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体文范文歌颂祖国 第一篇
阅读精选(1):
“骈”作为一种文体,在语言方面有以下特色:
一、在语言方面,讲究节奏和平仄。
骈体文在语音方面要讲究节奏,对仗字数不同,节奏也不同。现以五字句为例:骈体文五字句的节奏,和五言诗的节奏不同;五言诗的节奏一般是二三式,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而骈体文五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二一二式,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这种格式,大多是在四字句中间插入一个虚词。
除此之外,骈体文在语音方面还讲究平仄,骈体文平仄协调,能增强语言的声音美。南宋齐武帝永明时期,声调被自觉地作为艺术化手段,那时出现了新体诗又名“永明体”,然后发展成近体诗律诗的声律。之后的宋词、元曲格律也受此影响。魏晋时期的骈体文,不讲究平仄;而唐以后的骈体文,受到律诗的平仄格律影响,也讲究平仄了。这就是说,在骈体文中,要求平仄相对。
二、在语句方面,讲究骈偶。
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列叫偶。骈偶就是两两相对,因为古代的对仗是两两相对的,所以骈偶又叫“对仗”。骈体一般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相对,其基本要求是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句法结构互相对称。例如,初中语文教材《陋室铭》中就有这样两两相对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以上句子无论是实词虚词,句法结构,还是词性都比较对称,这样的句子读来琅琅上口,与“散体”大不相同。综上所述,骈偶不仅仅要求整体对称,而且上下联内部的句法结构也要求一致。
三、在用词方面,讲究用典和词藻。
用典又叫“稽古”,是引用的一种,这在先秦两汉的文章中是一种修辞手法,还未构成文体的特点,它主要是引用古代的故事或诗文来表情达意,容易引起联想,使文章变得典雅、含蓄。
如初中语文第五册刘庶凝《还乡梦·自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但是是些苦涩的果实。”这句话就活用了?《宴子春秋》中的典故“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是也。”深沉含蓄地道出了远离祖国。在异域他乡的苦闷和自己之所以要回归祖国的肠贰斑荷职沽办泰暴骏原因,字里行间流露着诗人归根的追求。
骈体文在用词方面,除了讲究用典外,还讲究藻饰,就是用华丽的词藻来修饰,追求形式上的整齐。
阅读精选(2):
骈体文范文歌颂祖国 第二篇
白杨礼赞
茅 盾
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骈体文范文歌颂祖国 第三篇
金迪(哈尔滨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301)
摘要:当下,骈文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从形成理论到美学特征,从句法特点到历史沿革等内容均有学者论及,在此仅从南北朝骈文的发展特征来阐述骈文对古代散文定型的影响,从而彰显南北朝骈文在骈文发展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骈文;特征;散文;影响
骈文是盛开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里的一朵奇葩,是中国文学对传统文化的超拔。在历史的长河中,她曾经被忽视奚落,甚至有人将其定性为粉饰统治阶级腐朽生活的文字工具。然而,通过研究骈文的发展史及其特征,我们不难发现骈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她对散文的最终灵活与成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这里,有必要先就骈文的几个问题加以说明。
