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春节的风俗(优质3篇)

时间:2011-05-07 07:16: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兰州春节的风俗 篇一

兰州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甘肃省的省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对于兰州人来说,春节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丰富多彩的风俗。

在兰州,春节的准备工作通常从年底开始,人们会打扫房屋,贴上门神和春联,以驱逐邪气、迎接新年的到来。此外,兰州人还会在春节前进行大扫除,以清除旧年的不吉利和厄运,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吉祥。

除了准备工作,兰州人还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和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拜年和走亲访友。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鞋,去亲戚家拜年,祝福他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同时,人们还会互相送礼,通常是一些特色的年货,如糖果、瓜子、水果等。这不仅是表达关心和祝福的方式,也是加强亲情和友情的纽带。

除了拜年和走亲访友,兰州人还有一项独特的活动——放鞭炮。虽然现在放鞭炮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一些老城区,这一习俗仍然保留下来。放鞭炮被认为是驱逐邪祟和带来好运的方式,人们相信鞭炮声能够吓走厄运,带来丰收和安宁。在放鞭炮的同时,人们还会燃放烟花,给城市增添了一片欢腾和喧嚣的气氛。

此外,兰州人还有一项特别的风俗活动——舞狮。舞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春节期间不可缺少的一种表演形式。舞狮通常由两人扮演狮子,一个扮演狮头,另一个扮演狮身。他们会穿上五彩缤纷的狮子服装,随着锣鼓的节奏,表演出各种狮子动作和技巧。人们相信舞狮能够驱邪避祸、祈求丰收和吉祥。

综上所述,兰州春节的风俗丰富多彩,充满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无论是拜年和走亲访友,还是放鞭炮和舞狮,都是兰州人民迎接新年、祈求吉祥和幸福的方式。这些风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兰州春节的风俗 篇二

兰州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甘肃省的省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对于兰州人来说,春节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丰富多彩的风俗。

在兰州,春节期间的饮食文化尤为重要。人们通常会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其中必不可少的是饺子和汤圆。饺子是春节餐桌上的必备食品,因为它的形状像元宝,寓意着财源滚滚。人们相信吃饺子能够带来好运和财富。此外,汤圆也是春节期间的传统食品,它象征团圆和和谐。兰州人通常会在除夕夜全家人一起包饺子和吃汤圆,共享团圆和幸福的时刻。

除了饮食文化,兰州春节的花市也是一大亮点。在春节期间,兰州的各个街道和市场都会举办盛大的花市,人们可以在这里购买到各种各样的年花和年果。兰州的花市特色鲜明,有着独特的甘肃风味。人们可以在花市上品尝到传统的甘肃特色小吃,如驴肉火烧和凉皮等。花市上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和表演,如杂耍、舞狮、舞龙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和参与。

此外,兰州春节期间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观灯会。在兰州的各个公园和景区,人们可以欣赏到精美的灯饰和灯谜。观灯会通常会持续数天,期间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文艺表演和活动。人们可以在灯海中漫步,感受节日的氛围,也可以参与灯谜活动,考验智慧和眼力。

综上所述,兰州春节的风俗丰富多彩,包括饮食文化、花市和观灯会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兰州人以独特的方式庆祝春节,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迎接幸福和吉祥的到来。

兰州春节的风俗 篇三

  大家知道在兰州有哪些过年的风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兰州春节的风俗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老兰州人的过年习俗【1】

  在兰州,春节往往从腊月就开始了。腊八节要吃馓饭,糊糊涂涂一碗饭下去,就要糊糊涂涂准备过年了过年花费大,不糊涂一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怎么舍得花钱呢?腊月二十三送灶神,做灶饼,灶饼要做成甜甜的糖馅儿,这样灶王爷的嘴巴就像抹了蜜一般,上天说的全是好话。

  二十三以后就要忙碌起来了,打扫家里家外那是必须要做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迎接新年的到来。当然,最让大家欢喜的还是各种各样的吃的:糟肉、肘子、八宝饭那一定要扣上十碗八碗的,这是迎接客人的硬菜,还要炸油果、炸麻花,几乎每做一样都需要耗费一天的时间。到了除夕这天,和全国其他很多地方一样,贴窗花、对联,还有福字。很多家庭还要全家人一起给去世的家人扫墓、祭奠。

