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由来传说【经典3篇】

时间:2013-08-05 04:22: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寒食节的由来传说 篇一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这个节日的由来有很多传说,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关于介子推和晏子的故事。

据传说,在距今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晏子是齐国的重臣,他以聪明才智闻名于世。一年的寒食节前夕,齐国国君想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邀请了众多臣子和朋友参加。晏子也收到了邀请,但他却婉拒了,并给出了一个理由:他要去探望介子推。

介子推是晏子的好友,但由于一次意外事故,他变得相貌丑陋,被人们冠以“丑人”的称号。尽管如此,晏子对他的友情却没有丝毫减少。他知道介子推生活贫困,为了生计,每天都要去山里采摘山菜。而寒食节前夕,介子推的妻子因为生病而去世,他心痛欲绝。

听说了这个消息后,晏子决定前往探望介子推,给他一些帮助和慰藉。当晏子走到介子推的家门口时,发现门前有一株菜叶被风吹得枯萎了。晏子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他立即取下自己的帽子,用帽子罩住了菜叶,希望能够保护它。就这样,晏子走进了介子推的家中,给他送去了一些食物和钱财。

介子推非常感激晏子的帮助和关怀,他知道晏子是为了自己才放弃了国君的宴会,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为了表达自己对晏子的感谢之情,介子推在寒食节当天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邀请晏子一同享用。晏子感动不已,他从此将寒食节当成一个纪念他们友谊的日子,每年都会和介子推一同度过。

这个故事成为了寒食节的传说,人们从那时起开始纪念晏子和介子推的友谊。每年的寒食节,人们会到野外采摘嫩叶,用来做菜肴供奉祖先和亲友,以此纪念晏子和介子推的友谊和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寒食节的由来传说 篇二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这个节日的由来有很多传说,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关于介子推和晏子的故事。

据传说,在距今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晏子是齐国的重臣,他以聪明才智闻名于世。一年的寒食节前夕,晏子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邀请了众多臣子和朋友参加。而在这个宴会上,晏子却发生了一次令人惊讶的事情。

宴会上,晏子亲自端坐在主位上,享用着各种美食。突然间,他看到一个陌生的老人走进了宴会大厅。这个老人看起来衣衫褴褛,相貌憔悴,明显是一个乞丐。晏子心生怜悯,立即叫住了老人,并且邀请他一同坐下来享用盛宴。

就这样,晏子和乞丐一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晏子惊讶地发现,这个乞丐竟然谈吐不凡,聪明过人,甚至还对一些国家大事有独到的见解。晏子被他的才华所折服,他决定将这个乞丐收为自己的助手,一同为国家效力。

于是,晏子将乞丐带回了自己的府邸,并给他一个新的名字——介子推。在晏子的培养下,介子推很快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成为了齐国的一名重要官员。他以聪明才智和辩才风流赢得了众人的敬佩和赞誉。

为了纪念他们的相识和友谊,晏子决定在每年的寒食节前夕,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邀请亲友和众多官员参加。这个宴会不仅是为了庆祝晏子和介子推的友谊,也是为了表达对所有朋友和亲人的感激之情。

这个故事成为了寒食节的传说,人们从那时起开始纪念晏子和介子推的友谊。每年的寒食节,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野外采摘嫩叶、登高祭祖、品尝寒食等,以此纪念晏子和介子推的友谊和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寒食节的由来传说 篇三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寒食节的由来传说]

寒食节的由来传说【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