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古代有什么娱乐活动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现代人在闲暇进行的娱乐活动可谓是丰富多彩,比如:上网,旅行,听歌,看电影,打麻将,K歌,逛街等等。在物质匮乏的古代,人们又是如何消磨时光,有哪些娱乐活动呢?

其实古人对于玩乐消遣,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也正是因为这种热情,才使得有关玩乐的发明层出不穷。我们如今很多还在进行着的娱乐就来自祖先们智慧的结晶。

球类运动

中国古代的球类运动历史悠久,类型多样,在考古发现中反映较多的主要有:蹴鞠、打马球和捶丸。

蹴鞠,即古代足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

据《战国策·齐策》中记载:“(齐都)临淄甚实而富,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等记载可知,公元前4世纪末的齐宣王时期,蹴鞠已经流行于齐国都城的临淄一带。

现代足球起源并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但就整个人类历史上的足球活动来说,其起源非常古老,国际足球联合会认为,“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

击鞠,即马球,骑在马背上用长柄球槌拍击木球的运动。球状小如拳,以草原、旷野为场地。游戏者乘马分两队,手持球伏,共击一球,以打入对方球门为胜。马球最早源于公元前525年的波斯 (今伊朗),后传入中国。

三国时曹植的《名都篇》中有诗曰:“连骑击鞠壤,巧捷推万端”,说明至少在汉末马球已经存在了。马球盛行于唐宋元3代,至清代始湮没,主要流行于军队和宫廷贵族中 。

捶丸,是集现代“曲棍球”、“高尔夫球”运动于一身的原始版,根据唐代王建在《宫词》中描写这项运动:“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宮人步打球,一半走來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这种类似“曲棍球”的运动,在唐时流行于宫中禁苑称为“步打球”。到了宋朝,步打球取消了球门,改用球穴,球进穴得一分。名称也随之改变了,叫“捶丸”。

弄虫蚁:古人的宠物世界

虫蚁者,飞禽走兽昆虫鳞介也。古人弄虫蚁,与今人之养宠物相类,然而,却比今人多出许多花样来。

清代袁枚在《子不语》中记述了一乞丐所调教的“蛤蟆戏”:场上设一小木椅,大蛤蟆从乞丐身上所佩的布袋中跃出,坐在小木椅上,接着八只小蛤蟆从口袋中跃出落地,环对着大蛤蟆,寂然无声。

乞丐喝道:“教书!”大蛤蟆便阁阁叫,八只小蛤蟆都跟着大蛤蟆阁阁叫,大蛤蟆叫几声,小蛤蟆就叫几声,如同先生教学生。乞丐突然说:“止!”这“虾蟆教书”当即绝声……

清代宫廷中,为欢迎西方人而举行的宴会上,就用经过训练的老鼠表演:两只用细链条拴在一起的老鼠,按主人的命令把链子缠结起来,然后解开。这种“特技老鼠”的确出乎人的意料,使观看的俄国人伊台斯勃兰德由衷赞叹:“这些卑微的动物的表演是我看过的表演中最惊人的。”

斗蟋蟀是用蟋蟀相斗取乐的娱乐活动。斗蟋仅有雄性,它们为保卫自己的领地或争夺配偶权而相互撕咬。斗蟋蟀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清代时,活动益发讲究。

孙佩《苏州织造局志》对斗蟋蟀形容得有声有色:吴俗每岁交秋,聚斗蟋蟀。光棍串同局役,择旷僻之所,搭厂排台,纠众合斗,名曰“秋兴”。无赖之徒及无知子弟,各怀银钱赌赛,设柜抽头。邻省别属,罔不辐辏,每日不下数千人,喧声震动闾闬。

正因斗鸡、斗鹌鹑、斗蟋蟀有厚利可获,所以人们无不精心饲养调教,由此产生了一门研究鹌鹑、蟋蟀的学问。譬如清人程石邻所著《鹌鹑谱》。

此书条理分明地讲述了斗鹌鹑的“相法”、“养法”、“洗法”、“养饲各法”、“把法”、“笼法”、“杂法”“养斗宜忌”等等,堪称斗鹌鹑的权威之作。相形之下,斗蟋蟀的书则显得异常丰富。

行酒令

酒令是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宴饮和郊游中助兴取乐的游戏,酒令除能助欢愉畅饮、令气氛融洽和增进友谊外,还是古代礼仪教化的方式之一,因此盛行于各个朝代,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投壶、魏晋的曲水流觞、唐朝的藏钩射覆和明清的拧酒令儿。

投壶,亦称射壶,是一种既登大雅之堂又入巷陌平民家的传统游戏。在明清小说中,社会底层的三教九流都玩此道。投壶之壶口广腹大、颈细长,内盛小豆因圆滑且极富弹性,使所投之矢往往弹出。

据《礼记·投壶》记载,以盛酒的壶口作标的,在一定的距离间投矢,以投入多少计筹决胜负,负者罚酒。常在宴会上玩,以助酒兴。

“藏钩”也称“送钩”,简便易行。即甲方将“钩”或藏于手中匿于手外,握成拳状让乙方猜度,猜错罚酒。这好似现在的“猜有无” 。

“射覆”是先分队,也叫“分曹”,先让一方暗暗覆物于器皿下让另一方猜。

曲水流觞是文人饮酒时的一种游戏活动。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酒杯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皇帝与朝臣的唱和应制诗多有涉及到这种游戏的。而且,唐代的豪门望族往往家中修建流觞池(或称流杯池),用作宴饮之用。

明清两朝流行的酒令当推“拧酒令儿”,即不倒翁。先拧着它旋转,一待停下后,不倒翁的脸朝着谁就罚谁饮酒。

牌类

我国早在汉代就出现了一种叫做“叶子戏”的纸牌游戏。相传是大将军韩信为了减轻出门打仗的士兵的乡愁,在军中发明了“叶子戏”供士兵娱乐用,因其只有树叶大小,故称之为叶子戏,玩法和扑克牌的打法相差无几。叶子戏是世界可考的最早的古代扑克牌雏形。唐代中期,开始有了关于叶子戏的文字记载。

明代天启年间,本来作为游戏的附属品筹码,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的戏娱用具,即马吊牌。马吊牌是一种纸制的牌,由四人打,全副牌有四十张,每人先取八张牌,剩余八张放在桌子中间,四人轮流出牌、取牌,出牌以大击小。

打马吊牌有庄家、闲家之分,庄无定主,可轮流坐,三个闲家合力攻击庄家,使他下庄,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纸牌游戏“斗地主”的打法。

麻将起源于中国,其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麻将逐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到清朝中叶基本定型。

有关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县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了不少粮食。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就是太仓的“护粮牌”。这种筹牌上刻著各种符号和数字,既可观赏,又可游戏,也可作兑取奖金的凭证。这种护粮牌,其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无不与捕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