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  历史文化

白族的诗歌有哪些分类

编辑:古诗文网发布时间:2022-07-25

白族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在白族的文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生动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白族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民族风情。

白族诗歌是时代和社会的一面镜子,它不仅生动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白族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民族风情,而且形象地刻画出白族的形象、心理和性格特征、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等,它是白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堪称白族的百科全书,对白族历史、语言、民俗等的研究都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

白族歌谣主要有创世古歌、祭祀歌、礼俗歌、劳动歌、情歌、一字歌、反意歌、咏物歌、寓意歌、生活歌、儿歌等。

白族歌谣可分为短调和长歌两大类,都能演唱。短调俗称“白族调”,白语称为“拜枯”,即“白曲”。长歌俗称“本子曲”,按其音乐和表演形式来看,属曲艺,但其唱本常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长诗。

白族调即短调是白族调流行最广,最常见的为每首八句。常在山间、湖畔、田边、地头及石宝山歌会、火把节等民族节日里演唱。听众成百上千,一唱众合,通霄达旦,场面壮观。

叙事长歌即本子曲:叙事长歌多数有故事情节,但不复杂,而以抒情为主。传统作品有《鸿雁带书》、《出门调》、《黄氏女对金刚经》、《放鹞曲》、《月里桂花》、《母鸡抱鸭》、《青姑娘》等50多部。

古代白族有音乐舞蹈相结合的踏歌。民间流传的《创世纪》长诗,叙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追述了白族在原始社会“天下顶太平”、“不分贫和富”、“百姓肥胖胖”的没有阶级压迫剥削的平等生活。南诏白族诗人杨奇鲲的《途中》、杨义宗的《题大慈寺芍药》、《洞云歌》等诗被称为“高手”佳作,收入《全唐诗》中。《望夫云》、《蛇骨塔》、《杀州官》、《钩日头》等文学作品,歌颂了古代白族人民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的英雄人物。

南诏有名的《狮子舞》,在唐朝时已传入中原,《南诏奉圣乐》在唐朝宫廷里被列为唐代音乐14部之一。《白族调》是流传甚广的“三七一五”(前三句七言,后一句五言)的格律诗。公元1450年,明代大理著名白族文学家,根据白族调和大本曲,撰写了“山花碑”。这块至今还完整保存的古碑上,用白族传统诗歌排行形式,写成了“三七一五”诗10首。山花碑,记录着白族的诗歌,也记录着白族的音乐。白剧“吹吹腔”是在早期“大本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南诏白族诗人杨奇鲲的《途中》、杨义宗的《题大慈寺芍药》、《洞云歌》等诗被称为"高手"佳作,收入《全唐诗》中。《望夫云》、《蛇骨塔》、《杀州官》、《钩日头》等文学作品,歌颂了古代白族人民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的英雄人物。《南诏奉圣乐》在唐朝宫廷里被列为唐代音乐14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