  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吃臊子面,也有吃饺子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在农村,午夜十二点迎完灶神以后,要从外面打一桶水进来,走一路、洒一路,寓意新的一年财运滚滚。大年初一,看望长辈,老兰州人有比较讲究的,初一看舅舅,初二回娘家,传统礼制是不能乱了的。接下来几天都是走亲访友的日子,但有两天是例外,兰州俗语有“七不进、八不出”,这两天需要待在家里休息。

  转眼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吃元宵,兰州人还要送火把、跨火堆。用麦草和向日葵杆扎成的火把点着以后要在每个房间晃一晃,除一除去年的晦气,然后把火把送往远处,谁家的火把送得远,谁家新的一年便会更加平安、幸福。

  伴随着火把送远,春节也就结束了,正月十六,人们便恢复了正常的生活。除此以外,人们也会组织一些社火活动,让春节的气氛更浓,大人小孩都能够乐在其中。

  兰州春节的风俗【2】

  在民间,特别是农村地区,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小年,即农历腊月廿三日(或廿四),过去,过小年是"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就是说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如今北方地区多在二十三日过小年。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辞灶".就是"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民间称"灶王爷"。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在过去一年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要供奉糖瓜,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让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婆)供在厨房。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亦有:敬神如在)。 在中国北方,一般在农历腊月(十二月)廿三日过小年。但在南方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同样是汉族聚集地的省份,则往往于农历腊月(十二月)廿四日过小年,而上海,江苏南部,浙江于农历腊月(十二月)廿九日过小年。因此,农历小年在中国南北方不同地区并非是同一天。

  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

  在中国部分地区(如:江淮地区等),亦将元宵节称为“小年”。

  在中国的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在农历腊月三十过小年,正月十五过大年。

  中国北方地区传统上,除夕晚上和好饺子面切好饺子馅为初一包饺子做准备,因为初一不可动刀。自80年代起,除夕晚上观看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了许多家庭的传统。随着中国经济条件改善和观众对春晚节目的认同度下降,也有许多家庭到餐馆过年或进

行其他活动。

  初一:早晨包饺子。传统上北京(基本上是北方地区的传统)老人初一是不出门的,亲友、同事互相拜年。长江流域一带有年初一早餐吃汤圆的习俗,寓意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初二:要祭财神,要喝“元宝汤”(馄饨)。北方一般习惯是回娘家拜年团聚。

  初三:祭祖,一般父或母一方已经去世的已婚女性,会在这一天回娘家祭祖,并顺带拜年。跟清明的“上坟”不同,祭祖只是祭拜祖宗牌位。但在河北等地的农村,这一天同样是要上坟的。一般都要带上点心、酒等祭品给已故祖先进行祭祀,并且放鞭炮让祖先“过年”。一般上坟只允许儿女等进行,嫁入本家的外姓人则不参与祭祖。

  初四:一般新婚或者父母均健在的已婚女性,会在这一天回娘家拜年

  初五:穷日,在中国北方,这一天一般没有人出门拜年,因为这一天是“黑道日”,一般从春节开始直到这一天才能把家里的垃圾扫出门,然后放鞭炮庆祝,希望迎来下凡的五路财神;有一副对联“一脚踢出穷鬼去,双手迎进财神来”即为对此风俗的描述。一般只有一些年轻人会在这一天举行朋友或同学聚会。亦称“破五”,是要在家包饺子吃。

  初六:开市

  初七:过人胜节

  初八:祭星。现在北京的各个庙会活动通常从初一开始,到初七或者初八结束。

  关于过春节,在中国北方有这样的民俗: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开始,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大年三十熬一宿的说法。

1.兰州的春节的特殊风俗

2.春节的风俗资料

3.满族春节的风俗

4.江苏春节的风俗

5.春节的风俗习惯

6.春节的节日风俗资料

7.春节的起源及风俗

8.荆州春节的风俗

9.关于春节的风俗资料

10.宁波春节的风俗

兰州春节的风俗(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