一是关于骈文的起源,学术界观点向来不一。谭家
健先生认为骈文萌芽于秦代,而形成于西晋,这一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学界普遍认同。直到于景祥先生在《文学评论》中大胆地提出了“骈文形成于先秦,鼎盛于六朝”的观点,关于骈文的起源问题才又一次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先秦时期的文学,伴随着政治制度的摸索发展,也处在一个不自觉的发展过程中。但也正是由于这种松散的政治体制,才出现了文化领域中“百家争鸣”这一空前的文化繁荣现象。我国最早的散文便出现于这一时期,尚书中的最后一篇《秦誓》,语言凝炼传神,感情真挚沉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成熟的散文,在文章风格和思想内容上,均可与《左传》、《国语》相媲美。而骈文的发端也恰好出现在这一时期。先秦时期的古代谣谚、六经丽辞、诸子百家之言,尤其是《楚辞》之俪偶句多是“自然成对”,这恰恰是骄体文的源头所在。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骄文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二是关于骈文和散文的关系,学界意见也不统一。20世纪80年代《文学遗产》召开关于古代散文的研讨会,学界观点的分歧就在于赋和骈文到底算不算散文。关于这个问题,刘师培早在《中国中古文学史》中就提出过“无论骈散都是古文”的观点,他认为骈文和散文在本质上并无区别。王运熙先生也认为骈文是我国一种独特文体,求对仗,辞藻,音律,和古文同属于广义的散文范畴。郭预衡先生认为除传统意义上的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所有文体,不论是有韵的赋,还是无韵的文,不论是骈体,还是散体,都应归于散文的范畴。按照传统的文体划分标准,除了诗歌、小说、戏曲之外的文章都属于散文。
虽然,国内仍有部分学者对以上观点持怀疑态度,但大量的理论和现实依据说明了骈文与散文本属同宗,如在研究中将二者割裂开来,必然会造成理论研究上的纰漏和缺憾。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研究骈文和散文发展的总体趋势和脉络。
南北朝骈文必然要打上魏晋时代的烙印,从大量遗留下来的骈文作品中可以得到说明。有人认为骈文晦涩难懂,实际不是这样,鲍照,庾信等人的骈文精妙有理,涵义深远。南北朝流传下来的骈文佳作毋庸置疑的表明了骈文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这里当然包括对散文定型的影响。其影响有三:第一,骈文句式整炼、对偶纷呈。骈文,又称“四六文”,它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句式整练。主要体现在对偶句使用方面。中国文学向来有使用对偶句的传统,早在《诗经》时期,便多有对偶句出现。例如《雎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寤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文中句式便以四言为主。但在《诗经》中,还没有形成这样固定的创作模式,就文章而言,不全是这样整齐的语句。但到了魏晋时期,这样整齐的句式才真正成为文坛的主导,刘师培先生在其《论文杂记》单对这点有过表述:“两汉之时,虽属韵文,而对偶之法未严。东汉之文,渐尚对偶,若魏代之体,则又以声色相矜,以藻绘相饰。”魏晋以后,则逐渐形成以四六言为主的句式。通过四六言这两种句式的不断交换使用,使文章既不显露呆板之气,又反成错落之美,文气长短急徐而具有跌宕之势,这便形成了魏晋时期骈文的独特之风。这种错落有致的对偶句式对后世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散文中虽只间或运用对偶或四六文穿插,但却极大的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仅以千古传颂的《滕王阁序》为例: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xxx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第二,骈文音韵谐调,声律自然。骈文又一特征是音韵之谐调。
