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精选3篇】

时间:2018-08-06 02:50: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篇一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对于我国的思想传统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于丹作为中国著名学者,以其独特的解读方式,让我们对《论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于丹在《论语心得》一书中,通过对《论语》的深入研究和解读,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孔子形象。她将孔子形容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善于观察和思考,富有同情心和爱心”。这使我对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仁”的重要性,他认为“仁者爱人”,并将其视为一种道德准则。于丹通过对《论语》的解读,深入剖析了孔子对“仁”的理解。她认为,“仁”是一种内在的品质,是一种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是一种积极向善的心态。而这种“仁”的品质,可以通过学习和修炼来培养和发展。

于丹还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她认为,只有将知识付诸行动,并将之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体会到知行合一的乐趣和意义。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点,这也是于丹所推崇的学习方式。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与此同时,于丹还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她认为,只有通过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在《论语》中,孔子提到了“君子”这一概念,他认为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和道德准则。于丹通过对《论语》的解读,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成为一个君子,以道德伦理为指导,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

通过阅读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论语》的魅力和智慧。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不仅在古代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和理解《论语》,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的养分,指导我们的行为和生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篇二

《论语》是一部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传统有着深远影响的经典著作。而于丹作为中国著名学者,通过她独特的解读方式,让我们对《论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于丹在《论语心得》一书中,对《论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她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以一种生动而易懂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她通过对《论语》中的各种典故和语录进行剖析,让我们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提高国家素质的基石,而于丹在对《论语》的解读中,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她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了“德育为先”,并将其视为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通过德育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成为有用之才。

与此同时,于丹也强调了孔子对修身养性的重视。孔子认为,修身养性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于丹通过对《论语》的解读,深入剖析了孔子对修身养性的理解。她认为,修身养性是一种修炼的过程,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培养和发展。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通过阅读于丹的《论语心得》,我对《论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不仅在古代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和理解《论语》,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的养分,指导我们的行为和生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同时,也让我对于丹作为中国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解读能力充满了敬佩之情。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篇三

第1篇:《于丹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宽容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所以有一个宽容的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作出选择。

知道了三种好朋友,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呢?《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第二种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地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总是让你错失良机。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牟取个人利益的小人。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的态度。《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

馈赠的心情。

第2篇:《于丹论语心得》理想之道读后感

谈及理想,不得不感慨自己永远是个胸无大志的人。或许也曾经有一瞬间想要做出些什么事、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最终亦不了了之。于丹对于理想的阐述是我心底所真正信奉和实践的。“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个淡定的起点,给我们一个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这远比要挣多少钱、要有怎样的地位来的实际。

我的理想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能成为一个善良、快乐的人。工作后对社会逐渐接触,越来越清楚这两个简单朴素的词组,对很多人来说是奢侈。

书中有一段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分析,很是经典。

“神于天,圣于地。

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很多的规则和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区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

同学、朋友说我总是活在自己营造的世界里,其实我只是倾向于美化一点、乐观一点,笃信人性本善。苏轼和佛印的故事深刻我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我愿意为了一天充足的阳光、寒冬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而感动,继而感激别人的赐予。这些表面看来或许毫无价值的东西,就是我为自己设定的关于理想的那个淡定的起点。“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从来不否认自己有虚荣的一面,我喜欢穿漂亮的衣服,我喜欢精致可口的食物,我喜欢出行可以有车接车送 但一直很庆幸,仍旧可以被生活的细微而触动,于是,我的快乐变得很具体、很悠长。

第3篇:《于丹论语心得》人生之道读后感

在现代人的视线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繁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连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语演绎出来,把孔子及其弟子描述的这个人生坐标放在了今天,让每个凡夫俗子去体验、去规划自己的人生。这部论语心得给了我以心灵上的洗涤!

孔夫子将他的一生概括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以为这种人生坐标是有代表性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她认为人生有生理年龄、有心理年龄、有社会年龄,真正有效率的生命是让我们也许在二、三十岁就能够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那么“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四十而不惑”又不惑在何处?“五十知天命”中的天命指的是什么?什么又叫做“六十耳顺”呢?所谓的“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不是就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呢?孔子对人生境界的划分对我们现代人的意义何在?我们真正能够理解这其中的含义吗?古往今来,七十光阴之叹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感概,这种感概在《论语》中也不例外。其实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这么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的这一段生命镌刻成什么样的模样,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每一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一种思想,但是一切从人的社会化进程开始,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则制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

今天,我们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关于学习,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标准说得好,什么样的学习是好的学习,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其实这颠覆了我们过去的标准,过去认为导致思维改变就是好的学习,比如说一个观点一个理论,哪怕一个道听途说的见闻,入手耳、发乎口,可以去讲给别人这就是一种学习。但是今天只有导致一个人整个价值体系的重塑,行为方式变得更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会要求,这才是个好的学习。其实我们今天信息时代可学的东西太多了,所有好的东西都有它的度,与其贪多嚼不烂,把自己的脑子复制成一个电脑的内存,还不如把自己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

孔子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于丹认为: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它不在于很多外在的事物形成对立,而是形成一种融洽与提升;四十不惑就是人面对很多世界给你的不公正、打击、缺憾,不再孜孜以求追问为什么不公平,而是在这样一个坐标上迅速建立自己应有的位置。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到了四十就是淡定而从容;五十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所以五十才能够知天命,也就是说到了这个时候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忧人了;六十而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以包容,也就是说真正可以了解和理解所有人的出发点与利益,这是一种包容、是一种体会;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人生苦短,等到七十就太晚了,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早日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呢?那就是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只争朝夕这句话用在今天再合适不过了,一万年太久,七十年也太久,学习《论语》、学习经典所有古圣先贤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提升效率,编短历程。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的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于祖先,也才能知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