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儿歌 篇一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吃粽子等庆祝活动。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我们特地编写了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希望能够通过歌曲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
儿歌名称:欢乐端午节
歌词:
五月五,端午节,我们欢乐快乐玩。
划龙舟,助力行,夺旗子,要争先。
粽子香,包得圆,一口吃下很满足。
艾叶草,系腰带,驱邪恶,身体好。
歌曲旋律轻快欢快,适合小朋友跟着节奏拍手和舞蹈。通过歌词的内容,让孩子们了解到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如划龙舟、吃粽子、系艾叶草等,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唱这首儿歌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们一些道具,如小龙舟、粽子、艾叶等,让孩子们在歌曲中互动,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感。同时,也可以通过讲解的形式,告诉孩子们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通过这首儿歌,我们希望能够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让他们在欢乐中学习,从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庆祝欢乐的端午节吧!
关于端午节的儿歌 篇二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划龙舟比赛、吃粽子、系艾叶等。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传统,我们特地编写了一首儿歌,希望能够通过音乐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
儿歌名称:欢乐端午节
歌词:
五月五,端午节,我们欢乐快乐玩。
准备好木划子,划呀划,赛龙舟。
小伙伴齐上阵,一起努力嗨起来。
争取夺旗子,勇气大,要争先。
歌曲旋律轻快欢快,适合小朋友跟着节奏拍手和舞蹈。通过歌词的内容,让孩子们了解到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如划龙舟、比赛夺旗子等,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唱这首儿歌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们一些道具,如小龙舟、旗子等,让孩子们在歌曲中互动,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感。同时,也可以通过讲解的形式,告诉孩子们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通过这首儿歌,我们希望能够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让他们在欢乐中学习,从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庆祝欢乐的端午节吧!
关于端午节的儿歌 篇三
(一)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二)
端午花,红又红;摘朵鲜花送金龙;
端阳端阳,粽子粽;拿个粽子塞龙洞;
龙戴鲜花吃粽子;吃饱粽子回龙洞。
不要伤害屈原老公公.
(三)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是端阳;
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沾上糖;
幸福生活万年长。
(四)
五月五,是端阳;龙船双双闹长江;
两边坐着划船手;中间坐着打鼓郎;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
(五)
粽叶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活动
1.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2.躲端午
是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3.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4.佩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5.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