南北朝骈文更是把这种自然发挥到了极致。江淹的《别赋》、鲍照的《芜城赋》、庾信的《哀江南赋》,这些优美的骈文均体现了这一特点。
长久以来,音律是否和谐一直是衡量文章是否出众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文人创作时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南北朝骈文在讲求句法规范的同时,又赋予了文章音韵之美,这大大增强了骈文的表现力。这一特征对后世散文的创作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第三,骈文用典使事,雕饰辞藻。刘师培先生曾说过:用典使事本是为了借古环今,以彼喻此,并非骈文所独具,而雕饰辞藻,也是在骈体出现之前就有,然而骈文是将其二者结合得最好的文体,这与南朝人崇尚形式美的审美风尚有关。骈文是一种着重表现形式美的文体,是公认的美文,而用典又是形成骈文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它往往会影响对偶、辞藻的使用,因此文士们非常注重骈文中典故的运用。
骈体文范文歌颂祖国 第四篇
论王勃骈文创作的生成动因
王勃的骈文作品,深受其家学传统、生活遭遇、创作心态的影响,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居于“四杰”之冠的王勃,虽命短,但才长,创作的作品千古流芳,受到人们高度赞誉,尤其是骈文冠绝古今,仅《滕王阁序》一篇就折服许多人,被誉为“绝唱”。明代杨慎曾云:“使勃与杜、韩并世对毫,恐地上老骥,不能追云中俊鹘。”王勃为什么能在极其有限的生命历程里拥有如此之高的创作成就?除了才长之外,是否还有一些深层的原因?本文试图从文学生成动因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
一、王勃骈文是教化精神的体现
王勃有着渊源深厚的家学传统。他在《送弟赴太学序》中:“吾家以儒辅仁,述作存者八代矣,未有不久于其道,而求苟出者也。”此外,他还深受关陇儒学的熏陶。关陇儒学延续汉学,经过苏绰、苏威父子及牛弘、辛彦等人的传承努力,加入隋唐统一混合的文化,蔚然成为独立的一源。无论关陇儒学还是河汾之学,“王道仁政”都是其核心精神,因此王勃从小就树立了以道自任的人生理想。他通过书、启、论等文体表达经世致用的思想,体现出强烈的教化精神。
麟德元年初,刘祥道巡行关内,14岁的王勃写就《上刘右相书》,指斥时弊,表达政治主张和政治见识,第一对频繁用兵高丽提出异议,直陈其严重后果,连年战争,损耗巨资,增忧乏乐,弊多利少。第二列举当时政治种种弊端,提出信赏必罚、威振雷霆、树仁明之长的清明政治设想。第三对农商经济中分配不均的现象表示担忧,提出严刑峻法、沿风正典、远弘教旨、大变流俗的对策。第四提出“御天下者,必待人也”的观点,建议朝廷招贤纳士。政见虽然尖锐,但却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有指斥有建议,体现出王勃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卓越的治国方略,强烈的仁政思想和爱民意识,显示出浓厚的教化精神。难怪太常伯刘公“见而异之,曰:‘此神童也。’因加表荐”。
王勃在沛王府奉教撰《平台秘略论》十首,他认为:“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能事,而君子等役心劳神,宜于大者远者,非缘情体物,雕虫小技而已。”尤其强调文学经世教化的功能。咸亨二年撰写的《上吏部裴侍郎启》,同样强调“文章之道”,认为文章乃“甄明大义,矫正末流,俗化资以兴衰,家国由其轻重”的不朽事业。可见他的骈文体现着浓厚的教化精神。
二、王勃骈文是诗性精神的表现
早年的王勃年轻气盛,锐意进取,有兼济天下的宏愿。然而在沛王府时日不久,因一纸无足轻重的游戏文字就被驱逐出来,锦绣前程无端地被断送,建功立业的梦想被击得粉碎,政治热情和渴望被无情地泼上冷水。王勃满腔的忧郁和愤懑郁结于心而发于文,因此他在西游蜀地时创作的作品,绝大多数都体现出浓烈的诗性精神。
