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三大士之不空生平简介
不空(705~774),是不空金刚的略称,梵名阿目佉跋折罗。对于不空在印度的一段历史,特别和金刚智的相遇,史料中有不同记载,主要的分歧是一说金刚智带不空来华,一说是不空先来华后遇见金刚智。
根据《贞元释教录》卷十五的记载,不空是狮子国人,718年(开元六年)在阇婆国(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遇见金刚智,便随金刚智来华,720年(开元八年)初到洛阳(按不空自己在《金刚顶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决》的中说法,则是在721年(开元七年)到达西京洛阳,并为一行灌顶),724年(开元十二年)受圆戒。
按照《不空三藏行状》的记载,则不空本是北天竺人,婆罗门族,自幼父母双亡,由舅舅抚养,十岁外出游历,来到中土的武威、太原等地,十三岁遇金刚智(这个年龄和《贞元释教录》中不空见金刚智时的年龄一致),十五岁出家,师事金刚智,二十岁时受具戒,受具的年龄也和《贞元释教录》的记载一致。在《宋高僧传》中,采取了《不空三藏行状》的说法。
在金刚智门下,起初,金刚智为他讲梵本的《悉昙章》,不空十来天就通了,金刚智觉得他不同寻常。由于他通晓多国语言文字,又长于说一切有部有律典,所以金刚智译经时,常要不空参加,但不空还想学习更深的密法,可他“哀祈瑜伽五部三密,求之三载,未遂夙心。”(《不空三藏行状》)于是打算回天竺去求法,金刚智得知后,第二天一早就为他传五部密法。
741年(开元二十九年),玄宗准许金刚智回国,不空随侍,但金刚智刚到洛阳就因病去世了,不空奉师遗命,想继续南行回国,玄宗要他到狮子国去送国书。742年,不空到达南海郡(今广州市),乘船经诃陵国(今爪东部)而到狮子国,途中历经大风恶浪。
狮子国王给了不空极大的礼遇,甚至亲自为不空洗澡沐浴,不空请普贤阿阇黎为他重新灌顶,他的弟子也同时入戒坛学密法。不空在狮子国遍求佛典达五百多部。接着又游历五印全境(此据《不空三藏行状》及《宋高僧》卷一之《不空传》)。
746年(唐玄宗天宝五年),不空带了许多经典,返回长安,奉敕住鸿胪寺,不久有诏,入宫内建立道场,为玄宗作五部灌顶。玄宗又要不空祈雨,并赐紫衣,赐号“智藏”。
749年(天宝八年),玄宗同意不空回国,但到南海郡时,不空就生病了,不能前行了,这时玄宗敕命留住,753年(天宝十二年),由于西平郡王哥舒翰有请,玄宗又命不空回长安赴请,次年就到武威,在开元寺授徒、译经,《金刚顶经》三卷就在此时译出。756年(唐肃宗至德元年),不空奉诏回长安,在兴善寺开坛灌顶。
安禄山攻入长安后,肃宗逃到凤翔,不空在长安,经常和肃宗秘密联络,肃宗还都后,对不空也就格外看重,经常给大量礼品,又请他在宫内建立道场。他搜求国内所存(特别是长安所存)各种梵本原经,集中起来,加以翻译。唐代宗即位后,对不空恩泽有加,不空译出《密严经》和《仁王经》,代宗亲自为之作序。
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代宗进不空为“鸿胪卿”,加号“大广智三藏”。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代宗敕不空到山西五台山建道场。在此之前已经在五台山造了金阁寺和玉华寺,金阁寺后来成为密宗的重要寺庙。次年的十月二日,是代宗帝的生日,不空以自己所译经典为礼献上,代宗就令全都入藏,并给不空及其他译经僧大量赏赐。不空又上表要求造文殊阁,获准。
774年(大历九年),不空圆寂,去世前有言相嘱:“无殉利以愿身,勿为名而丧道。”(《行状》)代宗辍朝三日以示哀悼,赠不空“司空”号,谥“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和上”。
不空的译籍,据不空在代宗生日时所上的《表》中记为七十七部,一百二十卷(《不空传》,《宋高僧传》卷一),《贞元释教录》记为一百一十部,一百四十三卷。
-
上一篇: 开元三大士之金刚智生平简介
-
下一篇: 《半是蜜糖半是伤》杜磊和琳达是亲姐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