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事件

为什么辛丑条约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清朝末年,由于朝廷腐败,导致内外交困,西方列强瓜分华夏之心不死,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大清与列强的再次正面较量,慈禧选择了向十一国同时宣战,结果清军与民军巧苦战不敌,八国联军直逼京师。就在联军即将攻入皇城的前一刻,慈禧带着光绪及一众女眷离京西逃。

慈禧太后出逃前,紧急改任两广总督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命其从速来京,全权与各国协商议和。大清的太后与皇帝西逃后,皇城成了洋人的天下。

从八月起,庆亲王奕劻与李鸿章开始奉命与各国协商议和事宜,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大清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与列强们签定了《北京议定书》,因为光绪二十七年为辛丑年,故又名《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共12款,还有19个附件。其主要内容为:

1、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并指定皇族亲贵州为外务大臣……

《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列强们要求赔款4亿5千万两,用意是要每个中国人(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借此侮辱所有国人。

详细披阅《辛丑条约》后发现,其中并没有如同此前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的割地内容,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列强们变仁慈了?答案是NO。《辛丑条约》中之所以没有割地的条款,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其一是普通民众觉醒了,反对浪席卷全国,让列强们不敢轻易下手瓜分。这一点,在他们进攻北京的途中,他们就尝到了苦头,清军与民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在节节抵抗中,也给列强造成成巨大伤亡与损失。晚清朝廷虽然腐败,但是,已经觉醒的民众,却是一座座难以撼动的大山,这让列强们产生重重顾虑。

其二是列强们由于分脏不均,内部矛盾重重。早在占领北京前,联军之间就已矛盾突现。俄国趁八国联军侵华之机,出兵侵占我东三省。因为东三省有日本人的利益,所以,俄国的行动惹恼了日本,也损害了英、美等国的在华利益。为了抑制俄国在华势力的不断膨胀,英国与日本结成抗俄同盟。

另外,关于李鸿章的议和代表资格也没得到各国的一致认同,俄国为了迫使清廷承认他们在东北的利益合法化,最先承认李鸿章的议和代表身份,并表示各国要尽快在京城的军队。俄国的这一想法遭到了来自法国以外的其他参战国的反对,在没有得到实际利益前,他们不愿轻易撤兵。英德等国不承认李鸿章作大清的代言人,甚至还准备拘捕李鸿章。后来,还有人提出要惩办慈禧,从而议和无法正常进行……

如此争吵下去,大家一时都拿不出统一的方案,谈判场外甚至还爆发了各国士兵大规模械斗事件。各国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他们必须得尽早拿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来,好早日与清廷“议和”获利。最终,各方就“保全”慈禧达成一致,清朝的议和代表遵照慈禧的指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也与美英等国让清廷“门户开放”的政策相一致,所以,议和才在吵闹多时之后得进行,并最终达成了对清朝条件苛刻的不平等条约。

明白讲,列强并非没有瓜分华夏的野心,主要是由于全国军民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抗战之心以列强之间的矛盾与利益之争,才让他们瓜分华夏的野心破灭,由“瓜分”转而变为“以华制华”,这样一来,列强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清廷统治得以延续,而最终受到伤害最深的还是身处其中的4亿5千万华夏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