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秦汉历史

邓太后邓绥:25岁成太后 垂帘听政16年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历史上有所记载的皇太后不少,但大多都不是名垂青史的。而东汉时期垂帘听政时间最长的太后邓绥却是一位爱情和事业都很成功的美人——恭肃有礼、治狱英明、好学重教……

1邓绥入宫

东汉章帝建初六年(81年),护羌校尉邓训的妻子阴氏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邓绥。

邓绥聪明伶俐,又十分懂事,很惹人喜爱。小邓绥六岁从读太史籀的《史书》开始,没几年工夫就通晓了《诗》《论语》等书。永元四年(92年),十二岁的邓绥被选入宫,谁知正要入宫时,她的父亲邓训却突然病故。

这个不幸对邓绥打击很大,她昼夜号哭,守孝三年,结果弄得形容憔悴,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直到三年后的永元七年,她才慢慢恢复了往日的生活。就在这一年,邓绥和别人家的女孩们一起再次被选送到宫中。

十五岁的邓绥已经出落得姿颜姝丽,俏然出众了。第二年冬天,她被晋封为贵人。在邓绥被封为贵人的同年,阴贵人被立为皇后。阴贵人是永元四年(92年)邓绥第一次应选时被选入宫的;四年当中,极受汉和帝宠幸。可是自从邓绥入宫后,和帝的心逐渐转到邓绥身上,对阴皇后的爱宠也就随之而衰了。

大约是自幼读书和家教严格的缘故吧,邓绥入宫后对阴皇后总是恭肃有礼,小心承事,对同列的那些妃嫔,也总是处处谦让,从不争强斗胜。即使是宫人隶役,邓绥也常常施恩照顾,故得人心。这位十六岁的贵人不仅用她的美貌,而且用她处世大度、谦和知礼赢得了汉和帝的心。

阴皇后认为邓绥处处维护上下左右的关系,是为了收买人心,所以十分忌恨,甚至觉得自己的失宠与邓绥入宫有关。于是和外祖母邓朱一起设巫蛊诅咒邓绥。等到和帝病危时,她狠狠地说:“等我得意之时,要将邓氏灭门!”大多数宫人与邓绥关系很好,故很快就有人将此话传给了她。

邓绥没想到将会飞来这样的横祸,想到和帝死后阴皇后决不会放过自己,不如随和帝而死,上可以报皇帝之恩,中可以解宗族之祸,下也可以使自己免遭当年戚夫人那样的“人彘”之辱。想到这里,她找来毒药,准备一死了之。

宫人赵五见她要寻短见,连忙上前阻止,急切之中,随口编造说刚才有使臣来告,皇帝的病已经好了。邓绥听了,信以为真,才没有服毒自尽。谁知事情十分凑巧,第二天和帝的病果然痊愈,这才救了邓绥的命。

永元十四年(102年)夏天,阴皇后和她外祖母邓朱行蛊诅咒的事被揭发出来,和帝大怒,命中常侍张慎和尚书陈褒审理此案。牵连到了阴皇后的祖母,叔父阴奉、阴毅,弟弟阴轶、阴辅等人,结果有的被拷打死于狱中,有的流徙边地,直到邓绥当了太后,才下诏赦免阴氏之罪,还给他们家财五百余万。


当时邓绥没想到事情会闹到这地步,再想挽救已经来不及了。阴皇后被废后,和帝便想立邓绥为皇后,邓绥却一再称病不出。直到这一年冬天,大臣们上书请立皇后,和帝再次下诏立邓绥为后,她又辞让一番,才终于接受下来。

邓绥成为皇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免去藩国进献的珍丽之物,每年只进贡一些纸墨而已。这确是件德政,免去了藩国的负担,百姓自然拥戴。邓绥做的第二件事是拒绝给邓氏封爵。不令外家掌权,维持朝政稳定,又是一件得人心的事。这时候她才二十二岁。

三年后和帝病逝,邓绥立刚刚出生一百天的刘隆为皇帝。二十五岁的邓绥成为一个年轻的皇太后,她从此开始称制临朝,成为东汉垂帘听政时间最长的太后。

2太后治狱

汉和帝死后,皇后邓绥成了皇太后。新皇帝刘隆是个出生不足一岁的婴儿,于是内外大政都落到邓太后一个人肩上。

这时候和帝刚死,正在发丧,宫中情形颇为混乱,恰恰就在这混乱当中,宫里丢失了一箧珍珠,很明显是有人趁乱偷去了。

虽然明知是宫人偷的,可是那么多人,究竟是谁却难确定。有人主张拷问,邓太后想,这样毫无目标地乱打一顿,免不了会有人屈打成招,伤及无辜,却找不到真的犯罪之人。她于是不动声色,亲自察看宫人们的举止颜色,向她们讲明利害,终于在宫人中查出了偷珠人。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偷珠之案才过,和帝生前的马夫们又告一个名叫吉成的人有巫蛊先帝之罪。抓到掖庭狱中拷问,也供认不讳,于是结案上报太后批准。邓太后看过案情,心中却颇感疑惑。总觉得事出无因。

