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读书心得(经典4篇)

时间:2011-02-02 02:43: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 篇一

《娱乐至死》一书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通过对电视和大众媒体的分析,揭示了媒体对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和对公众思维方式的改变。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震撼和思考,下面我将围绕其中的几个观点进行分享。

首先,波兹曼强调了电视节目的娱乐化特点。他认为电视是一种纯粹的娱乐媒体,倡导以观众为中心的内容制作,以获得最高的收视率。这种娱乐至上的导向导致了电视节目内容的浅薄化和低俗化。观众通过电视节目获取的信息大多是碎片化的、片面的,无法深入思考和理解复杂的问题。这让我想到了当今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碎片化,浅尝辄止成为主流。我们需要警惕这种娱乐至上的趋势,不要被表面的娱乐迷惑,要保持对深度思考的追求。

其次,波兹曼指出了电视节目对政治和公共事务的影响。他认为电视节目的娱乐性质导致了政治的娱乐化,政治人物和政治事件被当做娱乐节目来呈现和消费。在这种情况下,政治的重要性被淡化,公众对政治的关注度也下降。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在选举期间,候选人们更注重形象宣传和娱乐效果,而忽略了真正的政策和理念。波兹曼在书中提出了“无知的政治家”这一观点,他认为政治家更关心选民对自己的喜好而非政策,导致了政治的低效和社会问题的无法解决。这让我思考到,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政治和公共事务,如何提高公众对政治的理解和参与度。

最后,波兹曼关注了电视媒体对个体思维方式的改变。他认为电视节目的浸淫式观看模式迫使观众接受媒体的观点和价值观,使人们变得消极和愚昧。他提出了“无聊至死”这一观点,认为电视不仅消磨了人们的时间,还消磨了人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这让我深感警醒,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选择和筛选信息,不要成为媒体的被动接受者,要保持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娱乐至死》这本书通过对电视和大众媒体的分析,揭示了媒体对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和对公众思维方式的改变。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感思考的重要性和对媒体的警惕。我们应该警醒自己,不要被媒体的娱乐化迷惑,保持对深度思考和独立思考的追求,才能更好地适应和理解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 篇二

《娱乐至死》是尼尔·波兹曼的一本重要著作,书中通过对电视和大众媒体的分析,探讨了媒体对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和对公众思维方式的改变。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震撼和思考,下面我将围绕其中的几个观点进行分享。

首先,波兹曼提出了“观众至上”的观点。他认为电视是一种纯粹的娱乐媒体,以观众为中心,追求最高的收视率。这种观点引发了我对媒体和观众关系的思考。在当今社会,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渠道,观众也逐渐成为了媒体的消费者。然而,我们是否应该一味追求观众的喜好,而忽略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观传递呢?我认为,媒体应该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要积极传递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观众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其次,波兹曼强调了电视节目对政治和公共事务的影响。他认为电视节目的娱乐性质导致了政治的娱乐化,政治人物和政治事件被当做娱乐节目来呈现和消费。这一观点让我思考到,政治与娱乐的融合是否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政治人物更注重形象宣传和娱乐效果,而忽略了真正的政策和理念。这种政治娱乐化现象使得公众对政治的关注度下降,政治的重要性被淡化。我认为,政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政治,关注政策和公共事务,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波兹曼关注了电视媒体对个体思维方式的改变。他认为电视节目的浸淫式观看模式迫使观众接受媒体的观点和价值观,使人们变得消极和愚昧。这一观点让我深感警醒,我们应该如何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人们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碎片化。我们需要警醒自己,不要成为媒体的被动接受者,要保持对信息的筛选和批判,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被媒体的观点和价值观所左右。

总之,《娱乐至死》这本书通过对电视和大众媒体的分析,揭示了媒体对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和对公众思维方式的改变。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感思考的重要性和对媒体的警醒。我们应该保持对媒体的批判性思维,不被媒体的娱乐化迷惑,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 篇三

《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

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

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娱乐至死》读后感,来自卓越亚马逊网友:在波兹曼看来,在印刷时代读者阅读的时候,读者的反应是孤立的,读者只能依靠自己的智力,阅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当然也是一种理性的活动。印刷时代所培养的客观、理性的思维,并鼓励严肃有序、具有逻辑性的公众话语。而随着电视的兴起,印刷机统治思想的“阐释时代”逐渐逝去。

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瞬间传递信息,受众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其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对事物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在瞬时和图像的双重影响下,电视使人们既失去了传统,又放弃了思考,并把人们引向文化的反面娱乐。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并毫无怨言,甚至是无声无息。人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娱乐至死”的物种。

