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拿了荆州为什么不从荆州北伐
三国之中,蜀汉和东吴其实刚开始关系比较好,属于盟友,但是东吴为了达到全据长江的目的,不惜背弃盟友,偷袭荆州,使得蜀汉国力大损,更是破坏了刘备汉中、荆州同时出兵北伐的策略。然而,当东吴占据荆州之后,却又为何不向刘备学习,从荆州北伐?反而是一直执着于攻取合肥?
说起襄樊之战,很多人都会怒骂孙权,因为他这件事情做的确实太过火了,虽然成功的占据了荆州,但是却跟蜀汉彻底翻脸,从此两国之间互不信任,信任基础已经消失。这也使得两国不能通力合作,共同对抗曹魏,最后只能是被各个击破。
而说到襄樊之战,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关羽打的是非常顺利的,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整个前方曹军都非关羽的敌手。如果刘备及时支援,说不定关羽还能够打出更好的战绩。只不过刘备刚刚打过汉中之战,国力疲惫,并不能给予关羽很大的支持。
所以说,关羽打樊城其实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时机不对,等到益州方面恢复过来,其实也是会让关羽挥兵进攻的。因为要想击败曹魏,光从一个地方北伐,是没有用的,必须两处用兵,使得曹军不能完全集结于一处,这样的话才有胜出的机会。曹军本就多于蜀军和吴军,一旦集结于一处互相攻伐,很难取胜。这也是为什么在隆中对里,诸葛亮强调一定要占据荆州、益州,从两路北伐,才能够饮马中原。
东吴群臣并非傻子,蜀汉能懂的道理,他们自然也懂,他们自然也知道从合肥和荆州两处北伐,更有胜算,那么为何他们却不选择从荆州北伐呢?而是一直执着于攻取合肥?其实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孙权指挥水平低、胸无大志
最开始的孙权还是很有大志的,也想着从荆州北伐,打进中原,一统天下。而且孙权还付诸了行动,他甚至一度将吴军主力放到了荆州,希望从这里突破曹军,结果由于他自己的能力问题,导致全军溃败,未能取得有效战果。
这里其实就要说到孙权的指挥能力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人,曹操的军事能力最强,刘备次之,而孙权最弱。有些时候要不是孙权瞎指挥,由他手下指挥,说不定是能打出更好的成绩的。孙权前期虽有大志,但是他的能力确实是不足,不如他哥孙策,这一点,其实孙策之前就曾经说过。
演义原文:策乃取印绶与孙权曰:“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
孙权擅长的是内政,而不是军事指挥,但是他屡次自任指挥,使得军队不能发挥出全部战力,遗憾失败。数次在荆州用兵失败后,孙权的雄心壮志逐渐被磨灭,渐渐的将主力撤入江东,之后就是长期攻取合肥。实际上,合肥这个地方确实是非常重用,合肥在曹魏手中,始终像是在东吴头上悬着一把剑,东吴做梦都想攻下合肥,将魏军赶走,可惜的是东吴军队水平不如曹魏。
二、东吴国力不够
长期在荆州用兵,其实是非常耗财力的,而东吴的国力显然是不能支撑的。合肥靠近江东,必须用兵,这笔开支是省不了的,而荆州这边,用兵少了没啥效果,用兵多了太费钱,这就注定东吴只能从中权衡,选择全力进攻合肥。
三、怕蜀汉偷袭
东吴如果一定要从荆州北伐的话,还得考虑到“盟友”蜀汉的举动,毕竟有关羽之败在前。虽然在诸葛亮掌权后,已经和东吴和解,两家恢复结盟,一同对抗曹魏,但是东吴君臣其实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担忧的。有个词怎么说的,叫做“做贼心虚”!之前孙权就是趁盟友全力攻伐樊城时,从背后偷袭,夺取了荆州,他当然也怕蜀汉来这么一招啊。
很多人说了,关羽是因为兵力不足,所以才导致荆州空虚的,东吴完全可以多派点士兵过来,只要保证荆州不空虚,就不用怕蜀汉的偷袭了。这个说法本身没错,但这就又得说到东吴的国力了。从荆州北伐,魏军肯定会拼命阻拦,双方拼命往前线增加军队,这就不得不逼着荆州守军前往樊城,不然哪来那么多军队?毕竟江东还需要一支不少的军队预防曹魏的进攻。
东吴在得了荆州之后,为何不从荆州北伐,反而执着于攻取合肥,其实主要是因为东吴国力弱,经不起两线折腾,而孙权由于做了亏心事,又怕蜀汉趁机偷袭,不敢放松对荆州的防卫,没有充足的士兵参与北伐,数次失败下来,孙权也再也没有当年的雄心壮志,只能采取守势,保得江东一方太平。
-
上一篇: 西晋都城是现在的哪里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