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

时间:2011-02-03 04:46:2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范文(精选1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征文的经历,对征文很是熟悉吧,征文要求文面整洁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体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写征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范文(精选13篇),欢迎大家分享。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 篇1

  经典古诗文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深深、地吸引着我,走近它,我看见美如画卷的山河,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走近它,就充满无限乐趣。使我懂得许多道理。就像沙滩上捡不完的贝壳,让我捡一个大的贝壳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读了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书中对孔融赞不绝口,我被孔融的行为打动了。孔融还教会我在那天作了件好事。

  一天,烈日高照,是最后一套2008年奥运邮票卖出的日子,我这个集邮迷飞似的跑到邮局,邮局可真热闹,大家顶着烈日排队,长长的队伍多像一条龙啊!大家都非常着急……终于,到我了,当我接过邮票时就爱不释手地瞧瞧这,摸摸那。忽然,一个员工大声宣布:“对不起,各位顾客。今天有限的奥运邮票已经卖完了。”我听了,自言自语地说:“还好我来得早,要不,这邮票就属于别人的了!”这时我一抬头看见一位大约60多岁的老爷爷垂头丧气地坐在椅子上,我觉得很纳闷,便问:“老爷爷,你为什么没精打采呀?”“哎!我的孙子是集邮迷,他已经有2008年奥运会的很多套邮票了,就没有这一套,他说他要集齐奥运邮票,带到国外去,我就来这儿排队,我的孙子明天就要出国了,买不到,他会的高兴。”我听了,十分同情,但又舍不得把邮票让给老爷爷。忽然,我的脑海闪过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便对老爷爷说:“老爷爷,拿我这套给你的孙子吧!”“真是好孩子!你叫啥名字?”“红领巾!”“好孩子,作了好事不留名!”我听了,,心里甜滋滋的。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和经典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再与经典同行的道路上,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以书为伴,与经典为友,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吧!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 篇2

  霜晨雨夜,我独坐阳台,泡一杯香茗,捧一本古卷,静静地品味着书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走进缤纷的书简,拾捡先贤的足迹,打开飘零的册页,采撷历史真挚的泪滴……

  步入那硝烟弥漫的年代,我看见你由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成长为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病痛摧残不了你的刚毅,失明折磨不了你的坚强。你将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成为影响几代人的丰碑。你用坚强抒写了人类最动人的诗篇!与经典同行,我学会了坚强。

  漫步那幽静的小山村,我看见你由一个人见人厌的坏小孩,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在漆黑的山洞中,面对杀人犯的恐吓,你毫不畏惧,最终毅然向法院提供了宝贵的证据。饥饿摧折不了你的勇毅,黑暗吞噬不了你的勇敢。你依然践行着男子汉的职责——把贝琪带出了山洞。你用勇敢描绘了人间最感人的画卷!与经典同行,我学会了勇敢。

  徜徉那荒无人烟的孤岛,我看见你被海浪冲上了岸边,才幸免于海难。你在孤岛上生活了28年。野人的骚扰没有让你失去理智,反而使你更加机智。思念摧毁不了你的坚毅,孤独挫折不了你的机智。28年后,你终于回到了亲人的身边。你用机智奏响了世间最惊人的乐章!与经典同行,我学会了机智。

  我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感受到曹操统一中国的雄心;我在“流水落花春去也”中,品味出李煜人生沉浮的无奈;我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中,聆听了李白对友人的思念。

  我依依不舍的是林黛玉的“花落花谢花满,红销香断有谁怜”;我念念不忘的是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难以忘怀的是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不能释怀的是王维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我梦想,我远足于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欣赏“长河落日圆”的美景;我梦想,我漫步于家乡的小路,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我梦想,我跋涉于齐鲁的泰山,在云雾的缭绕中,领悟“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那些或铿锵、或柔美的诗篇,化作一股股气流,冲向历史的长河,激荡着遥远的绝响!

  就这样,经典蕴含的哲思、睿智,不断地锻造着我幼稚的思想,让我茁壮成长。

  与经典同行,我开始思索,思索生命的意义、思索人生的价值、思索精神的永恒!每一次思索都坚定着我的信念,每一次思索都坚韧着我的心灵。

  与经典同行,我将更加坚强、勇敢、机智、成熟……

  经典的纯洁与厚重不会随着时间而远逝,它永远是滋润人类灵魂不竭的源泉。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 篇3

  小时候,爸爸妈妈要我读经典、背经典。幼儿园里,老师教我积累经典,上了小学,学校也让我学经典、掌握经典、领悟经典、运用经典。经典像我一位形影不离的朋友,不停地帮我漫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为了不断获取知识的力量,我与经典一直同行在成长的道路上。

