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扶摇人物介绍
麻扶摇,原名麻向摇,1927年3月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现北林区新华乡兴发村蔡家窝棚屯。1947年参军,翌年入党。先后在东北民主联军炮兵第二团、东北野战军炮兵第一师26团中担任政治干事、文化干事。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先后担任志愿军炮兵1师第26团连指导员、营教导员。1954年奉调到炮兵司令部办公室工作。1955年授予大尉军衔,后晋升为少校军衔。1966年又奉调到第二炮兵部队某基地机关工作,历任组织处长、后勤部副政委、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军职)、基地纪委书记等职。1987年2月离休。
人物事迹
中国音乐家协会有位会员,平生只写过一首歌词,再没有写过第二首,甚至连想也没有想过再写。音协却盛情邀请人家入会,他才填了表。这首歌曲,从作词、谱曲、发表,到唱响全国,仅有一个多月。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都唱,全都会。歌词仅有43个字,却呼出了一个时代的最强音,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如今,上了年龄的人哼起它,就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依旧涌动着当年的激情。这位作者叫麻扶摇,他的歌词由周巍峙谱曲后,被称为《志愿军战歌》。
八十年代初,他从第二炮兵青海基地政治部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一直在保定的一家干休所里安度晚年。谈起这首歌词,麻老豪爽地笑着说:“那时候,我根本不懂写歌词,也不是为唱歌而写词。战歌唱响后,有人说我成了名人,是歌词作家,我一概摇头否认。我只是志愿军的一名普通战士,是人民军队里的一名政治工作者。那不是作为歌词而创作的,而是作为大会的发言而写的。”
麻扶摇是黑龙江人,解放战争期间随四野南下,一直打到湖南的衡阳。在那里,传来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部队群情激奋,准备打好最后一个战役,解放海南岛。突然,上级一个命令,部队返回黑龙江佳木斯垦荒种地。1950年夏秋,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又一声命令,部队告别丰收在望的大豆田,紧急开到丹东驻守。中央决定入朝作战,他所在的炮1师25团成为第一批入朝部队。十月八、九两日,团、师先后召开动员大会,让麻扶摇代表部队官兵在大会上表决心,他当时任5连指导员。于是连夜赶写发言稿。写来写去,总是那几条——听从指挥,严守纪律,不怕牺牲,英勇作战……只讲这几条,总觉得不来劲,应该一上台,就来几句响亮的誓词,把基层官兵的激情表达出来。
于是,那激情很快就流露在他的笔端——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国野心狼!第二天,在动员大会上,他挥着拳头,高声呼出了这首誓词。通俗易懂,激情澎湃,声调高亢,赢得了战友们最热烈的掌声。会后,他将这首誓词抄写在连队黑板报上。这是见诸于文字的第一次发表。
很快,师部的油印小报登了出来。师文工团还谱成曲子,演唱和教唱,一直唱到了朝鲜战场。十一月中旬,新华社记者陈伯坚(后任新华社国际部主任),到前线部队采访,从师部小报上看到了这首誓词,又听到了部队传唱,便写入了他的报道,刊登在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一版。在大字标题下,醒目地登出了这首誓词,并说它是前线部队指战员的强烈呼声。当天,周巍峙在田汉办公室开会,从《人民日报》上看到了它,很是欣赏,而且激动不已。他一边开会,一边轻声哼哼,很快谱成曲。
在麻扶摇家里有周巍峙送给他的一份谱曲原稿的复印件,歌名用了词中的一句话“打败美帝野心狼”。歌词中“横渡”被改为“跨过”,其它一字未动。曲下有一行小注:“此歌写于1950年11月26日下午,田汉同志住处。在开会时写!”歌曲发表在1950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上。后来,一家青年杂志评论这首歌曲,说它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进行曲。周巍峙受到启发,便将歌名改为《志愿军战歌》,并将原词“抗美援朝鲜”一句去掉了一个“鲜”字。
歌曲发表时,署名为“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很快,唱到了麻扶摇所在的部队,首长和战友们惊喜地问麻扶摇:“这不是你写的词吗?”麻扶摇平静地说:“不知道是不是我写的。这两个字‘跨过’,肯定不是我写的。”他当时认为,这几句誓词,谁都写得出来。它表达的是志愿军官兵的共同心声。他并不认为就是自己写的,也没有什么版权所有的观念。人家谱曲用的即使是自己的词,署名“志愿军战士”,也很确切,不一定要署自己的名。此后,麻扶摇从未提出过署名问题。
1953年,在全国开展的群众歌曲评奖活动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获得一等奖。为了给作者发奖,有关部门辗转查找,才在炮一师找到了词作者麻扶摇。从此,《志愿军战歌》的词作者,才改署他的名字。
-
上一篇: 历史上的叶护太子
-
下一篇: 历史上芈启为什么叛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