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事件

荆猎蝽是什么样的虫子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6

荆猎蝽属分布于亚洲,东南亚种类较多,但研究不多,具体资料还有待完备。荆猎蝽属种类不少,但研究不详,不少物种生活习性不得而知。其中比较出名的便是淡带荆猎蝽。

特点

荆猎蝽属大多虽其貌不扬,若虫没有绚丽的色彩和奇特的外形,在弱肉强食的自然丛林法则中,却以其不同凡响的“背尸”习性而闻名于世。荆猎蝽充分有效利用猎物尸体,不仅吸食猎物,还将空壳充分利用,背负起来伪装成蚂蚁群,既可方便再次捕获猎物蚂蚁,也可躲避天敌跳蛛的追杀,一举多得,可谓智慧无穷,也是大自然适者生存的真理印证。

伪装特性

事实上猎蝽科的伪装现象较为著名,是蝽类中拟态的明星,一些种类利用土粒、沙粒、小石粒、植物片断、虫蜕、卵壳、软体动物的壳等来伪装,有的伪装成蚂蚁等昆虫,如捕食白蚁的一种猎蝽用白蚁巢旁的纸箱碎屑粘在身上伪装自己,当白蚁出巢时,就很容易被猎蝽捕获。

我国猎蝽种类不少,但生物学与行为学研究刚刚起步,随着研究的开展和深入,可能在锥猎蝽亚科、猎蝽亚科和飒猎蝽亚科等类群会发现更多的猎蝽具有伪装现象。

淡带荆猎蝽

简介

淡带荆猎蝽是不折不扣的蚂蚁杀手。为了能让强悍的蚂蚁成为自己的盘中餐,淡带荆猎蝽练就了伪装绝活——“蚁尸装”。在体纹的绝妙装扮下,淡带荆猎蝽不仅能猎杀蚂奴,而且能成功逃过鸟、蜥蜴和蜘蛛等天敌的猎捕。更令人叫绝的是,即使不幸被抓住,猎椿也会腿“金蝉脱壳”之计,抛掉“外套”并消失在石块者中。

物种介绍

土栖,捕食性,专食蚂蚁。

形态特征

雌虫:体长15.50毫米。体黑色,具淡黄色花斑,被黑色稀疏长毛。前胸背板侧角及中部有2个横长斑。前翅革片中央有长形纵带。备足胫节有2个宽环,腿节端部具斑点,每节侧接缘的基部均为淡黄褐色。革片长形,淡黄褐色带斑,端部内缘及膜片翅脉均为黑褐色。前胸背板长3.10毫米,前叶鼓起具瘤突;后缘中部近平直,侧角短刺状伸向侧后方。小盾片刺粗,几乎垂直。前翅短,仅超过腹部第六节。前足胫节稍短于腿节。

雄虫:生殖节后缘中呈长刺状伸向前侧方,各节与抱器端部相靠,抱器基部粗短,端部膨大呈三角形。

本目部分种类可食用,国外许多国家都有食用蝽象的习俗,如美国、墨西哥人有食用水生半翅目昆虫的习俗,亚洲的日本、泰国等也有食用蝽象的记载。在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都有食用蝽象的习惯,在云南思茅少数民族地区,食用多种蝽象的成虫和若虫,将蝽象的成虫和若虫捕获后,用开水浸泡一段时间,去翅,用油炸脆,佐以调料食用,据说味道香脆诱人,深受当地人喜爱。

地理分布

本目昆虫中猎蝽的伪装现象较为著名,中国共猎蝽400种,仅知4种具有伪装现象:捕食蚂蚁的淡带荆猎蝽和四刺荆猎蝽的若虫、黄革荆猎蝽的成虫和捕食仓库害虫的双环跃猎蝽的成虫。必须指出的是,对中国猎蝽的生物学与行为学研究刚刚起步,随着研究的开展和深入,可能在锥猎蝽亚科、猎蝽亚科和飒猎蝽亚科等类群会发现更多的猎蝽具有伪装现象。

数据显示具有伪装习性的一般为昆虫的若虫。伪装所用的材料有土粒、沙粒、小石粒、植物片断、虫蜕、卵壳、软体动物的壳、猎物的尸体以及其它碎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