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宝宝谁更好的危害有哪些
小时候,爸妈每次吵架之后都会问我们姐弟几个:“如果爸爸妈妈离婚了,你们选择跟谁一起生活?”姐姐和弟弟为取得爸妈欢心,都会选择其中一个。只有我谁也不选,并反感的补上一句:“要离赶紧离”。
到现在说起这事,妈妈还不忘念叨我打小就是个
白眼狼。后来才知道,纵使父母那时吵架千百次,也从没真正的想过离婚。之所以问我们姐弟几个会选择和谁在一起,就想看看他们谁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更牢靠一些,以此来抨击对方满足自我存在感。听听,多么愚蠢的问题。可就是这么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提问,却曾让我一度生活在担惊受怕中,时时刻刻都觉得要失去父母的爱。姥姥问3岁的俏妹:“是姥姥好,还是姥爷好啊?”姥爷忙拿出刚买来的芭比娃娃,兴冲冲的对俏妹晃了晃:“俏俏,姥爷给你买了最漂亮的娃娃,姥爷好不好啊?”姥姥见状也不甘示弱,掏出钱包要带俏妹去游乐园玩。我的天呀,这么幼稚的游戏我爸妈居然从年轻玩到现在,坑完我们姐弟几个,又来祸害我的娃。这真是太忧伤了......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几个大人争着给宝宝面前表现,然后追着孩子问“我们家宝宝最喜欢谁啊?”“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奶奶比姥姥好,奶奶给宝贝买新衣服了”“宝贝是不是最喜欢妈妈啦,爸爸都不陪宝贝出去玩”......大人们这些看似无心的玩笑和物质争宠,实在是太让人忧伤了,因为它至少有以下几种不良影响。
1,导致自我为中心
不管大人用语言还是物质来“讨好”孩子,都会把他们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大人在孩子面前争宠,会让孩子变得傲慢自负,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自我膨胀。这些孩子,总以为周围所有的人都该围着自己转,对一件事情只有自己才有决断权。这种行为会导致日后在人际交往中,因不能正确给自己定位而不断碰壁。
除此之外,过度被关爱的孩子往往不懂得感恩和珍惜,也不会照顾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2,缺乏安全感
姥姥好还是姥爷好?这种二选一的问题对宝宝来说实在太难。如果宝宝选择了其中的一方,另一方就会表现出不高兴,虚做生气的离开。这种因不满意宝宝选择的离开,常常会给宝宝带来不安全感,总担心自己不再被喜欢。
婴幼儿是亲子依恋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依恋关系可以让宝宝获取充足的安全感,在陌生环境克服焦虑和恐惧,从而放心的去探索新鲜事物。如果安全感被破坏,常有胆小、敏感、怕生、哭闹、任性等表现。
3,容易利益熏心
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受到物质的`诱惑。只要家长用玩具、零食、游乐场等作为诱饵,大部分的孩子都会投降。这种用物质利益诱惑“逼”孩子做选择的行为,其实只会让孩子违背自己的内心,从小便学会投机取巧,以利益为中心。这种孩子长大以后,也会更注重利益的重要性,从而忽视最真的情感。
4,养成说谎的坏习惯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日常的生活环境对他们的人格气质的培养都有不可忽视的力量。大人总是用某种利益在驱使孩子说出自己想听的话,就是不自觉的让孩子发生了说谎的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多次强化,就会成为习惯。
5,学会见风使陀
家长有必要认识到,我们有必要保护孩子的纯真和诚实,让他们成为一个真实的人。大人们为了刷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存在感,往往会使用各种手段“争风吃醋”。选爸爸的话,妈妈不高兴;选妈妈的话,爸爸不开心。
为了博得大家的欢心,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孩子们往往会挖空心思去揣摩大人的心理,不断变化说法来讨大家欢心。多次强化这种行为,只会让孩子养成见风使陀、趋炎附势的性格,在以后的同伴关系中很容易被孤立。
作为父母,我们尽量不让宝宝做这些排斥性的选择题,就好似老婆和妈妈同时掉进河里,你先救谁的问题一样。既然成年人都给不出完美的答案,又何必去为难一个还不能独立思考的孩子呢?如果发现长辈在孩子面前争宠,又不方面明令禁止的话,更要及时参与进来。引导孩子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做选择,不能把物质作为评判标准。比如:姥姥姥爷都很爱宝宝,宝宝也喜欢姥爷姥姥。妈妈带宝宝很辛苦,爸爸上班赚钱也很累,大家都爱宝宝。
虽然1-2次的玩笑争宠,不会对宝宝造成上述那么多危害。但如果经常和孩子强化这些概念,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虽然争宠只是一个无心的玩笑,但是却反映了这种家庭教育的弊端。当然,在育儿路上除了争宠之外,还有许多类似的案例。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始终遵循家庭成员教育观念一致,培养一个善良诚实、正直公正、懂得感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