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传统习俗
瑶族人民这些丰富多采的生活习俗,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瑶族人民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历史遭遇、卫生条件、生活方式、生产发展水平、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的反映,是瑶族人民共同生活及其思想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瑶人好客,喜交朋友,遇有志同道合者,往往认为“同年”,结为“老庚”。“同年”、“老庚”或其他人到瑶家作客,受到热情款待,款客形式多姿别致,人情味浓郁,使人留恋忘返。
瑶族有近30种自得其乐的大小节日,其中最隆重的有自称“勉”支的盘王节,自称“布势”支的祝著节和自称“拉珈”支的功德节。
瑶族男女恋爱自由,谈情求
偶,通过歌堂和野外对歌方式进行。而自称“拉珈”和自称“瑙格劳”(白裤瑶)瑶族的谈情求偶则采取别具一格的“爬楼” 和“谈婚词”的方式。婚娶方式不同支系的瑶族有所区别。如“勉”支系的婚娶大都吹吹打打迎来送往,并举行“串亲”和拜堂仪式;“布努”系的白裤瑶婚礼由新郎亲族长者与新娘之舅互诵婚礼词,并通过吃串肉认亲戚,看鸡眼作婚证,观鸡蛋卜吉祥等方式来完成仪式。最简单的是“拉珈”支系的“半夜出嫁”,新娘半夜由人领到新郎家,与家人共进一餐团圆饭便完成婚事。不请客,不送礼,新娘随身带的嫁妆一般是锄头、镰刀之类的生产工具。瑶族的婚姻形式主要有抬郎,“两边走”和娶妻3种。抬郎(亦称上门)在许多地区非常普遍,男“嫁”女家为郎,同样受到尊重。瑶族的丧俗因地区和支系而异。渔猎在瑶族生产和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并创造了简单有效令人赞不绝口的多种多样渔猎方法。其中捕兽捉鱼方法就分别有20种左右。
瑶族与汉族一样,对于每个人来说,决定其社会地位的首要的基本关系,就是他在家族谱系上的位置。这个标志就是姓和名。瑶族不论男女都有姓。生前决定的姓,原则上终生不变(甚至包括死后)。和汉族一样,女子即使在婚后仍保持着娘家的姓。但是瑶族姓的体系与汉族有着重要的差别。就是说瑶族的每个姓又有分支,日本学者竹村卓二称之为“亚姓”,瑶语称之为“lub”,汉语记为“老”。各个“老”实际上就是各个宗族,起着祖先祭祀和外婚制度的单位的作用。因而瑶族的姓与礼仪、信仰、婚姻人口有着密切的关系。盘瑶按盘瓠传说有十二姓:盘、包、黄、李、邓、周、赵、胡、唐、雷、冯、沈。沈姓在漂洋过海时死亡,从此没有沈姓,只有十一姓。称自己为十二姓人。
瑶族所形成的亚姓组织,在祭祀祖先的礼仪活动中,起着一种规矩和制约的作用。各个亚姓独有的祭礼形式,不管怎么说,都是和拜祭自己始祖的传统结合在一起的。属于同一亚姓的人们,都知道和其他亚姓有不同的祖先象征,都遵守各种禁忌,以此维持着宗族的联系。
瑶族的姓和婚姻也有关系。据王同惠同志于1935年的研究材料,可知花瑶在明代初期移居到广西的时候,是遵守同姓不婚制度的。移民时,为了以同姓的宗族为单位,在瑶山的各地形成了一村一姓的村寨,而且村与村之间的距离相隔甚远,通婚不便。结果为了使村内婚成为可能,姓再划分为宗族,宗族内禁止通婚。宗族外,虽为同姓,也允许结婚。因而瑶族的姓有时可以成为族外婚的单位,但有时又不成为族外婚的单位。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各瑶族集团所处的社会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制约。因而,这不是一个单纯用汉化程度所能推断的问题。
瑶族的姓的体系不但与宗教礼仪有关,瑶族的姓还具有两重性。首先根据本姓,可以确定瑶族的族籍,其次根据亚姓,组成事实上的族外婚集团。这和汉族“同姓即同宗”的一元结构,具有根本的不同。如果把这些特点看成是在小规模的单位集团分散移居于宽广的空间的过程中,为适应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而出现的产物,那就是很恰当的了。以上论述,说明瑶族的亚姓(宗族)组织与祭祀、婚姻、人口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