关于诗性精神,姜剑云师有详细的论述,他认为:“诗性精神是指出乎原始冲动的、自发的抒发情感的精神。”“这种原始诗性精神表现为因了抒情言志的驱动,主要在于为了满足自我的精神的减压、心灵的释放,说到底,是为自己的。”王勃早年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教化精神有所减弱,诗性精神却十分浓郁强烈。杜晓勤先生曾指出:“当四杰被迫远离宫廷、蹭蹬下僚的时候,其诗文创作观念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开始侧重于诗赋‘述怀言志’的抒情功能。”
《春日孙学士宅宴序》云:“若夫怀放旷寥廓之心,非江山不能宣其气;负郁怏不平之思,非琴酒不能泄其情。”郁怏不平、悲愤难忍,想要发泄、释放,于是在江山、琴酒中放松心情,更重要的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志郁心中,不得不发,乃写诗作文聊以自慰。《秋日游莲池序》中:“酌浊酒以荡幽襟,志之所之;用清文而销积恨,我之怀矣!能无情乎?”坎 之气非清文难以销解,幽积之恨非清文难以荡涤。写诗作文对王勃,太迫切也太重要,唯此能消愁,唯此能安慰自我。他也曾在江山、琴酒中得到暂时慰藉,但极富诗人气质的王勃,最终选择诗歌文赋作为最好排忧解愁的工具。
王勃抒发的忧虑和感慨,概括起来,就是“抚穷贱而惜光阴,怀功名而悲岁月”(《春思赋》)的坎 之气。有志无时的悲痛对于王勃刻骨铭心,难以消解。《守岁序》中,王勃发出“悲夫!年华将晚,志事寥落”的慨叹,这是志远而心屈,才高而位下的人面对一年将尽时的喟叹,无可奈何而又心有不甘。
这满腔慷慨难平之气,不甘沉沦的痛切,正是魏晋以来士大夫们普遍失去的情感,也是南朝文学作品中广泛缺乏的内容,当它出现在初唐诗人王勃笔下,立即放出熠熠光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王勃骈文是文学精神的表现
尽管王勃强调文学经世教化功能,在骈文中自觉地体现出教化精神;但在壮志难酬、仕途失意、忧愤不平之时,他自发地选择文学作为排忧解愁的工具,抒心志、发感慨,作品真挚感人,深沉醇厚,是诗性精神的表现;而他逞才遣辞,亟欲表现自己超群绝伦的文学才华时,创作的作品则花枝招展、华美典丽,表现出浓郁的文学精神。所谓文学精神,姜剑云师也有论述,他认为:“文学精神是指为了艺术与审美的,自觉为文的精神。”《采莲赋》表现了突出的文学精神。
赋前的小序表明创作意图,尽管历史上关于芙蓉的赋很多,但无非都是“权陈丽美,粗举采掇”,王勃玩味再三,很不满意,决心压倒“众制”,展示才华。
文章首先描绘出一幅田田莲叶荷花生长图,黛叶红葩,密密丛丛,生机勃勃。风光无限,吸引人们争先恐后去采莲。紧接着,正面描写采莲盛况,列举不同的人面对莲花产生的情思。金室丽妃、璇宫佚女,她们惊奇叹息,惊香悼色,畏别伤离;泽宫年少,期门公子,则使绿珠捧棹,青琴理舳,呼朋唤友,相邀采莲;南鄢义妻、东吴信妇,难以忘掉心中的忧愁,“眷芳草兮已残,忆离居兮方苦”;而倡姬荡媵,掇翠茎,袭朱萼,“愿解佩以邀子,思褰裳而从君”;贵子王孙,叨舷击榜,发文赋诗,色震百草,香夺九芝。
骈体文范文歌颂祖国 第五篇
【祖国母亲】
“母亲——”这两个字我们叫过千遍万遍,这是神圣的两个字;“祖国”这两个字我们说过千遍万遍,这是伟大的两个字。而极为神圣而又伟大的四个字则是——“祖国母亲”!
我们的祖国之所以这么强盛,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因为我们有伟大的领袖——xxx主席,是因为有我们千千万万的科学家、解放军和无数优秀的华夏儿女们。我们一起为祖国的强大而奋斗!
祖国就是我们的母亲,它呵护我们成长,它陪伴我们长大,它给了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少年强,则国强!”正是如此,所以才有陈嘉庚、邵逸夫这样的爱国志士们兴办学校,培养有用的少年;有陶行知、叶圣陶这样的大教育家亲力躬行,我们的祖国才会人才辈出!
一代又一代,出了很多浪淘不尽的风流人物,他们做了很多黄河冲不垮的丰功伟绩!中华上下五千年,出了多少英勇无畏的巾帼须眉?
我们这美丽的祖国母亲,这伟大的祖国母亲,这神圣的祖国母亲,却也受到过很多耻辱,让人难以忘记的耻辱!
