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人物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爱情故事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那句著名的情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人”,让众多人感动不已。

1929年,快30岁的的沈从文来到中国公学任教,遇到了他一辈子的白月光——张兆和。那时候的张兆和刚满19岁,未谙世事的年纪充满了青春活力。只是匆匆一瞥,沈从文便一见钟情。他爱她,爱得不顾一切。沈从文不顾8岁的年龄之差,不顾师生的身份之别,开始疯狂地追求张兆和。他爱她,也爱得卑微。初次见面时,沈从文紧张得把“校花”念成了“笑话”,在心爱人的面前,快三十岁的他连话也说不清。

张兆和是同学们口中的黑牡丹,是江南富商的女儿,音律昆曲信手拈来。而沈从文,不过是湘西农村来的穷教师,他非常紧张和自卑。但内心的自卑并没有阻碍沈从文追求张兆和的步伐。既然在她面前说不清话,不如,就写信吧。于是,一封又一封的情书就如同雪片一般向张兆和袭来。那些充满诗意的句子,如今读来,依然叫人怦然心动。

张兆和生气,他竟说:“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吻你的脚,我的自卑处,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十分亵渎了你。”面对这样一个痴情人,张兆和最初并不开心,甚至还有些鄙夷。她把众多的追求者编号为青蛙1号,青蛙2号……而沈从文,是“癞蛤蟆13号”。

这样近于死缠烂打的追求不仅没有打动兆和,反而让她感到厌烦。张家四姐妹中,元和深情,允和活泼,充和淡定,兆和则相当理性。这和她的成长环境有关,她是家中第三个女儿,并不得宠,前面有两个姐姐,后面还有一串弟弟妹妹,从小就是在较为被人忽视的环境中长大的。带大她的保姆朱干干总是教她为人要本分知足,她由此形成了冷静务实的性格。

所以对沈从文的情书攻势,她实在是烦透了,于是跑到校长胡适那里去告状。胡适是个和事佬,一心想撮合才子佳人,劝她说:“他顽固地爱你!”张兆和不客气地回答说:“我顽固地不爱他!”

但张兆和冷酷的态度,并没有让沈从文望而却步。他苦苦追求的近四年,其间还扬言不能追到张兆和,他就自杀。他不顾一切的爱,终于打动了张兆和。她的感动、同情最终也变成了爱,他们终于冲破一切在一起。1933年,沈从文和张兆和在北京结为连理。沈从文没有想到的是,张兆和给他的爱,不过是一场空欢喜。

婚后的他们,也曾度过一段蜜里调油的时光。在信里,他宠溺地唤她“三三”,她撒娇着唤他“二哥”。新婚不久,沈从文的母亲病危,沈从文匆匆回乡。于是,她化身成了思妇,一封封柔情似水的家书接踵而至:“长沙的风是不是也会这么不怜悯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块冰?”沈从文忙回信安慰:“三三,乖一点,放心,我一切都好!”

他们婚姻中的首次危机出现在北京沦陷后。沈从文一路南逃,而张兆和带着孩子们留在了北京。两个人保持通信,这次不是说情话,而是在信中争执。沈从文想让张兆和南下,而张兆和则坚持留在北京,理由是孩子需要照顾,沈从文的作品太多不方便带走。这些理由,说服不了沈从文,要知道,战火纷飞中,有什么比得上一家团聚更重要?当时文人大多举家南逃,留在孤城北京,换谁也不放心。到最后,沈从文火了,去信质问她:“你到底是爱我给你写的信,还是爱我这个人?”

这场争执,最后以兆和带着孩子南下告终,两人总算团聚了。但裂缝已经出现,并随着时间对婚姻的磨蚀而日渐扩大。结婚之后,沈从文拒绝了张家的嫁妆,结婚仪式极其简单,新房相当寒碜,婚后生活清苦不堪。张兆和对这种无谓的清高嗤之以鼻。

沈从文骨子里有种文艺气息,虽然生活拮据,但他依然热衷于收藏古董文物。张兆和不仅不欣赏,还说他是“打肿脸充胖子”。沈从文广交好友,有时候也会为朋友仗义疏财,张兆和觉得他胳膊肘往外拐,更是气恼不已。沈从文爱好写作,大家都对他的文章称赞不已,可张兆和却不以为意,还经常挑出毛病。这些琐碎的杂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一点点地消耗着两个人之间本就不牢靠的感情,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心,也渐行渐远。

其实,他们都没有错,结果却不幸福。因为婚姻里本就没有对与不对,只有适合不适合。七十岁时,沈从文在被下放的前夕,还从口袋里掏出一封皱巴巴的信向张兆和的二姐炫耀:“看!这是兆和给我写的第一封信!”那一刻,他像个孩子一样,泣不成声。1988年,沈从文病危,临终前,他的最后一句遗言是:三姐,我对不起你。这一句话让张兆和心如刀绞,她似乎应该原谅他,然而过往的岁月,那些苦痛和挣扎,又终究让她无法那么超脱。最终,沈从文带着遗憾离世了。

沈从文去世后,张兆和开始整理沈从文的文稿,也是在这期间,张兆和才似乎释怀了,在1995年出版的《从文家书》后记里,她写到: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2003年,躺在病床上的张兆和虽已衰老,却仍能与人对话。可当有人拿沈从文的照片给她看,问这是谁时。她却含含糊糊地说:“有点熟悉,但记不起来”!沈从文应该是张兆和心中永远的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