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四桥烟雨楹联
“四桥烟
雨”景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北宋欧阳修官扬州太守时于大明寺西侧主持修筑了平山堂,同时常游瘦西湖,谓:“山色当与湖光齐飞,当在此筑桥修榭,使生辉也。”到了清代,此处成了黄履暹的别业,已经筑起几道彩虹。乾隆年间,扬州盐商巨富为了恭迎乾隆皇帝又在莲花埂上建起五亭桥,构成了“水云胜概”和“四桥烟雨”两大胜景。乾隆帝南巡扬州,畅游瘦西湖,赐名“趣园”,可见桥景之胜,桥趣之浓。“四桥”是指虹桥、长春桥、春波桥和五亭桥(莲花桥),她们都是石拱桥,但造型各异,风格不同,参差错落,别有情趣。光绪三年(1877年)曾在此建“三贤祠”,以祀欧阳修、苏轼、和王士祯三位名士,后祠荒废。解放后在其旧址上修建了“四桥烟雨楼”,以便登楼揽胜。每当春雨绵绵或秋雨萧萧之时,登上此楼,倚栏眺望,只见南面的虹桥,北面的长春桥,西面的五亭桥和近处的春波桥都被笼罩在蒙蒙细雨和袅袅浓烟之中,或隐或现,或淡或浓,四桥烟雨若素练倒悬,彩虹垂挂,似蛟龙出水、大鹏腾空,身在烟雨楼台,似觉羽化而登仙。若是月明之夜,那些桥沐浴在银光之中,对影成双,对照成趣,微风拂过,波光粼粼,桥影依依,人在朗月下,身在图画中,为美景所陶醉。“四桥烟雨”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可分可合,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分别各桥自成景观,合则揽四桥为一体,全湖景色浑成一幅画卷,巧夺天工,令人拍手叫绝。中外人士无不争相前来观赏,不知摄下了多少镜头。古城扬州素以多桥著名,现存名桥除“四桥烟雨”而外,还有念四桥、藕香桥、双虹桥、明月桥、问月桥、萃园桥、宵市桥、响水桥、文津桥、大小东门桥等,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联曰: 明月长春,萃园春波藕;
文津双虹,宵市虹桥莲。
联语集桥名成联句。上下联共写了十个桥名,其中“春波”、“长春”、“虹桥”、“莲花”都是“四桥烟雨”中的名桥,十个桥名两两相对,自然得体,颇具韵味。上联写萃园春波中之香藕,下联写宵市虹桥下的青莲,虽是桥名相联,却有文章意境,突出了一个“水”字,写出了古城扬州的特色。联语还用了复字手法,饶有趣味。
联曰: 桥桥卧波,四面彩虹浓打扮;
洞洞涵水,二分明月淡梳妆。
联语写桥景。上联写“虹”:“桥桥”与“四面”点明是四座桥,扣紧了主题。一个“浓”字,说明用浓墨重彩将“四桥”打扮得腮红眉黛,光彩照人。下联写“月”:“洞洞”与“二分”写桥孔,亦写明月,孕含“二分无赖在扬州”地意味。一个“淡”字写出了月色的素雅清秀,使人联想起淡妆本色的`西子。明月照彩虹,俨然是一幅“清光桥影”画卷。
联曰: 若分开,烟幕雨帘,错落参差成四景;
如集合,月河风海,浑然整体展一图。
联语写“四桥烟雨”的特色。上联写分:因“烟幕雨帘”的遮隔,四座桥便各成一景。下联写合:因四座桥同在“月河风海”广阔天地中,便组成了一幅整体浑然的图画,可分可合,道出了“四桥烟雨”的特色。“月河风海”对“烟幕雨帘”一寓包涵,一寓分开,比喻生动,字面字里都对得工切。
联曰: 虹放彩、莲吐红,烟雨朦胧,宋尹清皇游仙境;
波铺蓝、春催绿,湖山开朗,欧宾美客摄神州。
联语写景。上下联前两句描写“虹”、“莲”、“波”、“春”四座桥的色彩风光,从词面看,“放彩”、“吐红”、“铺蓝”、“催绿”四个动宾词组也都是自然结果,联中之联,趣味横生。中两句把四桥置于烟雨湖山中,时“朦胧”时“开朗”,烘托出“四桥烟雨”的景观。末两句写古今中外高人雅士咸来观赏,一“游”一“摄”反映桥之壮丽、景之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