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缺乏阳光气得从爸爸那儿找原因

时间:2015-03-09 01:33: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男孩缺乏阳光气得从爸爸那儿找原因

  今年9月,3岁的男孩粼粼上幼儿园了。前几天,老师要求按照男女分成两排站玩游戏,白净秀气、性格文静的粼粼排在了女生队伍里。这天,刚赶上粼粼的妈妈提前下班,见到了儿子如此一幕很是担心。其实,像粼粼这样的男孩女性化,在北京市的中小学幼儿园并不少见。有些区县为了改变男孩缺乏阳刚之气,甚至特意多找男性充实教师岗位。专家分析指出,男孩的这一性别“错位”其根源在于缺乏爸爸的教育。

  ●个案故事

  ■16岁的男生多愁善感

  今年16岁的男生晓枫刚升入高一不久,柔弱的他外

表看起来多愁善感。一天,体育老师来找到班主任郑老师反映情况,“你们班的晓枫应该注意啦!上体育课走路怎么扭来扭去的?这孩子怎么看着不像是男孩子呀?说话细声细语倒罢了,铅球、广播操等怎么做起来还不如女生硬气?!”

  郑老师对晓枫还是挺满意的:课堂纪律、学习成绩等都还不错。可就是男孩子表现出来的女人味,让他看着有点别扭。经过与晓枫的交谈,以及与其母亲的交流,郑老师了解了晓枫为何缺乏了阳刚之气。原来晓枫家三代单传,他从小就是家里的“小太阳”,受到格外关注。小时候晓枫也挺闹的,两岁时还曾经因为淘气而在头上缝过两针。但自那以后,妈妈就严格限制他的活动,不让他受到任何伤害。爷爷奶奶更是呵护有加,每天寸步不离地看着。

  晓枫“控诉”说,“他们还把我打扮成女孩,上小学之前还一直穿裙子,说这样好养活。于是,我也就习惯把自己当成女生了。”那么多的男孩都在女教师的“熏陶”下长大,为何他们仍然都还能保持着男性的阳刚之气呢?郑老师发现在晓枫成长过程中,始终没有爸爸的影子。“我刚生下来那几年,爸爸天天忙于工作。听妈妈说每天爸爸在我没醒就出门了,晚上我睡着后才回家。所以,爸爸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他们的结婚照。”晓枫说,“后来父母离婚了,我就一直跟着妈妈长大。”

  ●新闻调查

  ■三成男学生缺“阳刚之气”

  男学生缺乏阳刚之气在北京市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并不少见。记者对海淀区、东城区、西城区等十多所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校调查发现,这一比例至少要占三成。

  “你只要到中小学校去看看,就能看到很多秀气文静的男孩,男生有不同程度女性化倾向的,至少要占三成,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现象。”多所幼儿园和小学主管学生工作的老师说,“有时想搞个活动,想拔出来一个像样的男孩子都难,现在的男孩子都怎么了?勇猛劲还不如女生。”

  一所高中学校校长对此印象颇为深刻。他担忧地说,男孩子女性化的比例在逐年增大,初中、高中要比小学严重。“这是明显的性别教育缺失造成的。可怕的是,很多家庭,尤其是父亲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西城区一所知名中学校长分析指出,造成目前男孩女性化的现象,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失是主要原因。“今年9月开学后一个星期举行了一次家长会,参加家长会的爸爸、爷爷比例不到10%,其他的全是妈妈或者奶奶、姥姥参加。”这位校长说,“有一个爸爸参加完一次家长会就不来了,说其原因竟然因为自己是妈妈家长会中的孤家寡人感到很尴尬。”

  教育专家刘卫文分析,现在家庭中,因为父亲工作忙,教育问题一般由母亲负责,父亲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淡出了,这样男孩子缺少学习的榜样。现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没有同伴。他没有兄弟可学习,也没有姐妹可比较,寻找性别定位,这样的情况下,男孩容易产生女性化倾向。

  ●专家建议

  ■谨防家教“阴盛阳衰”,爸爸要给儿子“男性教育”

  对于家庭教育中“阴盛阳衰”现象,全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说:“父亲是高山,母亲是大海,父母各有优势,必须做到阴阳互补,阴阳平衡,一定要防止家庭教育中阴盛阳衰的现象。”

  “我曾经搞过一个调查,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关鸿羽说,“自古养不教父之过,父亲放弃教育子女的责任是极大的错误。”关鸿羽指出,从婴儿时期的喂养到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我们的孩子现在受到的母性教育已经够多了。如果在家里父亲再放弃教育的责任,孩子从小到大受到的是一系列的女性教育,哪还会有阳刚之气?如果孩子缺少男性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教育专家们担忧地指出,目前的许多家庭中,在教育孩子上还停留在“母系氏族”阶段,多是母亲一统天下,而父亲顶多扮演一个笨手笨脚,可有可无的角色。父亲在教育孩子上真是笨手笨脚、无足轻重的吗?不!事实并非如此。许多调查材料表明:缺乏父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发育要差。父亲长期不在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据研究,一天与父亲接触至少两个小时的男孩子,和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而且人际关系处理得更融洽。由此可见,教育孩子不是母亲一人之事,父亲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教育专家指出,3岁前的婴儿由父亲带着嬉戏,对其动作发展大有益处。父亲应常和孩子在一起嬉戏,逗孩子爬,鼓励其走以至跑,教其前滚翻,玩攀登架、单杠等,2岁左右便可带孩子慢跑锻炼身体。另外,父亲对激发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父亲一般对外界事物较有兴趣,动手能力较强,这样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孩子良好的个性和优秀智力发展,不仅需要从母亲那里接受教育和影响,也需要接受父亲的教育和影响。教育孩子,父亲同样有责任。父亲不应该总以工作太忙太紧张为托辞,而应该进一步加强同孩子的交往,使孩子既感受到母亲的温情,又能体验到父亲的威严。

  据有关机构调查表明,如果有一个好的父亲,则孩子在数学和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就会比较高,在人际关系上会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较强,很容易与人相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爱远远胜过母爱。所以父亲应“亲临”教育第一线,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和未来社会。

  ●相关链接

  ■好爸爸胜过100位教师

  其实,世界各地都有“模范父亲”的故事。这些好老爸有的默默无闻,但培养出了扬名天下的人才;有的则自己就是世界名人,在教育孩子方面颇有一套。不管这些故事是令人感动或给人以启发,它们都真实地再现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关爱,显示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巨大影响力!

  达·芬奇的父亲:充分发展孩子的兴趣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培养孩子的信条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一天,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能力。正是因为父亲如此开明,才使达·芬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

  安徒生的父亲:穷鞋匠培养出大作家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父亲只是个穷鞋匠,贵族地主们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从不让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安徒生的父亲对此非常气愤,但一点也没有在孩子面前表露,反而十分轻松地对安徒生说:“孩子,别人不跟你玩,爸爸来陪你玩吧!”父亲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故事,有时则给他念一段丹麦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或者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本。为了丰富安徒生的精神世界,父亲还鼓励安徒生到街头去看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曲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等人的生活,这些经历为安徒生以后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童话故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作者 邓兴军)

男孩缺乏阳光气得从爸爸那儿找原因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