  当我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儿时,经典帮我拉开了窗帘,透过一扇小小的窗户,我能看见许多知识在游荡,使我小小的心里充满了欢乐。牙牙学语时,我迫不及待地跟着爸爸妈妈后面念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晚上,月光透过窗帘,照在墙上,我默念着静夜思,想象着诗人看到的情景。

  上了幼儿园,经典引导我走到窗户前,让我认识了更多的知识。上了小学,经典帮我打开了窗户,我往外一跃,伸展开双臂尽情地和知识拥抱。经典还是伴着我向“海洋”深处游去。

  三年级,我认识了词。第一首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我觉得写得很美,让我联想到这样的情景:深夜,月光发出洁白的微笑,我独自一人坐在水边,踋前后不停地摆动,有时沾到水面,泛起层层涟漪。这首词让我闻到书籍典雅的香味。

  现在,经典帮我得到了更多知识。《游子吟》赞扬了世上千千万万个母亲,使我明白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三国演义》让我知道诸葛孔明、庞统都是一世的才子。蜀国之所以有了他们才能与列强抗衡那么久。国家需要这样的人

。所以,它一直激励着我要做这样的人,让我成为国家的栋梁。

  让我与经典同行,亲近经典书籍,与经典为友吧。我们为什么读经典?从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易中天的话里,我能找到最好的答案:“归根到底,就是因为能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于己于国,大有裨益。”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 篇4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多读书我们才能学得更多的知识。学校为了能让我们能够多读书,多汲取知识,创建了“书香校园”。

  早晨,每当你走进大厅,看到的不是以往打打闹闹的画面,而是同学们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每层楼的大厅设立了六个图书柜,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图书,有《西游记》《格林童话》《三国演义》……在看看教室里,嗬!教室里安静得连掉一根针得声音都听得见,同学们都在那里坐在座位上,像小蜜蜂一样在知识的大花园中采蜜。教室里图书柜里的图书被拿的一本不剩。当你走进紫藤长廊和办公室的外边,会看见有许多的漂流袋。学校为了激励我们多看书,举办了“图书漂流” 的活动,每一个袋子里都放着一本漂流书。同学们找漂流书可积极了,写的观后感,篇篇发自肺腑。

  现在,我们学校成了名副其实的“书香校园”。大家看书、学习的兴趣浓了,原来同学们三句不离吃、喝、玩、乐。现在呢?大家见了面就谈学习,谈最近看的好书。校园飘荡的不再是吵闹声,更多的同学选择了看书,这不是件很好的事情吗?

  自从学校创建了“书香校园”,在资金很紧张的情况下购买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书让我们阅读,对我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有一位名人说,读一本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在读书的时候,不仅学习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更是提高了自己的自身的气质,在这个社会中能够成为一个皎皎者。闫校长那么挖空心思地怎样让我们多读书,能有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就是为了让我们明白更多的道理,获取更多的知识。

  在这21世纪的今天,社会的竞争是相当激烈和残酷的,如果你没有那么多的知识做后盾,你又怎么报效祖国呢?那么,这些知识又来源于哪呢?它们来源于书。只有我们多读书,为将来打下一个坚固的基础,才能在这残酷的竞争中取胜。

  知识就像是一片深埋着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开采和挖掘,那么开采宝藏的唯一途径就是多读书。让我们共同努力,多读书,让这“书香”更浓郁,飘荡的更远吧!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 篇5

  六年的小学生活眨眼间就结束了,如今,我迈出了新的一步,逐渐走向了初中生活。在小学的六年里,陪我一起走过这条漫长的路除了苦心教导我的老师,一直鼓励和支持我的同学、亲人之外,还有的就是我的“哑巴朋友”——书。

  读书,是一种享受。在浩瀚的“书海”中,我们可以尽情地遨游,神游其中。从小时候开始,我就已经对书情有独钟,经常要妈妈买故事书给我看。长大后,我不再看那些故事书,开始看各种各样的小说,增长见闻。我之所以这样爱看书,是因为“书海”中的“浪花”实在是太灿烂了!每朵花都有它们最美丽的一部分,我不得不用心去观察,去欣赏。就象《哈利·波特》和《卫斯里》,它们各自充满了神秘,象那黑夜般让人难以捉摸;《伊索寓言》,那一句句生动、有趣的句子,都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少年名侦探柯南》以及各种各样的武侠小说,里面的内容精彩绝伦,作者透过一系列的描写,牵引着我的心,让我感到仿佛置身于书中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爱的教育》,它们就象是我的家长、老师,教我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教我用心去爱身边每一个人,关注每一件事……面对着各种各样的书,我仿佛是一个饥渴已久的'旅行人,突然找到了一个水源,拼命地、贪婪地吮吸着泉水。那种满足的感觉,言语是无法表达出来的。只要你曾认真地看过一本书,你会发现,从此你也离不开书,一直追寻这种感觉,直到永远,永远……因为书中那精彩的内容,还有那令人可歌可泣的故事情节和主人翁那高尚的品格,全都一一印在了你的脑海里,感动着你,吸引着你。此时,你会觉得读书是一种悠闲、舒适、高级的享受,是一个能带给人无比快乐的天使。

