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到底是圣人还是小人
康南海,小人一个。虽然我素来不喜康有为此人,可也不得不承认,康乃是晚清至民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所绕不过的一个人物。他曾经写过一本《康南海自编年谱》,用春秋笔法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几近于完美的人设,既是不世出的天才,更是一心为国为民的“圣人”。
不过,民国另一位文坛宗师,被人称为“章疯子”的章炳麟却毫不客气地讽刺康有为:“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章炳麟可谓是民国“第一骂才”,他骂光绪皇帝“载湉小丑”,也曾痛骂过开倒车而称帝的袁世凯。总之,章炳麟在康有为70大寿之时将之骂作妖贼,可谓诠释尽了康有为之一生,让人颇感痛快。
康有为此人虽然很是自负,但是我们也知道他的科举之路却异常艰难,考秀才考了3次才考上。他考举人之次数更是可怕,足足考了7次,用了20年的时间,才在第7次乡试之上考中了举人。这20年对于康有为而言,不得不说是一场巨大的磨难,但凡有骨气一些的人可能早就已经放弃了。
左宗棠被林则徐赞为“绝世天才”,被胡林翼誉为“近日楚材第一”,仅两次会试不中即言“从此款段出都,不复在踏软红,与群儿争道旁苦李矣”,随后回老家当起了教书先生。袁宫保科举不第之后更是投笔从戎,奔赴山东而投入吴长庆所部,随后随吴长庆赴“李朝”而崛起。
可康有为就不一样了,他有天才之称,区区一个科举都考不上,那还有什么脸自称不世出的天才?所以,他就死磕科举。不过,康有为倒也有一些自知之明,一个乡试都考了20年,那么人才荟萃的会试岂不是更没有希望?这恐怕也是康有为后来绞尽脑汁走捷径的原因所在,他所走的捷径不外乎就是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
虽然康有为自己把公车上书渲染成了清末一大历史事件,可实际上他的这次公车上书在当时几乎就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何也?
当时的康有为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老考生”,一个考了20年才中举的“废物”,他在考生之中根本就没有多大影响。他想要领导那些考上一起联名上书好赚取声望的如意算盘,根本就打不响。倘若没有梁启超这个神童拜他为师的话,根本就没几个人会搭理他。所以,所谓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这次历史事件,对于当时所产生的影响有限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不可否认经过了这一次事件,康有为个人的确是涨了一些声望,但也远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康有为后来之所以极力渲染公车上书,其实也只是在利用那个时代交通和交往不便所造成的信息差,再次为自己造势而已。公车上书没有成功,也预示着康有为这一次捷径走失败了,但是康有为之所以会中进士却极有可能是因此而得。他当时毕竟已经造完了势,对于他这个“不安”分子,清朝或许会以此作为安抚康有为的条件。当然,这也仅是我个人之猜测,真相如何早已无人知晓。
康有为最为人所熟知的则是维新变法,这也是他所走的第二条捷径,这条捷径他其实已经成功了一半。为什么说是一半呢?
因为康有为的的确确已经通过维新变法之主张进入了光绪的视野,也进入了当朝所有权贵乃至慈禧的视野。可谓是大风一时起,人也凭力上青云。可是,康有为虽然极力主张维新变法,可是康有为对于具体如何维新,具体如何变法,实际上半桶水都没有。他只不过是因为广东“得风气之先”而接触了几本所谓的西学而已,他根本就拿不出具体的章程和方案。
康有为之所以会极力主张维新变法,也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想要维新变法,他只是把维新变法当成一条通往权力高处的捷径。所以,后来在变法期间,康有为更多的精力也是放在如何滥权,而非如何变法。光绪皇帝也同样如此,光绪真想变法?非也,他只是希望能够借助变法之事而从慈禧手中夺回皇权。这也是维新变法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将是一场失败变法的原因,因为光绪和康有为都并非真心实意变法。
当然,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光绪根本没有实权。可是话又说回来,倘若真让光绪皇帝当时就已经掌控了实权,他肯定就不会听康有为的忽悠而变法。后来,眼看着变法即将失败,光绪和康有为都心有不甘,于是才想着用更极端的办法对付慈禧。只可惜,计划未行就已然失败。
康有为一见风声不对,于是来了一个“风紧扯呼”,自己一个人拔腿就跑出了京城。光绪就这样被他给坑了,康广仁、杨锐、谭嗣同等六人更是因此而亡。康有为呢?听说清朝对他下了通缉令之后一溜烟跑出了国,然后伪造了一张和梁启超、光绪的合照以及一份光绪的衣带诏,在海外疯狂敛财,带着这笔打着救光绪筹集而来的钱几乎游遍了欧美,买小岛,娶小妾,好不潇洒快活。至于救光绪?他也就说说而已。
后来清朝在1906年颁布了《宣示预备立宪谕》之后,康有为恬不知耻地将之视为自己的功劳,说“今上不危,无待于保”。你们看吧,我保皇成功了!此人就是一个妥妥的小人,难怪乎章炳麟会将之骂作妖贼。
-
上一篇: 康有为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
下一篇: 李鸿章的三眼花翎有多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