清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是由日本向朝鲜发动侵略,并对中国海陆军实行挑衅而引起的。尽管中华儿女和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但还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这场战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最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可耻的《马关条约》。清朝帝王创建的园明圆,那么美丽的园明圆,被可恨的英法联军用火烧掉了!历史上,无能的北宋统治者们,竟让金军占领了中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们的祖国虽然遭受如此耻辱,但是现在我们华夏儿女的祖国母亲,终于走出了狂风暴雨!我们正走向繁荣,正走向昌盛!现在的我们可以在众人面前扬眉吐气,现在的我们正自豪着自己是个中国人。
我爱你,祖国母亲!您永远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永远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永远为你拼搏奋斗!
骈体文范文歌颂祖国 第六篇
一、《闺怨》
王昌龄(唐)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二、《相思》
王维(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三、《竹枝词》
刘禹锡(唐)
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四、《白头吟》
卓文君(两汉)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五、《离思》
元稹(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六、《玉楼春·春恨》
晏殊(宋)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骈体文范文歌颂祖国 第七篇
父亲节骈文古诗
父爱之所以不可或缺,是因为父爱如山,他是子女心目中的偶像,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做出了榜样。
《送子龙赴吉州掾》
陆游〖宋〗
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
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
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
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负职乃可耻。
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
聚俸嫁阿惜,择士教元礼。我食可自营,勿用念甘旨。
衣穿听露肘,履破从见指;山门虽被嘲,归舍却睡美。
益公名位重,凛若乔岳峙;汝以通家故,或许望燕几,
得见已足荣,切勿有所启。又若杨诚斋,清介世莫比,
一闻俗人言,三日归洗耳;汝但问起居,余事勿挂齿。
希周有世好,敬叔乃乡里,岂惟能文辞,实亦坚操履;
相从勉讲学,事业在积累。仁义本何常,蹈之则君子。
汝去三年归,我傥未即死,江中有鲤鱼,频寄书一纸。
《观村童戏溪上》
陆游〖宋〗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五更读书示子》
陆游〖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宋〗
吾儿虽憨素业存,颇能伴翁饱菜根。
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
《示儿》
陆游〖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北郭闲思》
曹邺〖唐〗
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
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
《朝耕》
袁中道〖明〗
半夜来原田,月落天将晚。
溪流涓涓鸣,今年雨水好。
前种已生苗,万事勿如早。
解揠唤大儿,牵牛食露草。
《插秧歌》
杨万里〖唐〗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星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骈体文范文歌颂祖国 第八篇
现代爱情诗两首
(一)当我想你的时候
傍晚的时分,当我想你的时候
我在书桌前,凝成一尊雕像
只为你塑造,一个相思的模样
让静静的时光,走过我们
邂逅的欢畅,别后眷恋的衷肠
我在窗台旁,注望一天星空
只为你寻觅,一个专注的星座
让爱抚的星光,照耀我们
孤独的幽心,思愁念忧的触情
我在床头上,对望一轮明月
只为你祈祷,一半圆缺的安详
让深情的.月宫,牵挂我们
深情的远方,似醉如痴的梦境
我在霓虹下,徘徊一街摇曳
只为你重温,一个难忘的地方
让红尘的陌路,留住我们
肩过的回望,深吻拥抱的美好
我在灯光下,指键一封情书
只为你溢满,一卷诗画的秋意
让秋色的金黄,充盈我们
爱慕的向往,情驻心扉的光芒
(二)为你的舞台喝彩
想你的时候我就站在这里
看你舞台技艺的精湛
看你如画一样的明媚
你栩栩如生的详尽绽放
在我的执热里画美
你芬芳沉默千言万语
投来多少目光的仰慕
而我的凝望一直未改变
全是你迷我的轨迹
尽管审美角度有迥异
可你向我展现的方位
却是你心灵纯洁的完美
我摄了你所有清脆
为你的真实表演记载
贪婪的目光自觉形秽
我读你献艺的所有内含
没你风花雪月贪婪
不仅只来看你的美丽
更来看你精纯的瑰奇
你无须在意世俗的眼光
那些封建陈旧糟粕
人生如梦花开会有期
人老珠黄你谢了舞台
但愿我还站在你的身边
观赏着你晚霞银烟
骈体文范文歌颂祖国 第九篇
【祖国我为你骄傲】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富饶辽阔的土地,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人民。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深深的热爱着我的祖国!
