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分析与探讨》的心得体会 篇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质和优势。通过学习《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分析与探讨》,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认识到其在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之一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理论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
其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还体现在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上。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因此,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是其核心特点之一。通过与企业合作,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了解产业的需求,调整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育与实际需求相适应。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再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还表现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在职业发展中更加全面和可持续地发展。
最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还体现在强调学生职业发展的全过程支持上。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阶段,还注重学生的职业发展过程。它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和服务,包括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等。这些支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综上所述,学习《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分析与探讨》使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强调学生职业发展的全过程支持。这些特质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学习者,我将更加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并积极参与职业发展的规划与培训。
学习《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分析与探讨》的心得体会 篇三
学习《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分析与探讨》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分析与探讨》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所谓的特质,就是指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相比所具备的与后两者教育类型所不同的一些性质元素。在学习完王新和卢红学教授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分析与探讨的文章,我深刻的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相比,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即特质,主要表现在人才目标、人才模式、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专业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我从以下方面不断丰富和深化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的认识: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高中文化基础上(或者相当于高中文化基础)和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基础上,以培养生产或者工作第一线从事生产技术和经营、服务等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而实施的具有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和高级技术技能内容的职业教育。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位置定位,即: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二重性。高等教育的属性要求其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和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职业教育的属性要求其所培养的学生能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能把工程图纸转化为实物,把决策、设计等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形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坚持“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强调职业性和适应性。
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以能力为中心”的要求一直都是十分明确的。职业教育的能力培养不是仅指某项或几项具体的操作技能,也不局限于心理学上的能力概念,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劳动者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本领,包括完成职业岗位工作的具体方式,以及直接影响工作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综合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上,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针对职业岗位完成一般性的职业岗位训练,学生毕业时成为合格的就业人员,具备某一岗位群所必需的最基本最一般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上岗后能基本履行岗位职责,承担本职工作,基本不需要较长的适应期。
基于此目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体系体现出了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即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专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并以此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以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和课程结构体系,并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
高职院校的教学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主要特征,理论教学要适度。这和传统的高等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注重学科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大不相同,在教学计划中强调受教育者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把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专业理论与职业技能并重的教学模式,强调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更强调理论教育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而定,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讲清要领、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技术课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求系统性、完整性,着重于对思想方法的理解和理论的准确运用。有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专业设置的适应性、教学目标的能力化、培养过程的个性化、教学方法的训练性、毕业取得双证书”五个基本特点。
三、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普通高等教育不一样,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为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培养目标突出学科本位的特征;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为基础来设置专业,围绕地方或行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目标要突出岗位群需求的专业本位特征。
国际职业教育比较研究表明,高等职业教育较发达的国家,其高职专业设置通常都是宽窄并举的。所谓“宽”是指以学科本位的逻辑设置体系来设置专业,“窄”是指以能力本位有针对性地按照岗位或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要素来设置专业。如电气设备施工与维护专业,适用于各行各业的用电系统,它的技术领域较宽;而空调专业、通讯专业只适用于高层建设的空调系统、通讯系统,专业针对性较强,口径较窄。西方发达国家高职专业设置虽然宽窄分布不一,但均为宽窄并举。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专业设置针对某一职业,二是专业设置针对岗位群,三是专业设置与某种技术相关联。就总体而言是专业口径宽窄并举,但专业种类较少。
四、师资队伍的“双师型”
高职教育要求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即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既要有普通高校教师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又应当有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所谓“双师型”教师,指教师既是“讲师”(教授、副教授),又是"32程师”“律师”“会计师”“服装师”等。培养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新一代高等职业教育师资,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是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特征。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在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确定高职学生的培养规格等方面,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遍性特征和其独特性,更好的,合理的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努力建设好高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