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汉通婚研究的调查研究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蒙汉通婚研究的调查研究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调查题目:赤峰地区农牧区蒙古族与汉族的通婚研究。
调查目的:通过对影响蒙汉通婚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探寻民族通婚的一般模式,建立一种理论模型来说明中国的民族通婚问题。这一研究对于认识目前的民族关系、制定民族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理论构架:本研究的基本设想是:影响蒙汉通婚的主要因素有六类:(1)经济活动;(2)居住特点;(3)人口迁移;(4)语言文化;(5)历史因素;(6)政策因素。其中后两种因素起独立的影响作用。
通过对前四类因素的界定、分解和操作定义,筛选出10个影响民族通婚的变量:(1)某一民族在一个村的总户数的比重;(2)居民的平均文化水平;(3)户主的年龄;(4)户主的文化水平;(5)职业;(6)户口类型;(7)是否移民;(8)掌握另一民族语言的能力;(9)邻居中另一民族成员的多少;(10)与另一民族成员的交友情况。将这些自变量与因变量(民族通婚的程度)联系起来,建立了一组研究假设和一个复杂的因果模型。
2、研究类型:解释性研究、横剖研究、抽样调查。
调查方式:统计调查为主,结合实地研究。
调查方法:问卷法为主,结合访问法、观察法。
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包括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结合理论分析。
3、调查范围:内容蒙古赤峰地区。
分析单位:个人
抽样单位:家庭(户)
4、抽样方案:研究总体是赤峰地区的居民。根据地区特点选择4个有典型意义的旗(县),在这4个旗(县)中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乡,再在这5个乡中各选择2-3个村,共选出12个村。这12个村共3200户,从中随机抽取(每4户中选3户)2439户。在每户调查户主1人,共2439人。
5、调查内容:户主的.主要特征:自变量(3)-(10),各特征组的民族通婚程度,户主所在村、乡、旗的历史状况与现状,民族政策的历史变化。
调查问卷:调查指标和项目是:户主的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变动、婚姻史、配偶情况、生育史、语言能力、社会交往、邻居情况、个人收入、个人对居住地满意程度等等,它们是对(3)-(10)的测量。对每一指
标或项目设计一个或几个问题来了解。以上是主要问卷。此外,还设计两个辅助问卷,一个是了解家庭情况、另一个是了解迁移情况。在了解村、乡、旗的历史与现状时,是根据事先设计的调查提纲。6、调查时间:xx年6月-xx年8月
调查时点:xx年6月1日。在6月1日以后迁入的户主不在调查范围内,6月1日以后结婚的不做统计。
调查场所:直接进入家庭访问,填写问卷。
调查时间计划:准备阶段:xx年2月-xx年5月,查阅文献,到赤峰地区(市)、旗(县)的政府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到调查地区实地初步考察,对问卷调查外,还需要考察这5个乡其他41个村的概况。研究阶段:xx年9月-xx年11月,资料整理、数据处理、输入计算机汇总分析,打印统计表格、计算相关系数等。总结与应用阶段:xx年12月-1986年3月,结合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7、调查经费和物质手段(略)。
8、调查员培训、组织:课题组共5人,其中3人是调查员,由2名研究人员带队,示范并负责检查、核对工作。
贝克尔的研究是从观察入手,事先没有提出研究假设,但他是依据一定的理论设想去调查,然后通过归纳、概括和抽象提出一种理论假说。而“蒙汉通婚”研究则事先建立一个假设的因果模型,然后通过大样本的调查和统计分析来检验和修改这一理论模型。这两个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们反映出当前社会调查研究中两种最常用的调查方式,即实地研究与统计调查。通过对这两个调查研究方案的了解,我们可以把握社会调查研究设计的一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