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短片 《百花深处》影评

时间:2013-07-02 03:40: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百花深处》这是一部特有感情的好片子,是一部以寓言展现的片。以下是PINCAI小编收集的《百花深处》影评,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历史短片 《百花深处》影评

这是一部片长不过10分18秒的电影,由著名的陈凯歌导演所拍摄,片子的名字就叫做《百花深处》。

该影片交代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冯(疯)先生让搬家公司去一条名叫百花深处的胡同搬家,可是到了百花深处却发现那里已经移为平地,搬家公司在接到上头的电话时才明白,原来这位冯先生竟是一位疯先生。。。。。

而这部只有10分18秒的片子之所以如此吸引人,大概是因为其中演员的表现,影片中的冯先生将一位失去家园的疯先生演绎的十分到位,从影片一开头他那副木纳的表情就让观众一下子了解了这位冯先生就是一个十足的老北京,当他坐在搬家公司的车子,看着一路上高楼大厦那副迷茫更加把一个老北京演绎的活灵活现。在来到百花深处时,他又把一个半疯半正常的疯先生演的让人赞不绝口,比如:他在搬家公司替他“搬东西”的时候那种小心翼翼、那种认真的神情,让搬家公司都为之动容。

另外一位演员的表现也很不错,他就是这部影片的搬家公司的头头,他把一个唯利是图的小市民演的淋漓尽致,比如:在冯先生问他可以替自己搬家的时候,他说:“搬,只要有钱就搬”说这句话的表情真的就像一个唯利是图的小市民搬上了荧幕。还有在他将车开到‘百花深处’时生气加郁闷而后又因为必须和冯先生讨钱时那两种不同的表情更是将一个唯利是图的小市民让人发出这样的感叹:怎么会有这么死要钱的人?

当然除了影片的人物,他的音响效果也很不错。比如:在冯先生见到自己心爱的铃铛时将铃铛摇的铃铛作响时的那种声音。让人有一种很空灵的感觉,连唯利是图的搬家工在听到冯先生‘摇’的铃铛时,也放松了心情,洗涤了心灵,他们不再是唯利是图的搬家工,只是普普通通的市民,甚至还让他们看到了“百花深处”。还有就是影片的最后,那背景音乐把冯先生的悲伤和‘喜悦’渲染的很好。

还有。该影片大量的运用了特写镜头和蒙太奇。从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特写镜头,然后从特写镜头一直慢慢的移到看似是蜿蜒小路的图案,当观众以为这是一个呈现地点的时候,镜头突然拉长,呈现在观众眼前的竟是陈凯歌三个字,这着实让人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随后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又是一个特写镜头,镜头自上而下给了观众一个高楼大厦,让人颇感压抑。在冯先生跟随搬家公司前往‘百花深处’的路上,给了沿路高楼大厦很多近镜头,当车开到‘百花深处’附近时,镜头又给了沿途被拆迁得一塌糊涂的房子们,这里运用的就是隐喻蒙太奇,它隐喻‘百花深处’也是这个样子,也可以说这些拆迁房是和刚才的高楼大厦的对比。在冯先生摇晃铃铛时,影片运用了蒙太奇的手发让影片出现了‘百花深处’的幻影,似真似假、如梦如幻。通篇影片都给人感觉艺术气息浓厚。

再来,这个影片看似只是一个‘荒诞’的故事,但是其本身所表达的主题却远不止这些,它所表达的是一个怀旧的故事,其实这部影片的疯先生他真的疯吗?不,不是的,他只是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不肯醒来而已。还记得那一幕,真是让人记忆深刻,搬家工司的人‘搬’着冯先生的花瓶,中途其中一个人问他几点,搬花瓶的人一时忘了他在‘搬东西’发下‘花瓶’看手机,虽然他很快反应过来,保持了原来的姿势,可是在冯先生眼里,它已经碎了,那一刻冯先生抚摸着‘碎片’哭得像个小孩。看起来他或许哭得是碎了的花瓶,可是,我想那一刻冯先生其实已经是清醒了,而他哭的感伤的其实是他碎了的梦、碎了的心。

历史短片 《百花深处》影评

《百花深处》用十分钟讲述了一个疯老人搬家的荒诞故事,反映了现代文明与旧文明交替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年轻人和老人的代沟。

影片的关键情节“搬家”本身就是一个新旧交替。影片开始,搬家公司为一位中年人搬新家,这个新家在高高的新楼上,与后面百花深处胡同待拆迁的旧房子形成对比和呼应旧房子都被拆迁,年轻人们都对新楼趋之若鹜。小孩冲过来喊道:“爸爸,我的电脑呢?”这也表现了新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改变。

耿乐坐在车上,冯先生过来问搬家。这时候,车上的年轻人是仰拍角度,车下的老人是俯拍角度。年轻人说话漫不经心,老人声音和神情怯弱,俨然是一个强弱对比,象征着已经融入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对旧时代文明的不屑一顾和俯视。老人言行礼貌,年轻人粗鲁;年轻人行动反应快,把车门一关,招呼兄弟们上车,老头不懂:“那……”;后面的小伙打牌,车里冯先生局促,认真看路……这些都表现了导演对新旧文明异同的批判性思考。

