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推荐6篇)

时间:2011-05-09 08:41: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观看《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一

在观看《开学第一课》这部纪录片之前,我对于中国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体制的问题没有深入思考过。然而,通过这部纪录片,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教育的独特性和挑战性。

纪录片以一个普通小学的开学第一课为切入点,展示了中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们面临的压力。影片中的学生们每天早早起床,背着沉重的书包走上学校的路,他们的脸上没有笑容,只有疲惫和焦虑。这让我感到十分心痛,也让我反思起自己的学习经历。

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学生们为了考试而不断努力的场景。他们整天埋头苦读,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不眠不休。尽管他们努力,但是他们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真正的能力和潜力。中国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学生们失去对知识的热爱,只追求高分,忽视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纪录片中,我还看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差异。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学术成绩和知识的灌输,而家庭教育则更加注重孩子的品德和个性的培养。这种差异在教育中造成了一种分离感,学生们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需要在学校中取得好成绩,同时还要满足家庭的期望。这种压力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导致精神和身体上的问题。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教育不应该只是为了分数而存在,而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和家庭之间应该更好地合作,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幸福。

观看《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二

《开学第一课》这部纪录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中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也思考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我觉得中国教育体制过于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学生们为了高分而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他们整天埋头苦读,只为了取得好成绩。然而,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们失去了对知识的热爱,只关注分数而忽视了学习的乐趣。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改变教育的目的,不仅仅追求高分,更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其次,纪录片中展示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差异。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学术成绩和知识的传授,而家庭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品德和个性的培养。这种差异导致了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学校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家长们也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兴趣。

最后,我认为中国教育体制需要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纪录片中展示了学生们为了考试而不断努力的场景,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学业压力,甚至导致了一些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们减轻压力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品德、社交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通过观看《开学第一课》,我对中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也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希望中国的教育能够朝着更加人性化和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真正的教育的乐趣。

观看《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三

  度过了两个月的暑假,迎来了新的学期。9月1日晚上,我认真观看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开学第一课》,这一课的主题是幸福问题。以前我认为幸福就是吃好、穿好、玩好,可以自由地享受,可以尽情的玩电脑、上网,自己需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这就是幸福。看了开学第一课,使我对幸福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我以前对幸福的理解是错误的。

  幸福需要自信和超越。邓亚萍姐姐个子矮小,别人都说她不是打兵乓球的料,可邓亚萍姐姐就不信这个邪,她说:“我喜欢打兵乓球,有这个特长,个子矮,可以通过多练习,就可以扬长避短,打好乒乓球。”正是由于她的刻苦锻炼,终于拿到了奥运冠军的奖牌。以后,她又面临着退役的问题。退役后是当个兵乓球教练,还是干别的什么,邓亚萍想到了超越,决心去清华大学读书,奥运冠军又变成了一个大学的学生。从邓亚萍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信和超越带来的幸福。

  幸福需要乐观和感恩。弃婴孟佩杰三岁父母双亡,被人收养。八岁时,养母瘫痪,养父出走。孟佩杰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照顾养母的担子,连续十二年,一边照顾养母,一边学习,最后还考上了大学。为了照顾瘫痪的养母,她还带着养母一起上大学。主持人问她,什么是幸福,她说:“幸福就是让养母的病快点好起来,过得健健康康。”你能说孟佩杰不幸福吗!

  幸福需要奉献和分享。航天英雄杨利伟驾驶飞船遨游蓝天,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这需要多么的的勇气和奉献精神。可他说:“我一下飞船,就想起了无数人为飞船上天,默默无闻地工作,使他们成就了他的飞天梦想。”他还说:“每个人都需要有人帮助,每个人都可以帮助别人,提供方便。从帮助别人中收获快乐和幸福,这就是杨利伟的幸福观。

  对于幸福,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作为我们小学生,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人民服务而学习,为人民服务而工作,这就是我们的幸福。

观看《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四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认真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的主题是“美就在身边”,令我最感动的是一位最美老师张丽莉。

  5月8日晚上,在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四中学门前,当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一辆客车却突然失控冲了过来,与前方停在路边的另一辆客车追尾相撞,被撞客车冲向正要过马路的佳木斯十九中学女教师张丽莉和学生们。在这危险的一刹那,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张老师,奋不顾身的去救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轮下。

  最美的张老师她有着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她以自己的.行动见证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崇高职业精神。

  看完《开学第一课》,聆听完最美教师的故事,我心里更加敬爱我们的老师了,祝我们的老师每天都可以开心快乐的工作!

