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优质3篇)

时间:2013-09-07 06:21: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篇一

元宵节,又称灯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它是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的,通常也被视为中国的正月最后一天。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与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紧密相关。下面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介绍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首先,元宵节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历史有关。据史书记载,元宵节最早起源于东汉时期。那时,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帝王举行祭祀活动的日子。帝王会在宫廷内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同时也会在宫廷外点亮灯笼,为百姓送上节日的祝福。这一传统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元宵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其次,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与汉族的民间传说有关。其中最为著名的传说是关于汉武帝和美丽的女仙娘娘的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张灯的宫女,她因为在宫廷内点亮了灯笼,被汉武帝赏识,晋升为贵妃。而这一天也被定为元宵节。为了纪念张贵妃,人们在这一天点亮灯笼,以表达对她的敬意和祝福。此外,还有一些地方还有其他的传说与元宵节有关,比如关于喜鹊和云彩的传说等等。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不仅仅是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元宵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走出家门,一起欣赏灯笼和猜灯谜。灯笼是元宵节最重要的象征之一,它象征着人们对幸福和吉祥的追求,也象征着希望和团圆。猜灯谜是元宵节的又一传统活动,人们会在灯笼上贴上谜语,其他人要猜出谜底。这不仅考验了人们的智慧,也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总之,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丰富多样,不仅与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有关,也与汉族的民间传说紧密相连。无论是帝王的祭祀活动,还是关于张贵妃的传说,都使元宵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元宵节不仅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的体现。通过欣赏灯笼和猜灯谜,人们共同庆祝这个传统节日,共同祈求幸福和团圆的祝福。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篇二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的庆祝活动。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与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息息相关。下面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介绍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首先,元宵节的由来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关。根据史书记载,元宵节起源于汉代,当时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帝王举行祭祀活动的日子。帝王会在宫廷内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同时也点亮灯笼以表达对百姓的祝福。这一习俗延续至今,成为元宵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其次,元宵节的由来与中国的民间传说有关。其中最著名的传说是关于汉武帝和美丽的女仙娘娘的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张灯的宫女,她因在宫廷点亮了灯笼而被汉武帝赏识,最终晋升为贵妃。为了纪念张贵妃,人们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并在这一天点亮灯笼,以表达对她的敬意和祝福。此外,还有一些地方还有其他与元宵节有关的传说,如喜鹊和云彩的传说等。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元宵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走出家门,一起欣赏灯笼和猜灯谜。灯笼是元宵节最重要的象征之一,它代表着人们对幸福和吉祥的追求,也象征着希望和团圆。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会在灯笼上贴上谜语,其他人要猜出谜底。这不仅考验了人们的智慧,也增添了节日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总之,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丰富多样,不仅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关,也与中国的民间传说密切相关。无论是帝王的祭祀活动,还是关于张贵妃的传说,都使元宵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元宵节不仅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的体现。通过欣赏灯笼和猜灯谜,人们共同庆祝这个传统节日,共同祈求幸福和团圆的祝福。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篇三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那元宵节的由来和传说你知道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希望能帮助到您。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起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

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中国元宵节传承意义

  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夕、上元节,标志性时间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它起源亍汉文帝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从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来看,元宵节又只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古代春节习俗为期长达一个半月,漫长的春节要经过备年、过年、贺年三个阶段,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进入春节,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才算是过了大年。如果拿三部曲乐章来比拟的话,处于贺年阶段尾声的元宵节,就是中国春节三部曲的高潮华彩乐段。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真正进入新一年的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元宵节之所以得以传承,是因为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团圆,和谐,追求自由,这些都是我们所向往,也是我们的美好期盼,每一个节日之所以可以得到传承就是里面包含了人民的祈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端午节被韩国人抢注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后,很多国人很生气,明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被归属到其他国家,元宵节文化内涵丰厚,其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民俗文化中独树一帜,当下民俗节日的世界之争愈演愈烈,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好,好好的传承下去,才不会面临断层的危机。我们新一代人肩上背负的历史使命责任感是促使传统节日得以传承与发扬的动力。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的文化精神。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划旱船

  划旱船也被称为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都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就是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就好像是一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

  走百病

  元宵节除庆祝活动以外,还有一些其它的信仰性质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的人大多都是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者是走墙边,或者是过桥、或者是过走郊外,其目的就是为了驱病消灾。

  随着历史的发展,元宵节的庆祝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踩高跷、耍狮子、扭秧歌、划旱船、打太平鼓等活动。

  元宵节的民间饮食

  1、汤圆

  元宵节,南方人吃汤圆,主要祈求全家团团圆圆。做汤圆所用的糯米性平、味甘、补虚调血、健脾开胃、益气止泻,有暖中、生津和润燥的功能。再者各类汤圆常规馅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再加上植物油,营养价值就“更上层楼”。水煮汤圆是最简单的做法,其实也是最健康的吃法。

  2、元宵

  元宵节,北方人要吃元宵。说到元宵,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实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实际是两种东西。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制作工艺上。做汤圆相对简单,一般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即成。而元宵在制作上要繁琐得多:首先需将面和好,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3、生菜

  广东人过元宵节时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据说这种食品代表吉祥。广东人的性格平和实在,对节庆也最图一个好意头,平时最常用于新店开业等节庆场合的生菜,也是元宵节必备的节庆用品。经常成为南方饭桌上常见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财”谐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

  4、元宵茶

  在陕西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风俗,就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很像古时的“元宵粥”。此茶增加了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取,且不像普通元宵那么油腻,对于由于节日多食动物性食品而呈现的酸性体质有中和作用,也使元宵的营养更为全面。

  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啥吃元宵

  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史料记载的,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刘恒与大臣周勃、陈平等平息了吕氏家族叛乱,这天恰是正月十五。刘恒为庆祝胜利,大赦天下,与民同乐,于是把这天定为元宵节,家家户户吃一种用糯米做成带馅的球形食物,寓意合家团圆。

  另一种说法则是民间传说:春秋末年,楚昭王在归家途中发现江中漂浮着一个白色圆物,令人捞起后剖开,瓣红如胭脂,香味扑鼻,食之味道甘美。昭王令大臣请教孔子。孔子说:“此为浮萍果,得之者主复兴之兆。”这天正是正月十五,楚昭王大喜,令人以面粉按此果形状仿制后食之,以图圆满吉祥。从此,正月十五吃元宵流传下来。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