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帽峰

时间:2011-02-07 04:36: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禹帽峰

禹帽峰

禹帽峰(禹帽峰)

禹帽峰在壶口瀑布东岸,龙王庙后。一座孤峰,犹如天上飘下的一顶帽子扣在壶口东岸。在夕阳余辉照射下,远远望去,它似要飘飘欲下,颇有清幽之感。这座孤峰,就是石帽山,又叫禹帽峰。据说这座孤峰是禹王的斗笠变成的。

目录 简介 景点介绍 相关传说 形成原因 收缩展开 简介

禹帽峰在吉县县城西南约25公里,在壶口瀑布东岸,龙王庙后,有一座孤峰,犹如天上飘下的一顶帽子扣在壶口岸边。 在夕阳余辉照射下,远远望去,它似乎在风中悠悠而动。在光线渐暗的时候,它又似乎飘飘欲下,颇有清幽之感。这座孤峰.就是石帽山,又叫“禹帽峰”。传说这座孤峰是禹王的斗笠变成的。

景点介绍

壶口瀑布,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西濒陕西省宜川县,东临山西省吉县,距山西吉县城西南约25公里。瀑布宽达30米,深约50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是中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滚滚黄河水至此,500余米宽的洪流骤然被两岸所束缚 ,上宽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故名“壶口瀑布”。中国古籍《书·禹贡》曰“盖河漩涡,如一壶然”。两大著名奇景“旱地行船”和“水里冒烟”,更是罕见。亚洲飞人柯受良和吉县飞人朱朝晖先后驾驶汽车和摩托车成功飞越黄河壶口瀑布景区.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吉县和陕西省宜川县之间,在山西吉县城西南25公里黄河之中。壶口瀑布景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为山西省著名风景名胜区,1988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现为国家4A级景区。 此地两岸夹山,河底石岩上冲刷成一巨沟,宽达30米,深约50米,滚滚黄水奔流至此,倒悬倾注,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可闻。其形如巨壶沸腾,故名壶口。春秋季节水清之时,阳光直射,彩虹随波涛飞舞,景色奇丽。明陈维藩《壶口秋风》诗有“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句,可谓真实写照。 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到达吉县境内,水面一下子从400多米宽收缩为50余米,《书·禹贡》中只用八个字:“盖河漩涡,如一壶

然。”壶口瀑布的形象跃然纸上。 龙王庙,禅寺座北面南,规模不大,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寺院南北长60米、东两宽51米多,寺内现分东、西两院,有殿宇6座,除主体建筑大佛殿三间是唐代原物外,山门内的四合院中,东、西配殿,即建于明代的龙王庙和建于清代的观音殿、菩萨殿。东跨院全为僧房,也是明、清时期的建筑。 唐建大佛殿,为南禅寺主殿,外观秀丽,形体俊美、古朴。三间正殿高大雄伟,据实际测量,面宽十一点六二米,进深九点九米。方整的基台几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大殿三间见方,单檐灰瓦歇山顶,全殿由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共用檐柱12根,殿内没有天花板,也没有柱子,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屋顶重量主要是通过梁架由檐墙上的柱子支撑。檐墙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各柱,柱头微向内倾,与横梁构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与层层迭架、层层伸出的斗拱构成“翘起”。即使梁、柱、枋的`结合更加紧凑,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又使出檐深而不低暗,使整个大殿形成有收有放、有抑有扬、轮廓秀丽、气势雄浑的风格,给人以庄重而健美的感觉。屋脊两端装饰着鸱吻。全殿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庄重大方,体现了中国中唐大型木构建筑的显著特色。正殿重建于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是中国国现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堪称国宝。殿内的一根大平梁上面,保存有不十分明显的墨迹:“因旧名(时)大唐建中三年……重建殿法显等谨志”,是此殿重建年代的佐证。推算起来,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了。墨书题记的两行字迹很淡,四周似乎被刮去了一层,所以,有字迹处微觉高起。看来,原有题记不止于此,或许在尔后修理时曾被刨去。

相关传说

在壶口瀑布东岸,龙王庙后,有一座孤峰,犹如天上飘下的一顶帽子扣在壶口东岸。在夕阳余辉照射下,远远望去,它似要飘飘欲下,颇有清幽之感。这座孤峰,就是石帽山,又叫禹帽峰。据说这座孤峰是禹王的斗笠变成的。 大禹当年斧劈孽龙尾巴变成的那座山时,他怒发冲冠正举起巨斧往下劈去,水突然泛着青光,挟这着狂风恶浪,把他的斗笠掀起甩在壶口岸上。原来里是南海龙王的后大门,孟门山是后大门下的石照壁,这股冲击而来的风浪是龙王欲保全龙宫风水宝地,以此警告大禹斧下留情。 心急如焚的大禹为了尽快制服洪水,顾不得去拾被风掀飞的斗笠,运足全身力气,举起利斧又向坚硬的岩石劈去,终于劈通了河道,使黄河水顺河槽而去。禹也没顾上去捡回斗笠,便踏上疏通九河三江的征途。 南海龙王虽没有保住石照壁,但每见到留在河岸上的禹帽便十分生气,欲将斗笠拿在后大门处焚烧掉,以此削弱禹的法术神力。两岸民众知道了,便把大禹帽子抬到龙王庙后的山顶上。龙王为保全他建在人间的庙宇,只好作罢。天长日久,禹的斗笠便成了一座石帽山,后人为纪念禹的功德,把这座石帽山称为禹帽山。

形成原因

五台山脉的禹帽峰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早在1.8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北大西洋扩张,南面的日本板块向北面推进,华北平原下面的岩层受到挤压弯曲,向上拱起,由此造成的内蒙古和华北间相对运动形成的五台山系,其构造既年轻又复杂。五台山运动时形成一种褶皱与断层相结合的大型构造推覆体,使一些巨大岩体被掀起移动数十千米,覆盖在其他岩体之上,形成了大型水平状的平卧褶皱。禹帽峰是这种推覆体构造的典型。

禹帽峰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