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中 灵性闪光

时间:2018-05-04 04:20: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育之中 灵性闪光

内容提要: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理论知识,而且要培植学生适应社会的生活力;不仅教学生学,教学生怎样学,而且要培养学生在学中要讲德,以便是来自社会中的人,更好成为“完整的人”,使其社会灵性(生活力、德、才)永放光芒。

关 键 词:教育、灵性、活力、道德、完整人

《聊斋志异》,蒲松龄的代表作。一提起它,许多人就会想到,期间描写了许多人与妖魔鬼怪之间的曲折浪漫的爱情故事。有人惊讶它中的人物塑造之神奇,还有人感叹它中的故事情节之浪漫。而我觉得:其中,“教育”的味道尤为突出,值得细细品味。尤其是《聊斋志异书痴》更为典型。

《书痴》中的主人公张生,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书生。完全只为了读书而读书,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做。书中写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他就坚定不渝的相信书中就有。要不是作者妙笔生花,给他“变”出个“颜如玉”,他恐怕是个一辈子只会读死书的书痴。这个“颜如玉”正是后来张生的妻子。她虽是个狐妖,却对张生起到了“起死回生”的作用。她虽简单的教会了张生下棋弹琴等,却把只会读死书“半个人”的张生,变成了一个“完整人”。真是功德无量,可喜可贺呀!(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杨叔子曾说:当代青年大学生,要吸收各种“营养”,争取做个完整人,不做半个人)

那么,我们暂不以家庭教育学上所说“好女人就是一所好大学”;也不从中国传统的妇女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上,来阐述“贤妻良母”的好处。单单就从她教的方法上去思考:是什么力量在促使着张生“起死回生”呢?这种力量又是不是教育呢?它又与张生所接受的传统教育又有什么不同呢?它是现代所谓的素质教育吗?据考证,“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按《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其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以及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这种力量足以影响了张生思想意识上的变化。可见,它是教育,而且对于张生来说,是极其有效的教育。从这一点上看,又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教育”应该怎样教?应该教人学什么?张生那个时代的教育,是他成为一个只会读书的工具,幸亏他的妻子用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把他“还原”成了一个具有社会意义上的完整人。也许,这种特殊的教育方法,正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人学真”吧。陶先生不仅提出了“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且还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观点。他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需要什么就教什么,谁需要就教谁,怎样学就怎样教。”陶先生的观点,恰好说明张生妻教育的方法是正确的。教育不只是教书本知识,而是教人学会生活,做个完整的社会人。陶先生对于这一点展述的比较明确:“学校对于学生所要培植的是生活力。它的目的是要造就有生活力的学生,使得个人的生活力更加润泽丰富强健,更能抵御病痛,战胜困难,解决问题,担当责任,学校必须给学生一种生活力使他们可以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因为,自然社会里的社会产生活的中心学校,活的中心

学校产生活的师范学校,活的师范学校产生活的教师,活的教师产生有生活力的国民。大概这种“活力”就是教育应附给人们的灵性吧。人也只有具备这种“活力”后,才能使教育大闪光芒。可见,张生妻深懂其道:为了使张生摆脱书的困饶,就先教他下棋,教他弹琴,生活中的一切小事,都是其妻巧妙的隐而告之。这种“教”的方法也是很奇特,与陶先生教学合一的方法,不谋而合。陶先生在此方法中说到:“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事”,就是实际生活,教学做都要在“必有事焉”上用功夫。其强调了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张生之所以痴,并不是他不想享受生活,而是封建

[1][2][3]

教育之中 灵性闪光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