冯先生坐在疾驰的车内,站起来探头看四面高楼林立。现代文明的快车载着活在旧时代的老人飞奔,一往无前,而冯先生眼中却满是陌生:“我怎么糊涂了,这是哪儿呀?”老人跟不上现代社会的脚步,迷失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如今就这老北京,才在北京迷路呢。”这话听来令人心酸,表现了老人们对现代化社会的无法融入。影片中有个镜头令我印象深刻:一个破旧的窗口,车子飞速驶入象征现代文明强势闯进旧文明。

冯先生的兰花指,女性化的声音,扶帽子的动作,年轻人们对其异样的眼光和忍俊不禁,这些都是年轻人和老人间的代沟和冲突。

车子驶入胡同的时候,车上的中国结和旧房子在一个镜头里,有种对旧文明不舍和叹息的况味。四周满是敲打的声音,许多墙壁上写着拆字。旧房子大批被拆,为后面老人不存在的家做铺垫。本片音乐我虽然不知是何种乐器,但听来中国味十足。

搬家的年轻人发现老人要搬的家根本不存在时,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毫不关心,立刻开车走人。接到电话知道老人是疯子,但为了钱折回,好笑却还是依着老人假装应付。在导演看来,一切为利益而为之,行动和决定快速,这是现代人的行为作风。

老头指点搬家时,言语中对旧房子满满的爱。开车离开时,老人说前面有沟,年轻人不信,于是车子陷了进去,老人是正确的。

故事虽短,看完之后却令人心酸流泪,这是一部含泪的荒诞喜剧。导演在这个片子中并未表明自己对新旧社会哪一个更支持,只是表达了自己对新旧文明交替的一些思考以及对不能融入

新社会的老人们的同情。有时候走得太快,也不要忘记回头看看来时的路。

历史短片 《百花深处》影评

潺潺的流水,流不尽的岁月长河。被流水漂白了多少岁月?我们无法估量。高楼的耸立,交通的疏密,就能代表我们的世界有多文明?文明的背后却摧毁了多少文明?陈凯歌导演始终不变的主题人文主题,他总是以一种批判的眼光去审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追溯这种生存状态沉淀的文化传统,在理性的审判台上加以拷问。在《十分钟年华老去》里也不例外,《百花深处》一如既往的延续了陈凯歌导演的人文风格,哀悼过去的中国传统文化。

陈凯歌在影片中对人物的塑造别具一格,冯(疯)先生,一个在21世纪,身着70.80年代红色旧运动服,头戴一顶运动帽,在当代社会鲜的格格不入,他在这部影片中代表了一个旧时代,他就是从旧时代向新时代过渡的产物,放弃不了以前的,适应不了现在的。他是北京土生土长的人,在叫搬家公司去搬家的途中,竟不认识现在的北京,头尽量往外伸出看,说了一句:“这是哪呀”司机却很谈定的说了句:“这不是莲花大道,你说的路,现在只有老北京才不认识北京呢!”镜头转出窗外,窗外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的大楼林林总总的矗立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各式各样的店面,看起来北京已经被物欲横流的世界包围了。这个老北京人,心里的无奈和不堪,在此时已经流露的淋漓精致,再加上这个角色是冯远征老师扮演的,他把这个似疯非疯,被现实逼迫和对旧事物怀念的冯先生演惟妙惟肖。影片中还有2个辅助人物,来突出主要人物冯先生,一个就是搬家公司的司机,在冯先生要求他搬家时,他说了一句:"给钱什么都干”。还有当他去给冯先生搬家去,发现什么都没有时,最后还问一个疯子要钱,充分体现了现时代的人们对金钱的渴求,对物欲横流社会的适应。另一个就是影片开头一个小男孩急匆匆的跑进楼去,嘴里喊着:“爸爸,爸爸我要玩电脑”想想,只有21世纪这么小的孩子就接触电脑,小时候我们玩跳皮筋.玩弹球,偶尔打打游戏机那就是一种享受,一种奢侈了,而现在玩电脑.打游戏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家常便饭而已,这两个代表了21世纪新人类,也象征着一种新事物。陈凯歌导演通过这种现况,在批评这个社会,虽然现代社会发达,但却存在一种不良风气,青少年近视比例逐年增加,历史遗留的文化,逐渐消失。

细节决定成败,陈凯歌导演善于用细节来展现主题,冯先生的兰花指这个动作,看似搞笑,可仔细想想,兰花指是我国国粹京剧的标志性动作之一,京剧也是历史遗留的文化遗产,就像老北京的胡同一样,都是老北京的标志,可京剧也是一种被人们渐渐谈化得文化,冯先生在缅怀这种文化,和他把早已成为废墟的老家里的一切记得清清楚楚相得益彰。影片中还有一个铃铛,这个铃铛承载着过去与未来,当冯先生摇晃这个铃铛时,摄影师以大树为焦点,渐渐焦点模糊,搬家的伙计们,眼前浮现了一幅粗糙而又不失深意的中国水墨画,画里面他们看到了古老的四合院,纷纷扬扬的白色花朵缓缓飘落,十分唯美,这就是百花深处胡同,从他们的表情中看也看到了对文化的欣赏。

影片中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GPS的定位系统和传统京剧的对比,冯先生对文化的追溯和缅怀和搬家公司盈利的对比,胡同和高楼大厦的对比,虚和实的对比,无处不突出影片的主题。

这部影片不仅是陈凯歌导演在哀吊死去的文明,更多的是电影的教育意义,想让更多的人想起往事,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精神遗产。追溯过去,反思现在。

[历史短片 《百花深处》影评]

历史短片 《百花深处》影评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