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事件

德国一战前的军事准备计划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6

在现代战争史上,还没有一个在战前制定的计划能和德军在一战前的军事计划“施里芬计划”相提并论,无论是它的完美性还是对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施里芬计划”不仅主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总格局,而且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欧洲各国战争计划制定的参照物。它将德意志民族思辨的天赋,大胆严谨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充分展现在世界面前,从而使人们认识到德意志民族一再从历史的迷失、挫折中迅速崛起的原因。

德国的军事思想体系主要源自于拿破仑战争时的经验,拿破仑以其机动灵活和崇尚进攻横扫了欧陆各国,一度造成了战无不胜的奇迹。这在欧洲各国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对这场战争而得出的军事理论逐渐出现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他认为战争应该要以最快速和最简洁的手段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这种手段便是歼灭战。

毛奇很好的继承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思想和理论,熟悉了解战争规律和政治、军事的整体关系。在普法战争中这一理论由毛奇付诸实践,面对实力相当的法军,他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以机动性的大迂回最终把法军包围在色当地区再予以消灭,这个战例经过了施里芬的研究,最终成为了德军的经典思想。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继毛奇和瓦德西之后,施里芬出任了德国在普法战争后的第三任总参谋长,在这十几年时间内,他推出了自己的惊世杰作,即施里芬计划。

19世纪50年代,欧洲大陆的政治形势日益紧张,随着而来的是各国积极的军事备战工作的启动和完善。1858年毛奇出任德军总参谋长,在他的带动下,参谋部深受他的处事原则和工作作风的影响。

毛奇认为,作为军事将领,必须认清战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从毛奇到瓦德西再到施里芬任内,已经使得德军的实力大增,无论在战争谋划还是在战略进攻的具体计划而言都比以往更胜一筹,匠心独具。到施里芬接任德军参谋总长,已经预见到战争不可避免,于是提出了酝酿多年的战争设想———施里芬计划。

《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以出其不意和出奇制胜为先导,实施迂回包围和各个击破的手段,打一场漂亮的预设战争。把一切都事先做出预计,妄想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战争指导进行。

根据欧洲地缘形势和各国的地理位置:法国东北部和德国西北部紧密接壤,而比利时又夹在德法的边界中间。德国军队要想直接通过边境进入法国,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法国必然在其东北边境方向设有重兵,而且自普法战争以来,德法两国已种下仇恨的种子,互相都防范严密。法国燃烧着的复仇思想也使得德国备战不敢放松。这时候比利时的位置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计划的重点就是不通过德法边境而是绕道比利时的法比边境,从比利时攻入法国。施里芬的假设是:由于德国东西两边是敌对的法国和俄国,必须在短时间内击溃两国,否则德国就要面对两线作战的困境。德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德国必须面临两线作战,两线作战的结果很可能使德国遭受两面夹击而彻底失败。

施里芬把战略分为两个阶段:集中精兵,用六星期时间以闪电战迅速打败西边的法国;在俄国军队尚未动员时用火车迅速调派德军往东欧攻打敌方。这其实是利用了一个短暂的时间差来部署的,但是这个时间差只是预计,却没有充分彻底的考虑到在六周内能不能迅速击败法国和六周内俄国的动员速度的改变。这本身就存在两个变数。

针对这两个问题,施里芬计划也考虑到了:德军右翼绝不可削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德军在西线速战速决,就算俄国动员速度再快,也可以避免两线作战,保证施里芬计划的顺利进行。实质就是以时间换空间,再以空间对空间。

从1897年到1905年的八年多时间里,施里芬不断地在修改其计划的细节,在他的领导下进行的德军参谋总部军官军事演习和野外旅行作业中,对合围和俘虏五十万至六十万“敌军”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演练,并对各种各样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作了充分的考虑。

虽然施里芬计划是经过德军参谋总部进行了周密的谋划的一项堪称完美的军事计划,但是其中却充满了冒险性。施里芬曾经想把右翼迂回限制在法国境内,普法战争时的色当会战,德军的迂回没有超出法国境内。但施里芬所处时代各国军队已经急剧膨胀了,用上百万的军队去保卫上百万的军队,法德边境实在太狭窄,没有回旋的余地。

这种情况下,施里芬就打起了比利时的主意,在他看来,比利时的中立比起事关德意志帝国存亡的“时间差”的利用,无关大局。

在政治上,施里芬计划的实施粗暴地破坏了比利时的中立,公然践踏国际法,从而惹怒了英国,致使英国有了参战的借口。英国历来实行大陆均势的外交政策,不允许欧洲大陆的任何一个国家过分强大,令其相互牵制,使得英国坐收渔利,可以不受限制的扩张大英帝国的利益和势力。不允许任何欧洲强国踏入低地国家是英国最后的底线。

在时间上,施里芬计划忽略了老毛奇关于战争长期性的告诫,把赌注都押在速战速决上,确切地说,企图利用俄国动员的迟缓,打一个“时间差”,对法、俄实行各个击破。这就必须冒着被法军突破薄弱的左翼,长驱直抵莱茵河以及俄军攻入东普鲁士的风险。

从德国为实施该计划而作的动员规模来看,属于孤注一掷,他一反预备役部队只从事占领和后方勤务的传统,大胆将预备役部队用于第一线,没有留下战略预备队。这些赌博性质的操作,都为该计划的失败,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