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笨功夫”
在中国,张艺谋几乎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名字。我一直以为张艺谋的人生如他的电影一样充满传奇,直到看了他新近出版的口述传记《张艺谋的作业》,我才恍然大悟,电影奇才张艺谋原来下的也是笨功夫。
张艺谋涉足摄影时还是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启蒙老师是他的表哥。有一次,他跟着表哥拍了一夜照片,让他一下子对摄影有了兴趣,便悄悄准备买一台相机。当时张艺谋还是西安国棉八厂的青工,每月工资36元,而一台普通照相机要180多元。为了筹集这笔“巨款”,他每月省吃俭用,加上卖血的钱,积攒了三年才如愿以偿。为拍出佳作,只读过初中的张艺谋恶补摄影理论,老摄影家薛子江的.《风景摄影构图》被他背得滚瓜烂熟,成了他的引路经典。在当时书籍难得的情况下,借书抄书成了他的拿手好戏。他跟表哥借,跟同学借,跟同事借,借来就抄,一丝不苟地抄了几十万字
。今天看张艺谋那些手抄本,有一种惊艳的感觉。那种刻钢板字体简直比印刷体还美观耐看。我们知道,摄影是个“烧钱”的爱好。当年的穷小子张艺谋为了节省胶卷,最大限度地利用底片,即使是寒冬腊月北风呼啸,他也抱着相机在渭河边、华山顶上时而“徘徊”,时而“潜伏”,直冻得哆哆嗦嗦,等光线,等云雾,等构图,天长日久,终于磨炼出一套精准的构图技术。也正是这种“精准”,使得他后来拍电影《黄土地》时,90分钟的片长只用了27000尺胶片,而现在的一些导演,拍3分钟影片可用掉30000尺胶片,其效率相差了30多倍。
正是凭着摄影的厚实“家底”,张艺谋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像许多人一样,我也误以为张艺谋是当摄影师成功后才改行当导演的。其实张艺谋早在读大学时就未雨绸缪了。他感到自己在同学中年龄偏大,将来搞摄影没有竞争力,便偷偷地找导演系的“四大才子”林大庆、白宏、陈凯歌、吴子牛开列书单,拿出学摄影的笨功夫,把人家提到的导演专业书,文化、哲学及艺术普及书,一股脑借来,认真阅读,摘录重点,记下了几大本读书笔记。不仅如此,在电影学院看电影,别的同学都沉浸在故事中,张艺谋则边看边做观影卡片,光线、色彩、风景、构图、经典细节、心得感悟,什么都记。一场电影下来记了几十张卡片,大学四年累计记了几千张观影卡片,下的依然是笨功夫。
老子说,大巧若拙。所谓成功,不过是聪明人下的笨功夫。毕竟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这也难怪今天功成名就、年过花甲的张艺谋谈及早年的那些“作业”,感慨万千:命运就在于抓住机会的能力。你没有办法辨别什么是机会,没有人能长一双慧眼,看到机会的来临。你只能做各种各样的准备。正是这些准备,让你有多种选择来改变命运。等你若干年后回头看,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次抓住的就是机会。
(据为先在线 文/罗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