来年丰收。
彩云之南的少数民族们,以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他们热爱生活,崇尚自然,以简单而自由的生活方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他们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丰富多彩,让人们流连忘返。彩云之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值得我们去探寻和感受。
描写少数民族作文 篇二:壮族的壮丽文化
壮族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员,也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贵州等地。壮族人民以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而闻名于世。
壮族人民的服饰色彩斑斓,多以红色和绿色为主,给人一种热情奔放的感觉。他们还有一种特殊的舞蹈,叫做“踩高跷”。壮族人们会穿上高跷,跳着特殊的舞蹈,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壮族人民还非常崇尚自然,他们生活在广阔的山区,以种植水稻和其他农作物为生。他们还有一种叫做“壮族三月三”的传统节日,人们会相互邀请,举行大型的庆祝活动,以庆祝春天的到来。
壮族人民还有一种叫做“唱山歌”的传统艺术形式。他们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先的敬意。壮族山歌以其悠扬动听、富有情感的特点而闻名,常常让人心旷神怡。壮族人民还有一种特殊的乐器,叫做“芦笙”。芦笙是一种类似于笛子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悠扬动听,常用于伴奏山歌。
壮族人民还有一种叫做“饮宴”的传统习俗。壮族人们喜欢举办盛大的酒宴,以庆祝重要节日或其他喜庆活动。他们会准备丰盛的食物和美酒,邀请亲朋好友一同享用。在酒宴上,壮族人们会表演各种歌舞和其他艺术形式,营造出热烈欢快的气氛。
壮族的壮丽文化,使他们成为了中国少数民族中的瑰宝。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传统习俗,为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壮族人民热爱生活,热情好客,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风采。壮族的壮丽文化,让人们为之着迷,不禁想要深入了解这个古老而神奇的民族。
描写少数民族作文 篇三
描写少数民族作文
可是泼水节由来的传说却有两种,少数民族作文。: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而位于丽江华坪地区的傣家泼水节的.故事却独具特色。这里的傣族人是中国乃至亚洲纬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中学生作文《少数民族作文》。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