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问”之演变-兼与“问”之宾语演变探析的作者商榷
古汉语“问”之演变——兼与《“问”之宾语演变探析》的作者商榷
杨凤仙(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北京昌平102249)
[摘要]常用词“问”的询问义位,古今基本不变。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组合关系有所不同:1)“问”带直接引语的方式上古前期已经产生,且在口语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书面语中汉代这种用法才有所增加;2)由上古前期的介词引进非代词充当的关系对象逐渐演变到上古后期基本无需介词引进.
[关键词]常用词;义位;组合关系;关系对象;介词
[中图分类号]H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442(2009)04-0087-05
古汉语中“问”是个多义词,其常见义位是“询问、咨询”,即请人回答自己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道理,或者向人征求处理某事的意见、对某人某事的看法。虽然此义位从古到今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它的组合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有所变化的。我们主要以上古文献为依据,考察“问”的组合关系的变化情况.
从语义结构看,“问”属于三目谓词,它在句中可以带有三个基本项:施事(问者);受事(问的内容);关系对象(问的对象,即需要回答的人),分别用R、N、G来代表。从语义上,RNG三者都是必有项,但是在实际句法结构中,是很复杂的。有时三者都出现,有时只出现两个或一个,不出现的项往往是隐含的,通过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是可以知道的。这三个基本项的历时变化情况也不一样:R是由人充当的施事主语,古今没有变化;N相对来说复杂一点;G的相关结构形式变化最复杂.
先谈N。N是问的内容,很广泛。N有的是词或短语,有的是句子。N为句子时,“问”后或出现“曰”,或不出现“曰”,即“问曰+N”、“问+N”。这两种方式在上古并存,下面是几部典籍“问曰”和“问”带引语的用例统计。①可以看出“问”带直接引语的方式上古前期,尤其口语中应用较广泛(如《论语》和《张家山汉简》中“问+N”较多,因二者口语多见),但是书面语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