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塑造未来
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校在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中心课题组的热情关怀和科学引领下,在县教研室的亲切指导和精心扶持下,设计实施了子课题《传承创新发展母语教学》的实验研究,我们按计划完成了各阶段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该项实验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宗旨,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语文教学为目标,实现语文教学的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为学生构建和谐、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热爱母语的情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实现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实验的主
要做法 1.培训。在学校课题组成立之初,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中心课题组专家、教授关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专题论述,学习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方案和建立实验学校的通知。教师明确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了解了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传承历史的需要。 学校课题组每学期逐月安排了实验教师培训学习的内容、目标与方式。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心课题组推荐订阅的课题选修教材,二是古诗词品读、经典名著阅读、地方文化浏览,三是中心课题组编印下发的各期实验辅导材料。采取定期集中组织学习与教师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实验教师自觉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走进经典,丰富和积累母语文化,让阅读与实验同行,与教学同步。 2.教学。我校子课题实验坚持“服务教学、优化课堂、提高素养”的主旨,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实实在在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每学期,每位实验教师上好一堂实验示范课或汇报课。学校组织观摩、研讨活动,同时积极倡导教师之间自由听课与交流。 在教学内容上,以优秀的经典文化为主体,包括现行语文教材里的传统德育、礼仪、文学、艺术、体育、医学、历史名人、民俗风情、珍贵文物、名胜古迹、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等,结合《古典诗词读本》的内容,联系地方特色文化——江西、泰和的红色旅游、历史事件、名人事迹、文化遗产、民风民俗、自然风光等,引导、鼓励教师去寻找、挖掘社会生活中的优秀经典,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继承与创新结合。 在教学方法上,既传承“循序渐进、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行之有效的教法,又依据新课改“三维目标”,以情感、价值观教育为导向,以教材中的经典诗文为范例,合理拓展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进而乐学。 在教学手段上,将传统的表现手法与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有机结合。传统的.图片、板书等表现手法具有示范性、直观性、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信息资源,通过下载、刻录等方式,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网络信息转化为教学资源,为实验教学增添了魅力与活力。 3.科研。在中心课题组科学方法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子课题研究内容,我们吸纳了系统的实验理论,支撑实验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并在实践中运用、发展和完善。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理论指导下的实验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受益,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求异思维和合作精神,实施学法指导,追求“自能读书”“学会学习”的境界。如古诗词教学,我们从实验教学中总结出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知背景、顺句意、补空白、调词序、明意境。同时,鼓励学生探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一法带多法,一篇带多篇,不断生成,日臻完美。 课内联课外、校内联校外等方式的教学实践活动,极大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力推进了素质教育,营造了大语文教育的科研氛围。我们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小书屋”, 组织学生广泛阅读,开设了读书活动课,举行了读书汇报会、故事演讲会、诗词朗诵会和戏曲音乐会等专题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共享文化滋养。 三、实验的收获与感想 在三年来的实验研究中,我们突出了以传统文化“树人立品”的特色,坚持“文道统一、重在育人”的原则,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社会,在实践中长见识、增才干、强体魄,使他们既习得传统文化知识,又受到人文精神教育。 这项实验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学校连续三年被中心课题组授予“全国优秀实验学校”称号;在实验中期总结评估中,被评为“优秀”,获得中心课题组表彰;组织开展了“区域性实验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审阅编辑了实验成果性资料。这些成果获得中央教科所和中心课题组专家的好评,并在延安举行的课题总结交流大会上获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我们开展《传承创新 发展母语教学》这项实验,工作是艰辛的,靠的是勤奋认真、合作探求的团队精神;收获是喜悦的,靠的是兢兢业业、潜心钻研的求实精神。 责任编辑:徐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