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正御书目录》的内容和由来
《大业正御书目录》九卷。《隋志》著录。大业初年,场帝派秘书监柳晉,在西京嘉则殿领导校书编目,对西京嘉则殿藏书三十七万卷进行精选,“除其重复猥杂,得正御本三万七千余卷”。运往东都洛阳入藏,《大业正御书目录》当是为这批正御本而编制的。
但《隋书·柳誓传》仅记“柳字顾言,……好读书,所览将万卷……炀帝嗣位,拜秘书监。……”,而于整理嘉则殿藏书,编制正御书目录则未著一字。唐高袓武德五年(公元六二二年),李世民在东都洛阳打败王世充,入据隋宫,“尽收其圈书及古迹焉”。
李世民派司农少卿宋遵贵把这些书籍用船只运往西京长安,当船到达三门峡附近的砥柱时,因水急浪险,船被翻没,大部分书籍都落入水中。《隋志序》说:“其《目录》亦为所渐濡,时有残缺。”这部残目有人认为“极可能就是《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隋大业正御书目录》九卷”。
贞观年间长孙无忌等编撰《五代史志》时,就以《大业正御书目录》为底本,经过增删而成为《隋书·经籍志隋志序》说:“其旧录所取,文义浅俗、无益教理者,并删去之。其旧录所遗,辞义可采,有所弘益者,咸附入之。”说明《隋志》乃是大业正御啦目录的增订本或修改本。这个目录的大体面貌当保存在《隋志》中。
但《隋志》著录此目为九卷,似非以四部分类。隋代编制书目多为四部四卷,不知何故独此目为九卷。由于此目已是残本,加以《隋志》的流传,《大业正御书目录》遂佚而不传。
隋炀帝时除上述目录外,还把集聚在内道场的道佛经,“別撰目录”,而据《隋志》著录尚有《法书目录》六卷和《杂仪注目录》四卷,似乎是一些专门目录。炀帝在位十数年,聚书数十万卷,編目数种,目录事业可谓比较兴盛。
隋廷收集南、北两朝所存书籍,编有《隋大业正御书目录》。唐朝魏徵就是依此编写出《隋书·经籍志》,成为隋以前著述的总录,在目录学上的地位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相同。
《隋书·经籍志》
《隋书·经籍志》共四卷,是唐魏徵(580-643)等撰目录。是唐代官修的一部目录,是继《汉书·艺文志》后,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第二部史志目录。
简介
此《志》原是唐贞观年间《五代史志》的原稿,后并入《隋书》,根据《隋大业正御书目》作为底本,并参考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分类体系而成。利用隋代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部,合八万九千六百六十六卷遗书,与《隋大业正御书目》核对,删去重复,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类著录。
既反映隋朝一代藏书,又记载六朝时代图书变动情况,并最终确立了四分法在目录学中的地位,也是现存最古的四分法目录书。
值得注意的是,《隋志》是经史子集四部后附入道佛二家,所以也不是完全的四分法,确切说应该算是六分之法。
-
上一篇: 曹国舅加入八仙的原因
-
下一篇: 东周时期的交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