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大鼓的传承和发展
在河洛大鼓传承过程中,先后出现过许多知名的艺人。第二代传人有"说书状元"之称的张天倍,在洛阳几乎家喻户晓;第三代传人程文和,享誉豫西,并曾代表河南参加全国首届曲代会,一曲《赵云截江》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赞赏;第四代传人段介平,以及原河南省曲艺团团长王小岳等,都曾独树一帜,闻名遐迩。
然而,随着电视的普及,河洛大鼓的听众人数逐年下降,年轻人已无人听更无人学,特别是年事已高的老艺人大多已谢世,艺人只减不增,所以艺人已不到20人,年龄均在五、六十岁以上,并且大部分已不再从事表演活动。除了新媒体的崛起外,农村社会生活的改变也使得河洛大鼓曲艺传统的留存变得更为困难。随着洛阳周边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原先的河洛大鼓的仪式性和娱乐性演出场合渐渐消失。河洛大鼓的生存状况已跌入令人担忧的境地。
保护措施
1、偃师市由文化局牵头,组建了“河洛大鼓保护发展领导小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为骨干的河洛大鼓普查工作组,对河洛大鼓项目进行了普查。
2、从2010年开始,非遗申报中心与洛阳电视台合作,经常在“河洛书场”栏目介绍河洛大鼓,每年的春节晚会都有河洛大鼓节目,并使河洛大鼓融入了歌舞表演等新元素和多种表演形式。还与洛阳市的报社和新闻网积极合作,组织关于洛阳市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访谈,并在中央电视台的《天地洛阳》节目里推出河洛大鼓的优秀传承人。
3、洛阳市非遗中心在2008年和2013年与《神舟》杂志社合作,每个月刊登两篇报道关于河洛大鼓的文章,主要讲述河洛大鼓传承和保护工作,提高群众认识河洛大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举办各种活动,引导群众欣赏河洛大鼓艺术。
4、2014年7月,洛阳市文化馆成立了“河洛大鼓传习所”,供人们学习、交流河洛大鼓。传习所成立后,举办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如河洛大鼓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等活动,邀请著名河洛大鼓艺人为喜爱河洛大鼓的群众献上精彩表演,群众可免费欣赏。还面向社会免费招收学员,邀请知名老艺人在这里向年轻人传授技艺,也让更多中老年人有地方欣赏他们记忆中原汁原味的河洛大鼓。
传承人物:陆四辈
艺名“陆杏林”,男,汉族,1942年2月生,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亡岭乡东蔡庄村人。2006年5月,河洛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曲艺类,项目编号V一12。2008年2月,陆四辈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洛阳市申报。
10岁起跟随父亲学艺,后师从河洛大鼓大师张天倍,为河洛第四代艺人。1958年,凭借着一段《民兵营长》,陆四辈很快在偃师县走红,随后他又被调到了偃师市文化馆曲艺队。陆四辈唱腔洪亮,动作大方,调门运用恰当,伴奏尤为出众。
陆四辈还对河洛大鼓的伴奏体制进行了改革,在传统乐器坠胡、三弦之外,增加了二胡、板胡和琵琶等,丰富了河洛大鼓的伴奏音乐。1967年,陆四辈和师兄段介平合作,先后创作了《平原枪声》、《黄河激浪》等名篇名段。
20世纪70年代由段介平演唱、陆四辈伴奏的河洛大鼓,三度晋京参加全国曲艺会演,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展播。陆四辈正在整理记录河洛大鼓曲目,已整理出20多本手稿,书帽儿50余个、中篇段子40余个、长篇大书《刘公案》、《哭红灯》、《回杯记》等7部。
-
上一篇: 高句丽的国都经过几次变迁
-
下一篇: 高句丽有哪些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