  与书同行,是明智的选择。宋朝皇帝赵恒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书的功劳绝不亚于老师和家长的功劳。书,它是一盏导航灯,在茫茫前路中指引我们走向光明大道;它又是一套爬山工具,协助我们攀过一座座山,走向新的世界……

  与书同行,让书带领着我们迈向成功的道路吧!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 篇6

  唐诗宋词,它记载了中国五千年来的悲与苦,蕴含了五千年来中国人民的喜与乐,蕴藏了中华五千年来宝贵的文化。这次,教育局开展了《经典与我同行》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每首词和诗虽没有多少字,但里面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短短的三十来个字,却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习,对待朋友:“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写出了那时农民的疾苦,那些统治者哪里知道啊,正应了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让我明白我们做人要诚实,对待事要有远虑:“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对待自身存在的错误,要及时的改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经典》中还有很多很多让我励志勤学的词句、诗句;同时也教育我们要有家国意识,民族精神;要懂得尊老爱幼,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引领我们要自信、自强、自立。

  《经典》中的每一首诗、每一首词,都像生活中的调味品,难受时尝到的是苦的;开心时尝到的是甜的。我每每细读时,仿佛身临其境,我会随着诗人的忧而忧,诗人的乐而乐,在这忧与乐中我学会了许多许多。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 篇7

  说起阅读经典,首先就会碰到哪些作品可以成为经典这个问题。其实,所谓经典并没有定论。

  六十多年前,朱自清写成《经典常谈》,他所说的经典,相对于儒学的经而言,是广义的: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

  当代学者龚鹏程在《经学概说》一文中,讨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时说:一方面是经典本身的原因,因当它具有真理,足以启发后人,故为人所尊崇,视为恒经,乃不刊之理论。另一方面,它也形成于圣典祟拜之中。在经典化及其竞争关系里,某些书虽然也很重要,但未被经典化;某些书,原亦平常,却在某一历史条件下经典化了。

  先贤时哲所言,予人颇多启迪。

  我们常说的经典,是指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经久不衰的著作,其内容或被大众普遍接受,或在某专业领域具有典范性与权威性。

  如果我们不讨论专业经典,仅就一般意义而言,那么经典具有三重特性或三要素:

  影响力:

  影响力体现了作品内容的吸引力。那些成为经典的作品,无不在一定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如《周易》、《孙子兵法》等。当然,影响力分积极的与消极的,也有长期的与短暂的。那些影响一时的作品可称之为名著。而影响力,应当说并不完全出自作品的自身,或者说绝对自然发生的影响力是不存在的。我们每个人的阅读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政治形态、家庭、个人的素质和兴趣、老师与同学、环境以及广告等等。

  时间性:

  一部作品,或许影响一时,或许在某一特定的时期被人顶礼膜拜,但时过境迁,很快就被人们遗忘或抛弃。经典,需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需经久而不衰。也就是说,一切著作,若要成为经典,我想它必须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广泛性:

  我所理解的经典(非专业领域的经典),必须是广泛的,即它所讨论的问题是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比如《诗经》、《论语》、《史记》、《三国演义》等等,它们的内容是广泛的。《诗经》三四千年以来,它讨论的话题我们今天仍然关心,有不少诗在今天还成为流行歌曲,像邓丽君唱过的《在水一方》等。

  我想说,这三点,也就是影响力、历史性和广泛性,大概就是经典所需要具备的因素。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 篇8

  没有色彩的图画,总是让人觉得黯然失色;没有旋律的歌曲,总是让人觉得单调乏味;没有经典的人生,总是让人觉得美中不足。

  儿时的我,酷爱那本充满彩色图片的《西游记》。那时的我大字不识一个,可我却对它津津乐道,一有空我就拿起来看,加上我丰富多彩的想象,逢人就能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幅幅图片中的唐僧穿着整齐,一丝不乱,举止文雅,性情和善,看到他面对妖魔鬼怪也虔诚地阿弥陀佛,我乐得前仰后合:“愚啊!愚啊!”于是我经常模仿着唐僧的样子,双手合十,口中默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看到别人笑得直不起腰来,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那时,《西游记》是我的“寻乐轩”。