祖国的大好河山闻名天下,她有那气势磅礴的黄河,像位神仙造福人间,养育了多少的中华儿女,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有那突兀森郁的华山,陡峭至极,有悬崖峭壁之美,让人不禁涌起激奋之情,胆战心惊的去攀登一番。还有那雄伟壮丽的太行山脉,群峰拱翠,流泉碧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太行山民宅建筑、石街、石院、石柱、石梯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古色古香,令人寻味。太行山脉孕育着无数淳朴厚道的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通过历届xxx和广大百姓的共同努力,逐渐成为强大、富裕且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我们用自己世界领先水平的光能技术和铁路建设援建非洲,我们的一带一路受益了不计其数的沿途国家,让世界人民都对我们刮目相看。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大的提升:以前,我们为没有饭吃而发愁,现在,我们为不知今天想吃什么而发愁;以前我们为没有衣服穿而发愁,今天,我们为不知该怎么搭配而发愁;以前,我们为乘坐一次汽车而兴奋,今天,自行车已成为我们绿色出行、健身娱乐的交通工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太空科技也更发达了。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发明了“神舟七号”、“嫦娥二号”等,解开了宇宙之谜。在古代,我们羡慕鸟儿有飞天的本领,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现在,我们自己研发制造的飞机已成为很平常的交通工具,每个人都可以实现飞天之梦!
祖国,我爱你!你是我的母亲,我为有你这样一位无私、伟大的母亲而感到骄傲!无比的骄傲!
骈体文范文歌颂祖国 第十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日 一作:阳)
骈体文又叫骈文或骈俪文。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
汉魏时,极盛于汉代的.辞赋,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逐渐产生变化,最后在南北朝时代形成新的赋体——骈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
骈文在形式上,注重对仗整齐;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其修辞上,讲究词藻华丽;在内容上,注重用典。骈体文是南北朝常用的文体,成为南北朝时的代表文学。
骈文注重形式技巧,运用得当,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但往往因此束缚内容的表达。中唐古文运动以后,骈文开始衰落,在元明两代骈文走向末路,但直至清末,骈文仍有人写作。
在南北朝时期,骈文作家中成就最高的是由南朝入北朝的庾信,其代表作为《哀江南赋序》。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都是传诵千古的山水名篇,其风格雅淡、文字清丽,堪与山水诗媲美,此二文被人誉为“骈文双璧”。
骈体文范文歌颂祖国 第十一篇
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国家,茫茫大海,是她广阔的胸怀;巍峨的长城,是她奔腾的血液;青藏高原,是她刚硬的臂膀……她就是我的祖国——“xxx”。祖国!祖国!你是昂首高亢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的雄风;你是人类知识的起源,点亮文明的星火。六十几年的光辉岁月弹指挥间,六十多年的中华大地沧桑巨变。
回首过去,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我们美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淌着血,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终于在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的情况下,我们迎来了天安门前第一面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那时的中国人民是多么的兴奋与自豪。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改革开放以来,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无论军事、科技、政治、体育,我们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
我们都是祖国母亲的儿女,我们都是在祖国母亲的哺育下健康成长的,正因为有了祖国母亲的繁荣、昌盛和富强,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才会有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才会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读书、学习,也才会和自己的亲人、朋友、兄弟、姐妹一起享受和平的阳光与亲情、友情的甘露!可是,如果没有了祖国母亲这棵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我们的生命又将会是怎样的灰暗而苍凉!
我们一定要与祖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我们要时刻为祖国做贡献,而不是从祖国母亲那里索取些什么,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不断地进步,我们的祖国才能不断地发展。有一句话说的好:“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现在,祖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我们如果和欧洲的那些经济强国比还有一些距离,只有我们不断地进步,才能逐渐的缩短这个距离。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当一个合格的接班人,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母亲今后的发展壮大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不久的未来,我想中国——母亲会因为我们这一代青少年而继续腾飞,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