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活是什么
破坏微生物的生物学活性和破坏血清中补体的活性称之为灭活。灭活也指用热力或化学品如甲醛、丙酮、酚等杀死致病性的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制成灭活疫苗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均不会损害微生物的保护性抗原。
简介
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杀死病毒、细菌等,但是不损害它们体内有用抗原的方法。
灭活病毒,会使病毒蛋白的高级结构受到破坏,蛋白不再有生理活性,所以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能力,但是常规的灭活不影响病毒蛋白的一级结构,意思就是病毒蛋白的序列没有变化。
灭活激素,一般雄性个体会产生雌性激素,但雄性个体本身并不需要如此大量的雌性激素,所以雌性激素会在肝脏中灭活,来维持体内稳定。
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分成两种,一种是构像表位,一种是线性表位。构象表位意思就是蛋白的三维结构,而线性表位就是蛋白的序列一级结构。T细胞只需要识别线性表位就能接受免疫呈递细胞给出的信号,引发免疫反应。
所以灭活的病毒具有抗原性,但失去感染力。这个其实是很多疫苗的制造原理。
灭活的病毒失去感染活性,但仍有融合活性。用于动物细胞工程中的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狂犬疫苗中的病毒是用β-丙内酯(BPL)灭活的。
β-丙内酯(BPL)直接与病毒核酸作用,改变病毒核酸结构达到灭活目的。
甲醛也有灭活功能。
病毒灭活
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了解灭活的条件不仅对从患者分离病毒、防腐和消毒是必要的,而且和疫苗生产也有关系。病毒灭活的机理有三。
一、破坏包膜:包膜含有脂类物质,因之有包膜的病毒可迅速被脂溶剂破坏,如乙醚、氯仿或去氧胆酸钠可使病毒灭活。实际上可利用病毒对脂溶剂的敏感性来检查病毒是否有包膜。物理因子,如渗透压改变、冻融、热和干燥等都可引起包膜破坏。一般认为,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对于燥抵抗力弱,传播主要是人间直接感染,这是因为有包膜的原故。
二、病毒蛋白质变性: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制剂都能使病毒灭活,如酚、甲醛、次氯化物、酸和碱等。加热引起变性也是有效灭活的方法。一般说病毒对热抵抗力弱,60℃几分钟就使之感染性明显降低,因此在分离病毒时,从患者取来的标本需低温保存,迅速送往实验室,长期保存最好置于-80℃以下的低温条件。
三、病毒核酸的损害:X线、γ线等电离辐射可切断核酸,紫外线可使核苷酸链上相邻的嘧啶碱基形成二聚物,而破坏病毒基因的功能。另外吖啶橙或中性红等染料可与病毒核酸结合,暴露于光线之下,可使核酸分解,而使病莓灭活。
-
上一篇: 为什么辛丑条约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
-
下一篇: 祢衡击鼓骂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