  后来,我学会了拼音,认识了一些汉字,我终于可以读《西游记》了,再也不用费力编了。于是一有空我就认真地一字一句地读,抑扬顿挫地读,俨然我也进入了故事中。特别是那精彩的“三打白骨精”,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那精彩简直无法形容,一金箍棒下去妖怪马上就会原形毕现,简直是大快人心。可此时的唐僧在干什么呢?一味地责怪孙悟空误杀好人,而且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孙悟空赶走了,读到这里我气得顿足大喊:“气死我也!”可事后我又想:唐僧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他对他的弟子存有偏见吗?在沉思苦想后,我得出了一个答案:唐僧一生向善,从不杀生。是啊,做人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啊!我恍然大悟。这时,《西游记》是我的“探宝阁”。

  现在的我可以通篇阅读鉴赏名著《西游记》了,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唐僧,一个令人佩服的唐僧。为了西天取经圆满成功,面对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面对九九八十一难,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那认真劲,那执着情,令人仰慕。在学习、生活中,每当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想起唐僧,是他教会了我坚持,永不言弃。现在,《西游记》是我的“悟理殿”。

  我的人生丰富多彩,因为经典伴我成长。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 篇9

  经典是什么?我们分开来讲,经则是长久,经常。那典就是模范,典范,所以经典就是长久的典范经典就是人类历史长城中那些名人的足迹,他折射出哲人的光辉,照耀着圣贤的谆谆教诲,它体现了我们伟大民族那至高无上的智慧。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经典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怎样做人,它使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做到“宁静以致远”只有日夜阅读这些经典,才能拥有广阔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

  对于读书来说,只有不断的阅读,才能拓宽我们的知识境界,才能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才能让我们认识这个五彩的大千世界,周恩来同志说得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激励了多少位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仁人志士。民族因读书而兴旺,国家因读书而富强,生命因读书而润泽!

  联合国组织把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而这一天又是纪念莎士比亚逝世的日子,所以又是别具意义,读书,读一本好书,能够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捧起书本,就是抓住希望,就是走向理想的第一步!!

  同学们,大家请不要叹气,因为每叹一口气,就会少一分自信,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携手走进读书的宝库,让我们身边处处弥漫着浓浓的书香,让书香伴我们一路前行!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 篇10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只有与经典通行,人生之路才不会如漫漫长夜,无所适从。可是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哪些才可以称得上是经典呢?这方面,人说的不算,时间才是最具权威的评价者。正所谓“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精华”。有些书像流行歌曲一样风靡一时,但是一两年之后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样的书是称不上经典的。惟有那些历经十年、百年、千年锤炼,流传下来的才是真正的经典。

  经典独得多了,你会发现:所有的经典都有一些共同的类似的主题。比如爱情,比如正义,比如善的人性,比如真理与美德,简单的可以概括为三个字:真、善、美。例如,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就是以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来反映封建大家庭由盛到衰的过程。现代经典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反映的则是师生间纯真凄美的爱情。《平凡的世界》反映的农村少年孙少平自强不息的爱情之路。世界名作《巴黎圣母院》写的则是敲钟人加西莫多与吉普赛少女之间的纯美爱情。

  另外还有很多经典名著是反映人性至善的,比如巴尔扎克《悲惨的世界》,诸如此例的很多经典反映的无外乎这三个字:真善美。只有以这三个字为主体的作品才能超越时空流传千载,步入经典的殿堂。

  但是,可悲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是无法孕育出精品的。因为作品来源于生活,反观我们的生活,除了赤裸裸的物欲,哪还有什么真善美的踪影??那还有什么真正的爱情?眼前发生的一切,似乎都是各种利益的整合。女孩子谈婚论嫁最关心的就是房子、车子。丝毫不想两个人是否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结合都是物质的交集,而不是思想感情的融合。而物质又是极其容易消耗的东西,建立在物质至上的所有关系又怎能坚定、怎能长久?

