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三国两晋历史

木门道的介绍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门道(俗称峡门),位于天水市秦州区西南80华里牡丹木门村附近。古道东西两面雄山对峙,壁立千仞,空谷一线,状若天然门户。东侧为王家梁山和张家坪,西侧为旋帽梁。峡谷中稠泥河自北向南涣涣流入西汉水,峡谷窄处仅有一小道可通。中间有一条宽约50米长的峡谷,大有一将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

古道来历

木门道地名的来历,在当地有两种说法。一说为这里古时森林茂密,木材资源丰富,时有飞禽猛兽出没,当地人将其砍伐的木材贩运进城必经此路,也就是通过峡门运送木头的路,故名木门道。另一说为东汉建宁二年,羌众溃,东奔,复聚射虎谷,分兵守诸谷上下门。颖规一举灭之,不欲复令散走,乃遣千人于西县,结为木栅,广二十步,长四十里,遮之……(见于《后汉书·段颖传》)。

古道历史

木门道自古是街亭、上络(天水古称)南入祁山的重要通道。

东汉时期,这里盛产木材,段颖西击羌、氐,为防止羌、氐进汜,则在这里用大木头修筑了一条长达20余里的木栅栏,因此而遍称木门。东侧有张家坪,(原来称张郃坪)。西侧有旋帽咀梁。两山夹峙,中间有一条宽约50米、长约500米的河谷空地。空谷之中,稠泥河自峡谷南下泻人西汉水。岸边一条曲折小道自北向南而下,地形险要,形成天然门道。古时,人们从山林中所伐木材,都由这条小道运出,故称木门古道。

公元231年春(蜀建兴九年,魏太和五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包围了祁山,占领了卤城(今天水西南盐官镇)。魏主曹睿即命司马懿出师御敌,于是司马懿命张郃为先锋总督大军;又令郭淮守陇西诸郡,其余众将各分道而进。诸葛亮先在上邽(今天水市)一带打败了由郭淮带领的魏军后,东上迎头拦住了司马懿的主力部队准备决战。

但司马懿深知兵法,知道蜀军远道而来,粮草有限,所以凭险坚守,拒不出战。无奈诸葛亮只好用计诱敌军来犯,魏军大将见司马懿只守不战,讥讽说:“都督按兵不动,畏蜀如虎,难道不怕天下人耻笑吗?”在众将的一再要求下,司马懿只好派兵出战,结果被蜀军打得一败涂地。

正当蜀军大败魏军之际,从汉中传来后主刘禅要求诸葛亮退兵的命令(即李严假传圣旨),加之粮草也将用完。诸葛亮嘱咐魏延,关兴带领一万人马外加一千名弓箭手先到木门道设伏,一面又命围攻祁山的王平、吴班分兵两路徐徐入川,然后自己率领全部兵马,堂堂皇皇地退回。

蜀军突然退去,司马懿还不敢相信,他派人察看时,果然发现蜀军从木门道那边逃了,司马懿急派张郃带领五千兵马去追赶,自己带领两万兵马作后队。张郃一马当先,紧追魏延与关兴,和他们轮回交战了几个回合,魏延假装大败,跑进了木门道,回头一看张郃还在追他,便装作很惊慌的样子。

张郃看得真切,往后一招手魏兵跟着全进了木门道。两旁悬崖,树木茂密,此时天色昏黑,张郃心慌,正想回头撤兵,突然一阵鼓响,山上火光冲天,大石乱木滚将下来,高崖两边万弩齐发,张郃身中数箭,落马身亡。

遗址传说

木门道峡谷东侧的张家坪〔原名张郃坪〕为诸葛亮与魏将张郃作战时的埋伏之处,峡谷西侧为十悄地梁,其下有诸葛亮拴马之处的拴马湾。峡谷低处有一小山石,成椭圆形,名曰石鼓。另外离石鼓不远处有一土堆小丘,形如巨钟,故称土钟。据《三国志·张郃传》载:“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谥曰‘壮侯’”。

时至今日,木门峡谷中仍存有张郃坪、张郃墓。坪下有当年蜀兵布伏的伏兵湾。峡谷西侧旋帽咀梁下有当年蜀兵屯兵拴马的拴马湾。峪谷之中横卧一块高8米,顶平面2.7平方米的鼓形小石墩,人们称之为石鼓,相传是当年诸葛丞相在山顶上擂鼓指挥作战的擂鼓台。经千余年风蚀雨淋,自堕谷底。

前些年木门、张郃坪等村民在平田整地中,还发掘出了三国时代的铜兵器镞、矛、刀等。面对这些蜀魏两军战争风云的见证,遥想诸葛亮当年羽扇纶巾、指挥若定的情景,不能不令人神往。近年来,村民为纪念诸葛亮这位杰出的古代政治家、军事家,兴建了武侯纪念祠,并植树育林,新恢复了土钟,与石鼓遥相对应,供人们凭吊缅怀,发思古之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