  身边美好的事情到处都有,只是我们缺乏对美的认识和理解。清洁工人每天为我们打扫街道,警察叔叔每天为我们维护治安,医生每天为病人救治伤痛,这些都是生活中美好的事情。

  只要你拥有善于发现的双眼,生活就会给你真实的美好。让我们去用心去读生活吧,用心的去读吧,你会发现,“美”就在你的身边!“美”就在我们身边。

观看《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五

  周末,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那就是让大家观看《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一开始我很不以为然,认为那些灾害根本不可能发生在我的身边。

  今天早上,当我还在睡懒觉的时候,妈妈就把我从梦中扯了出来,让我坐在电视机前等这个节目,当时我很不情愿,但当节目开始的时候,我被深深的触动了。

  在节目中,通过案例分析以及专家的讲解,让我了解了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应该怎样自救。比如火灾来临的时候,大家应该迅速找到安全通道,尽量是身体贴近地面;有浓烟时,应用湿物捂住口鼻;若身上着火了应在地上打滚,将火扑灭。在农村,许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照看。所以许多小伙伴都在没有父母照看的情况下私自结伴去河边游泳。在这时,溺水的情况就常常发生。由于溺水者缺乏自救知识,不知道应该把自己的口鼻露出水面,因此导致悲剧的发生。所以,当溺水情况发生的时候,大家不应该盲目的下水营救,应该呼喊大人相救。

  随着节目的深入,也更加让我了解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如在马路上行走的时候应靠右边行走;在过马路的时候应走人行横道;“红灯停,绿灯行”,“宁让三分,不争一秒”。

  大家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安全教育对大家非常重要。通过这次节目,使大家树立了安全意识,了解了很多的安全常识,学会了自我保护,提高了应变能力。这次节目也更加让我明白了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值得珍惜的。生命只有一次,让大家珍惜生命吧!

观看《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 篇六

  在《开学第一课》中提到了爱是分享、爱是力量、爱是承担和爱是荣耀,在爱是力量中的一个小游戏中六个人每人用两只手指把一个人举起来了,就想在这一刻所说的一样“只要我们人人付出一点点爱,齐心协力,什么困难我们都可以战胜!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会越来越强大。”在这《开学第一课》中的爱是力量的班会小节中我觉得十分棒班会小结:在灾难面前,爱是渡过难关强大的武器;在平常时期,爱是建设祖国持久的动力。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爱的源头,付出爱,传递爱,小爱就能汇聚成大爱。大爱中国从小爱做起。爱,让中国更美丽!

  在爱是分享中于丹教授带领我们思考着“爱是分享”的定义:“大家到现在还忘不了2008年的5.12大地震,那一次地震之后,虽然我们付出很多代价,但是学会了什么呢?就是学会了分担痛苦和分享爱的快乐。”“一场苦难让人觉得爱不是索取,而是给予。当他能给别人爱的时候,他们就长大了。所以其实我们今天都在说,人人是喜欢被爱的,人人是渴望被人爱的,但是这个开学第一课,让我们换了一个角度,爱是给予,爱是分享,当我们能去爱别人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有力量。”

  最后于丹还与青春偶像李宇春一起,和孩子们做起了互动游戏“爱是支持与分享”,她的即兴点评赢得了久久的掌声:“我们平时做前排人的时候,我们都希望世间有爱,但做后排人的时候,因为没有危险,所以不会那么轻易、积极地伸出双手。所以今天这个游戏看起来是考验前排的孩子是不是信任后排,最后我还想呼吁,当我们大家都平平安安做后排人的时候,别忘了,随时伸出你的双手。”

  总而言之,言而总止,我在这《开学第一课》中受益匪浅,我难以用文字形容但是我想最后说一句:我爱你,中国!

观看《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