电报发明之后,传统理性、严肃的语境被解构,信息的价值不再取决于起在社会和政治对策和行动中所起的作用,而取决与它是否新奇有趣。新的科学技术使得信息源源不断增加的同时,信息的重要性一落千丈。信息后浪推前浪地进出于人们的意识,并带给人们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割裂的注意力。在瞬间传递、不断更新的信息浪潮中,每个信息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被割裂开来,受众所接受的只是“碎片化”的语境,甚至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信息所存在的语境。这些没有依据、毫无关联、支离破碎或流于表面的信息常会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知道了很多事实,实际却离事实真相越来越远。 值得指出的是,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的第七章“好……现在”中,他所担心的不是单纯娱乐类节目的泛滥,而是本应严肃进行思索的信息在制作节目时,被包装成一种娱乐形式。在现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娱乐本身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应该娱乐的也都娱乐了,在这点上……

娱乐至死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的网友:<娱乐致死>这本书的题目起得有点俗,像是一个不入流的作家写的随笔,然后为了卖座,为了吸引眼球而起的。

看了以后才发现,原来是一本非常精彩的哲学书,20岁的时候我非常喜欢看哲学,很多哲学名著都买回了家,不过多数哲学经典都很难读,很晦涩,本来哲学就不是为了给普通人看的,何况经典了。

不用说隔着语言和时代的两座大山,就是当代中国的哲学家的书,又有几本能够读懂读通呢。不过有一些哲学家,同时文学功底相当好,甚至本身就是文学大师,所以他们的作品还是能读的。

不过很多哲学家关注的东西很少能够引起我的共鸣,不过是了解一下,看看哲学家都在想什么。

不过这本书还是不错的,提出的问题都很尖锐,我们一直都在文字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是被印刷品主宰的,我们天天在提倡阅读,反对电视。可是作者指出在印刷术发明以后,树立了个体的现代意识,却毁灭了中世纪的集体感和统一感;印刷术创造了散文,却把诗歌变成了一种奇异的表达形式;印刷术使现代科学成为可能,却把宗教变成了迷信……是啊文字有优点,同样有缺点。我们接受了它就必须把缺点一起接受。

电视也是一样,虽然电视和图象是非思考的,非理性的,但是我们却无法拒绝它们的力量,我现在看书,要是没有插图,就根本不会买了。

图象的世界迟早会到来的……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 篇四

“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娱乐至死》这本书主要是阐述了电子信息时代与印刷时代的区别,对电视的消极作用进行了批判。认为想用电视来传达严肃的信息是不可能的,电视的目的只是娱乐大众。所有的一切在电视横行的时代都穿上了娱乐的外衣。甚至包括宗教,政治,选举,教育。。。

作者认为电视传递的信息是肤浅的,目标只是吸引受众的眼球,至于内容完全没有深度,想用图像来表达深度的内容是完全不可能的。快速切换的镜头,栏目,广告,在受众的脑海里只是稍纵即逝的一掠而过,并不能影响到现实的生活。

大部分的人在看过新闻的几分钟后根本记不清任何一则播放过的内容。

教育片也一样,对受众几乎没有指导意义。

电视的这种娱乐性质也给了受众一种不严肃的刻板印象,导致受众根本不相信电视内容的真实性。

对于像娱乐片一样,插播音乐的新闻节目,人们观看的同时并不会把新闻内容太放在心上。

比如刚刚播放的一则地震新闻,核威胁的新闻,受众还没来得及反映,已经被播音员一句OK,…NOW,引到了另一则可能是哪位公主得了百

日咳这样的新闻上。

书中说到了用电视传教的例子,认为这种把宗教也娱乐化的行为虽然极大的扩大了宗教的影响力,却使得宗教失去了其本有的严肃与神圣,结果肯定是会慢慢的削弱它作为宗教信仰的作用。

联系到我国国情,就会想到近几年很火的通俗化经典,于丹讲论语,易中天品三国,这些虽然都把难读的名著用通俗的语言传授给受众,有利于经典的普及,但这种娱乐化的途径,其实是会削弱经典的力量。

在这本书写作的时候电脑还没有得到普及,对于未来是奥威尔所说的信息被集权化统治,还是如赫胥黎所说,未来会信息过剩,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作者预言了后者的正确性。现在看来,他是对的。

当互联网普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成自主的交互的,不再是印刷媒介或是作者所说的电视一样,按时发布信息,根据编辑意图发布信息。现如今,人们已经淹没在了海量的信息中。

从电视到互联网,娱乐至死的时代仍在继续,而且更加难以控制。不再是媒体制造娱乐氛围,而是全民一起,互相娱乐,娱乐至死。

引用本书的最后一句话: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经典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