  经典中的另一类主题是人性至善,是作者以其博大的胸怀,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上描绘的一种理想世界。这时候,作者就像是一个虔诚的布道者。比如巴尔扎克,他所有的作品中都有深深的人道主义关怀,他深信人性至善是可以制恶的。如他作品中被神父感化的冉啊让,用自己的一生去帮助别人,最后用自己的善心感化了那个残忍的警察。此时的作者固执的认为只有用善才能拯救罪恶的人类。

  而教育就是把这些经典的主题移植到受教者心中,让真、善、美的种子在每一个受教育者心中发芽、生根、茁壮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大树。这样人人向善、人人求真、人人爱美,这样的社会又怎能不温馨和谐?大同社会又怎能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

  教育是神圣的,从事这一职业的人也因为教育的神圣而伟大。如果哪个老师还不承认这一点,只能说明他的虚伪,或者是他的思想还没达到如此的高度。

  真正的老师就应该以课堂为主阵地,把人类的经典,把文化中的精华,把真善美,把民主、自由、平等这些理念灌输到每个受教育者心中,让他们成为真正独立、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而不是活的书柜或者肉体的解题器。这才是教育与经典的完美融合!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 篇11

  我爸爸的床边有几本书是他经常翻看的:《论语心得》、《帝国的惆怅》,还有《红楼梦》、《围城》等。爸爸说那里有好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经典。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经典”,作为中华子孙不仅要知道,更要深入地了解。为此,爸爸给我买了几本书:少年版的《红楼梦》、《三国演义》、《三十六计》、《唐诗宋词元曲》等,作业做完了看一看,睡觉前读一读,还真的有些爱不释手呢!

  跟爸爸聊天的时候爸爸就说过:儿童诵读经典可以快速地增加识字量;帮助我们提高记忆的广度和理解力;还有助于我们人格的成长。

  的确是这样,读这些经典书籍使我的词汇量增加了许多,明白了好多做人的道理,以至于在讲话的时候还能经常冒出一些古人的名言。读这些书的时候仿佛能聆听古代圣贤的声音。犹如和古人对话,好似春风化雨,潜自有润。

  在我们北苑小区的围墙上,书画家们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三字经》刻画在上面。走在围墙边,古人的音容笑貌,跃然在眼前,圣贤就像朋友一样用简洁的语言,对我们谆谆教诲,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

  虽然对《三字经》和《论语》的一些话还不能理解,但我相信长大后会慢慢地理解的,读读背背,还是朗朗上口,虽不甚解,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经典文化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理想还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以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四书》、《五经》、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处处闪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虽然我还小,读的少,但我还是有机会读一读;虽然其中有一些思想被批判,但绝大多数还是被现代人批判地吸收。经典是处世哲学,是伦理道德的指向标,更是人生前进的明灯。

  读圣贤书,行万里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留给后人的是大浪淘沙后的精华。生活在高科技的时代,我们不能在业余时间整天用拇指玩手机、用鼠标玩游戏。我们应静下心来,读些经典,发扬国学,继承和发展中国灿烂的文化,彰显我们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的民族之林。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 篇12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这个片段选句《桃花心木》,一篇不完全是讲“桃花心木”的《桃花心木》。

  以前,我不会独立,更不懂独立。但从南京回来后,我又想起了这一篇文章,恍然大悟,才明白了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人生真谛。

  独立的生活,独立的自主,不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吗?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尝试。因为每一次尝试就等于一次机会。这一次,我也尝试了。我尝试离开父母;我尝试自主学习;我尝试照顾自己;我尝试了结识朋友。

  最后,我回来了,而我的一次次尝试也变成了一个个机会,这些机会让我学会了自主。我没有再像小公主,小皇帝似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前妈妈对我的唠叨都变成了一句句贴心温暖的关怀。

  在南京之行中,《桃花心木》是我的朋友?是我的老师?或者还是我无所不能的多拉A梦呢?我想,他都是,因为在不同的环境里,他给了我不同的启示。

  其实,语文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自有它的道理,但只有你亲身去体验后,才能真正明白。

  现在,我想种树人说:“桃花心木”已经学会了适应环境,能够在“不确定”中生存;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已经能在逆境中可以坚定的立在土地上了。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 篇13

  中国之所以被称为“文明古国”,是因为它蕴藏着一种别的国家都没有的东西——那就是经典。如果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待经典的话,那么就只有经历过风雨的经典名著才能来展现其风采了。

  经典是智慧的结晶,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名著,作为知识的源头。中国自古流传的四书五经,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典册,一直以来都是知识分子必读的书,从而成了整个中国文化的特色。

  经典之作是精神财富,只要阅读,便会得到收获。通三国,可知天下地理与运筹帷幄之道;晓红楼,可了解人心,善于与人交流;谈水浒,可知如何为人处事;看西游,可养自我之高尚品质……

  可以说,经典在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没有了它,中国将失去美誉;没有了它,中国人就没有了知识源头;没有了它,中国将黯然失色。与经典同行,就是与知识同行,让我们一起去品读、享受经典吧!

阅读,与经典同行征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