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范仲淹花洲书院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花洲书院,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国家4A级景区,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内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

2014年12月,花洲书院景区成功荣升为国家4A级景区,成为我市首家4A级旅游景区。2019年10月7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历史

花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内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花洲书

院因百花洲而得名。公元1045年,范仲淹知邓,为学风不兴而忧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带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学场所,于是在百忙中谋划,创办花洲书院,公余到书院讲学。一时邓州文运大振。

范仲淹的儿子、官至观文殿大学士的范纯仁,以及官至崇文院校书的张载,曾任邓州知州的韩维,均“从师范仲淹学于花洲书院”。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任叶县尉。曾到花洲书院瞻仰范公遗迹。作诗云:“范公种竹水边亭,漂泊来游一客星。神理不应从此尽,百年草树至今青。”(《山谷诗注·百花洲杂题》)

渊源

花洲书院,是《岳阳楼记》的诞生地。出河南省邓州市城区,向东南行不远,便可见一处竹柏掩映、亭台错落的园林式建筑,这便是当年范仲淹知守邓州时创建的花洲书院了。范仲淹原系江苏吴县人,庆历四年(1044年),由于其主持的“庆历新政”失败,悲愤之余,乃上书皇帝,自请守邓;次年,以给事中、资政殿学士身份来到邓州任上。

以堂堂副宰相之才智,治一邓州,范仲淹大显身手,他重教化,轻刑罚,废苛税,倡农桑,一年后,朝廷命仲淹移守荆州,而邓州百姓因感其恩德,绵延数里,跪道挽留。仲淹为民情所动,终不忍行,遂上书皇帝,恳请留邓,皇帝也只好特许。

公余之暇,范仲淹多是饮酒揽胜或者讲学会友,“七里河边带月归,百花洲上啸生风”,“主人高歌客大醉,百花洲里夜忘归”,和朋友在一起,范仲淹一反平日刻板严肃模样,或击鼓高歌,或迎风长啸,颇有点放浪形骸。同时,他还在百花洲旁建起一座书院,常于书院内执经讲学,为广大学子传道授业解惑。书院内,讲经者娓娓道来,听课者如沐春风,这座书院,便是如今的花洲书院。

当初与范仲淹一同贬官的,还有其挚友腾子京。腾子京贬官岳阳后,重修了江南名楼———岳阳楼。新楼落成,腾子京遂派特使,千里迢迢寄信仲淹,恳请其为岳阳楼作记。范仲淹接信后,也不推辞,开始对照岳阳楼文图,反复揣摩,酿酝文稿。

庆历六年(1046年)的九月十五这天,范仲淹端坐于花洲书院的春风堂,凭着手上仅有的《洞庭秋晚图》,挥笔写下《岳阳楼记》。而花洲书院也因了范仲淹,因了《岳阳楼记》,从此成为天下文人雅士凭吊景仰的一处文化圣地。

自范仲淹以来,花洲书院屡遭战火焚毁,又历经修葺,同时又因其风景优美,故而名列邓州八景之首,曰“花洲霖雨”。书院内既有《岳阳楼记》的诞生地春风堂,又有耸立秋水之上的“览秀亭”;既有小巧别致、全国仅见的泮池、状元桥,又有供奉范公塑像的范文正公祠。

走进书院,但见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山湖洲林相映成趣,其建筑皆为江南园林风格。书院外的城墙上,古柏森然,春风阁、文昌阁掩映其间;书院正门前,一桥横跨城河两岸,桥上长虹卧波,桥下流水潺潺,更增加了这座千年书院的雅致景色。

春风堂为古代学子读书上课之地,现为清代建筑。万卷阁为书院藏书与刻书之地。范文正公祠是北宋年间范仲淹离任邓州之后邓州人民为纪念范仲淹所建,也为清代建筑。房门上方悬挂二十八代孙范敬宜亲笔所题“范文正公祠”匾额。

名人馆是为纪念古今邓州籍历史名人所建,建筑面积480.7平方米,为仿清代建筑。前院正房和厢房为《姚雪垠文学馆》,馆内陈列有姚雪垠办公用具,著作手迹及生平著作,中院和后院正房及厢房设医圣张仲景,历史名将张巡、铁铉等历史名人纪念馆。百花洲始建年代不可考,为古邓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后由范仲淹进行修建,有菊花台、亭榭、太湖石点缀湖岸,岛内遍植花木,花洲书院由百花洲而得名,重建的百花洲为清代苏州园林风格。

湖岛将全湖划分为大小水面,洲东面为自然收放线的溪流,北端有石舫“香舟”,中段临水有扇亭“月到风来亭”。南北湖、池水面3778平方米。百花洲之南的赏石园以欣赏石栏、石景为主。赏石园北为五峰假山、五峰书斋和长廊、思范亭,别有洞天,形成一条完美的园林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