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梁丰幼儿园 曹芳)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句古训人人皆知,我觉得此言用于早期教育也是很有道理的。许多事实证明:教师在无意识中影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特别是传统评价成了孩子师源性心理健康障碍的“元凶”。
马斯洛的五个层次需要论告诉:幼儿除了饱暖的生理需要外更具有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从满足幼儿需要的层面上来看,传统评价人为地制造了有害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1、 火眼金睛盯幼儿——积聚焦虑感。
观察,是对幼儿进行正确教育的前提条件。观察幼儿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心理需要,判断幼儿心理发展所遇到的困难,然后给予幼儿及时的适当的帮助。而有的教师观察幼儿,不是为了上述目的,而是为了了解幼儿犯了什么错误,在教师认为必要的时候,给幼儿一一地列出。教师敏锐的观察力,会令许多幼儿感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老师这个“如来佛祖”的掌握之中,甚至心中最隐秘的念头也逃不过教师的“火眼金睛”。长期生活在教师监控下的幼儿,一定会觉得在幼儿园里生活没有安全感,时时事事都得小心翼翼……
2、追求常模筛幼儿——制造挫败感。
评价有两种功能:教育功能与管理功能。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注重评价的管理功能,评价主要被用来鉴定、区分儿童。这种评价的结果,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部分成为成功者,另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成为失败者。从某种程度上讲,传统的评价是淘汰学生的筛子,制造失败者的滑铁卢。
3、 光晕效应评幼儿——影响公正性。
晕轮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许多教师在评价幼儿时存在着光晕效应,往往只根据某一方面的表现以偏概全地评价孩子,或者凭着原有的印象进行评价,影响评价的公正性。
4、 不分场合批幼儿——伤及自尊心。
生活中有的教师 “望生进步,怕生犯错”心切,一旦发现问题苗头,便一针见血,甚至劈头盖脸批评指责,不考虑场合、地点,不顾及幼儿的心理承受力和自尊心,这样的评价对幼儿心理健康极具杀伤力。
只有充满尊重和关爱的评价才能发挥作用,才能产生效益。让我们尊重幼儿,从每个幼儿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通过评价促使他们向着更高,更美、更远大的方向努力,不断激发幼儿心理成长的原动力。
1、尊重幼儿客观存在的性格差异,给评价赋予个性色彩。
幼儿本身的性格本身并无好与坏之分:每一种性格既有长处、优势,也有短处、劣势,劣势不是错误。正是每个活生生的、具体的有特色的孩子才构成了独特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在评价中,我们应不断强化幼儿性格中的优势,渐渐淡化幼儿性格中的短处。
2、尊重幼儿客观存在的能力差异,给评价赋予人性魅力。
幼儿的发展由于受其遗传及生活环境等多因素影响,个体之间显现着多元的不均衡性,就其自身而言,也存在着发展的不确定性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关注幼儿的心理体验,因人施教,因性施评,绝不能搞“一刀切”。对幼儿的评价可贯彻“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操作原则。“下要保底”就是确保每位幼儿在学习生活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侧重关注、评价他们的进步和成功之处。“上不封顶”就是通过肯定性激励性评价最大限度地拓展幼儿多方位发展平台。
3、尊重幼儿客观存在的经验差异,给评价赋予生活情趣。
幼儿用自己的眼睛认识着这个世界,同样的世界在幼儿的眼里呈现出不同的亮点。在评价中,我们应还孩子一个多彩的世界,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孩子评价孩子,感受美丽的童心世界,和孩子一起享受生活的情趣。
幼儿园《纲要》特别强调:“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的必要手段,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发展。”那么,在实践活动中如何实施评价,促进幼儿心灵的成长呢?
1、评价和心灵指导密切结合。
孩子在生活中总存在着心理上的困扰,教师应善于捕捉和发现孩子日常生活中所反映的新线索与新内容,引领孩子进入积极、发展式的评价天地,从而吸取有益于心灵成长的能量。记得有一天,班上幼儿进行疫苗注射,当白衣天使出现在教室时,虽然事先已进行了一些心理疏导,但孩子惶恐的眼神告诉了我他们心里的害怕。咦?聪聪人呢?怎么不见了?孩子们来报告:“老师,聪聪和滔滔躲在盥洗室里!他们怕打针……”这两个孩子,我笑着走进去,手牵手和他们一起出来了。随着针尖的刺入,聪聪和滔滔大声地哭了起来……其他孩子们由此联想起自己的亲身体验,产生了情感共鸣:有的孩子红着眼;有的孩子难过得咬着嘴唇;有的孩子嘤嘤地哭了……医生离开后,孩子们还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我想:酸甜苦辣种种感受是孩子在人生历程中必须接受的,如何让孩子用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痛呢?于是,我和他们开始了有关感受的交流。“回忆一下,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感受呢?”“老师,爸爸挠我的胳肢窝,我觉得很痒痒。”“老师,我和小伙伴一起玩,感觉很愉快……”“老师,我养的金鱼死掉了,我觉得很伤心……”“老师,我看电视看到大灰狼要吃掉小红帽的时候感觉很害怕,也有些紧张……”我听着孩子们的述说,点点头表示赞同:“是呀!快乐、害怕、紧张、痒痒的、酸酸的这些都是感觉,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感觉,每个人都会有的。今天打针大家都觉得痛,痛也是种感觉啊!老师在报纸上看到,有个孩子得了一种很特别很严重的病,他没有痛的感觉:有一次,他的身体受伤流血了,他都没感觉到痛。这样就会延误治疗的时间,其实痛是种有用感觉,痛就是我们的身体发出的警报呀!”“老师,我能感觉到痛的!”“我也感觉到的,我很健康,没有生那种特别的病……”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对痛没原来那样抵触了,他们相互谈着有关生活中感受过的痛,显得那么平和,那么坦然……
2、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相结合。
正确地评价自己,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是一种自我对象化、自我否定和自我揭短的过程,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自我评价能帮助幼儿了解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在增强自信心的同时,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而正确地评价他人,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别人的长处,培养幼儿向别人虚心学习的品质。在评价中我们应引导幼儿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从具体方面去评价,不讲空话。例如,在早操活动中,我指导幼儿评价:“xxx,你觉得自己做得好不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我们请其他小朋友来谈谈……”老师提出问题后,指导孩子从节奏、动作准确性、优美等方面去评价,即教给幼儿评价的方法。引导幼儿尝试评价自己,评价同伴,同时聆听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人对他人的评价,在这种聆听、碰撞的心灵互动中,相信孩子的心理发展会有质的飞跃。
3、评价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
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讲,培养其良好的情感态度、个性心理比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为重要。在幼儿的发展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总是互相联系的,评价不仅指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多指向于情感态度等方面,如:独立思考、善于质疑、迎难而上的学习态度和策略等方面,这样的评价能让幼儿心灵得到滋养,受益终身。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丰富的、具体的,由于他们在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评价应尊重、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有助于个性健康和谐地发展,应源源不断地向孩子输送心灵的阳光雨露,提供心理发展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