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日本征韩论是什么意思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明治政府最早提出“征韩论”的木户孝允

征韩两字,顾名思义,就是征服朝鲜,征韩论即是指日本针对朝鲜的一种对外扩张的论调。早在幕府末期日本政府就提出了“征韩论”。明治维新以后,明治政府继承了幕末“征韩论”。

历史诱因

对马岛危机是征韩论提出的历史诱因

对马岛是东亚海上的要冲,位于朝鲜半岛和日本之间,扼朝鲜海峡门户,倍受欧洲列强的注目,特别是沙俄。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在东北亚的扩张活动更引起了英国警惕。因此,英国对日本的对马岛产生了兴趣。

1859年12月,英国军舰“阿克特恩”号闯入对马海岸测量水情,英国驻日本箱馆领事霍奇森建议英国海军在对马岛建军事基地。沙俄得知此消息后,于1861年3月13日,派军舰“波萨得尼克”号,开入对马岛的芋崎浦,俄舰舰长彼里列夫更以修理军舰为借口,要求允许其在此停泊。

不久,俄舰又驶进日本内海古里浦,并不顾对马藩吏的制止,强行测量水情,伐木建造营房、粮库、医院,实际上已将该地占领。同年5月,彼里列夫一面向对马藩厅大肆渲染英国对于对马的野心,一面要求租界土地和谒见藩主。

对马藩当局急忙报告幕府,日本幕府立即派外交长官小栗前往交涉,要求该舰撤走。然而,俄舰拒绝撤出对马。幕府求援于英国舰队。英国政府认为对马岛被俄国占领不能容忍,要求“波萨得尼克”号撤走。

1861年8月,英国驻日公使阿礼国公开表示:英国政府对俄国军舰开进对马不能袖手旁观。随后,英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霍普海军中将率两艘军舰驶入对马。

迫于英国的军事压力和国际舆论及对马岛民的英勇奋斗,9月2日,俄舰被迫撤出对马。对马危机使日本充分认识到了对马海峡和朝鲜半岛在近代东北亚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地位,随着日本幕府对朝鲜事务的重视,一部分人便开始策划“征韩论”。从而导致了日本政府“征韩论”的出笼。

原因

日本企图侵略朝鲜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出自国内: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使下级武士陷于困境。他们不满政府,纷起叛乱。政府为安定内部,决定转内认为外征,把士气转向国外。

第二个出自国外:俄国势力南下,企侵朝鲜;英国对琉球很感兴趣,企图将琉球作为第二个新加坡。列强对日本四周的争夺已经开始。日本为自身安危,有必要在俄国南下之前侵占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

主要内容

早在幕府末期,长州藩士吉田松阴就主张以讲“信义”的名义屈从欧美,同时侵略朝鲜半岛和中国。

1855年与美俄签订友好条约后,他说:“我与美、俄的媾和既成定局,不可由我方断然背约,以失信与夷狄。必须严定章程敦厚信义,在此期间蓄养国力,割据易取的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土地作为补偿。”

明治政府最早提出“征韩论”的是木户孝允。

1868年12月,他向辅相岩仓具视提出侵略朝鲜半岛的建议,把朝鲜看作“保全皇国的基础,将来侵略进攻之基本”,而“往朝鲜派遣使节,问彼之无礼。彼若不服时,宣布罪状,攻击其国土”,并和军务官副知事大村益次郎等研究了具体的行动计划。

次年,明治政府遣使携带国书往朝鲜,被以国书“不合体例”为由拒绝。这次出使,名义上要与朝鲜打开国交,实际是为侵略朝鲜半岛制造借口。木户、岩仓等人到1871年出国访问为止,一直在讨论和拟定侵略朝鲜半岛的计划。

日本企图侵略朝鲜半岛,是为了转移国内人民的不满情绪,更是为与列强争夺东亚、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跳板。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一种欺软怕硬的情结,表现在文化上就成了尚礼而好斗。

时机之争

1869年12月4日,日本政府采纳木户孝允建议,派遣“征韩”派佐田白茅等三人到朝鲜,并下达了调查任务,如,朝鲜与清廷关系、内政是否紊乱、有无适宜军港、军备情况,其军事意图昭然若揭。

1870年佐田白茅等三人向政府报告朝鲜情况。太政大臣三条实美采纳了,外务省综合三使者报告,向其提出的方案,派外务大丞柳原前光、少丞花房义质出使中国谈判建交与通商事宜,另派外务少丞吉田弘毅等三人赴朝刺探国情,并再次递交遭拒之国书。然对朝外交难有明显进展。

因此,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决定改弦更张,于1872年8月把驻朝鲜釜山的草梁倭馆转归外务省直接管理。

到了1873年,围绕者立刻发动征韩还是等待时机这一问题,政府内部分为两派:一派是苍岩具视、大久保礼通、木户孝允,另一派是西乡隆盛、板垣退助、副岛种臣。两派的争执以一场大政变(西南政变)的发生,西乡隆盛等征韩派退出政府而告终。

“征韩论”之争,并不能归结征韩派与反征韩派之争。

恰恰相反,双方所争的不是征韩与不征韩的大原则问题,而是对征韩的时机把握的策略问题。所以,所谓“征韩论”之争,只不过是“征韩论”者内部的急征派与缓征派之争而已。

事实上,“征韩论”之争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明治政府对外侵略扩张的既定方针并未改变。

影响

明治维新后兴起的“征韩论”无疑对日本的政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维新元勋西乡隆盛因此造反,酿成西南之乱。伊藤博文被刺杀,都与此有关。

韩国这时又处于风雨飘摇的时候了,又迎来日本,大院君与儿媳闵妃间矛盾激化。

1882年,大院君将闵妃党羽逮捕,日本军队做乱,幸好时任大清国驻韩交涉通商大臣的袁世凯手中有兵权,将日本军杀退,救出了大院君。

到了明治43年,韩国终于被日本吞灭,改为朝鲜,成了日本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