这个吉成是和帝生前的宠幸之人,按说对他是有恩惠的,而吉成平日也从无怨言,为什么和帝死后反而会行巫蛊诅咒呢?事情完全不合情理。尽管证人、口供俱全,邓太后还是亲自提审了吉成。果然吉成翻了供,说自己是屈打成招的。

邓太后让人再重新审理此案,终于查明是马夫们合伙诬陷。原来那个吉成当年仗着皇帝宠幸,得罪了这些马夫,如今皇帝已死,于是马夫们合起来想将他置于死地。事情弄清楚后,大臣们都感到吃惊,对邓太后的明察多智深感佩服。

古代每逢天旱不雨,常常认为是有冤狱所致,都要下诏录囚。每逢这时候,邓太后经常亲自审察,她处理狱囚有条不紊,让人信服。有一次她到洛阳录冤狱,录囚将完时有一个羸弱不堪的犯人被用囚车送来了。

犯人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将要被带走时,突然抬起头来,像是要说什么。这虽然一闪即过,却还是被邓太后觉察到了。她让人将这个囚犯带回来重加审讯,囚犯终于尽吐冤情。他原来是被屈打成招而诬为杀人犯,刚才本想向太后诉冤,因畏惧官吏没敢开口。

邓太后亲自调审有关人犯,将此案查明,释放了被冤屈的好人,将洛阳令下狱抵罪。事情还真凑巧,她处理完此事,刚刚回到未央宫,居然真的澍雨大降了。人们都纷纷传颂这是由于邓太后治狱英明所致。


3太后重教

前文说过,邓太后从小喜爱读书,六岁就开始读《史书》,十二岁时已经通晓《诗经》《论语》等书。每当兄长们诵读经传时,她就要提些疑难问题,让他们回答。家里人都称她为“女秀才”。她入宫为汉和帝妃嫔后,也没有改变好学的习惯;当了太后,读书更勤了。

她请著名的女史学家班昭入宫讲授经书,而且兼学天文、算数。白天为政务忙了一天,晚上却仍要读书到深夜。恐怕自己读的书中多有谬误之处,或者违背典章,于是选谒者仆射刘珍,谏议大夫李尤、刘毅等五十多人续修国史传记,并且给他们以赏赐。

邓太后不仅自己好学,也很重视皇宫内的教育,让宦官和近臣到洛阳南宫东观(皇宫藏书修史之地)受读经史,再到宫中教授给宫人。结果宫人们都读经阅史。从早到晚,皇宫中常常传出一片琅琅读书声。

对于皇室和外戚家里子弟的教育,邓太后就更加重视了。她对自己娘家的人要求非常严格,曾经下诏给司隶校尉及家乡的河南尹、南阳太守说:“每当看到前代的外戚宾客,常常有假借威权,胡作非为,甚至干扰公务的,成为民间之害。责任之一就是官吏对他们执法懈怠,不敢管理的缘故。

如今车骑将军邓骘等虽无过失之处,可外戚家子弟众多,姻亲又广,难免会有宾客亲属违法乱纪之事。凡是遇到这种情况,你们必须严格处理,不得宽容枉法。”

邓太后认为,要想使皇室外戚子弟不招破败之祸,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让他们读书。

元初六年(一一九年)邓太后下令将汉和帝的弟弟济北王、河间王家中子女,年龄在五岁以上的四十多人,和邓氏近亲子孙三十多人召到京师,为他们专门办起了一所学校。请了老师为他们教授经书,邓太后还亲自监督他们学习。年纪太小的,都专设师傅,让他们到宫内亲加教导。

邓太后对亲属们说:“我为什么要为子弟们做这样安排呢?这是因为当前风气不正,投机取巧,不肯学习,经书不传。如果不加以引导教育,情形将会更糟。所以我要褒崇圣人之道,以端正世间风俗。平日吃穿讲究,出门有排场,可说到知识,竟然一字不识。这就是祸败灭家的原因呀。

我的祖父当年既有武功载于史册,又以文德教化子孙,因此使子孙后代都能约束行为,不违法乱纪。如今能够使你们上溯祖宗的遗愿,下念我的心意,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由于邓太后的约束教育,邓氏子弟都比较守法。她哥哥邓骘的儿子邓凤接受人家贿赂,事情被揭露出来后,邓骘将妻子和儿子头发剃光,以谢罪天下。这在封建社会中确是少见之事,是与邓太后严格约束外戚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