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 篇一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是对教育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的学术性文献。在这篇论文中,我将探讨教育管理专业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管理专业是培养教育管理人才的一门学科,旨在提供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和技能。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将学习管理理论、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课程,以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领导和决策能力的教育管理者。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还需要掌握教育政策、教育法律等知识,以便能够在教育机构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管理。
教育管理专业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管理者负责制定和执行教育政策,管理和分配教育资源,组织和监督教育教学活动。他们需要具备管理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教育工作。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管理理论和实践,可以掌握管理技能和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研究内容丰富多样。学生可以选择研究教育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如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教育资源管理、教育质量评估等。他们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对教育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
总之,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是对教育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的学术性文献。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和研究,可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 篇二
第二篇内容暂缺。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 篇三
摘要
:随着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创新发展,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也备受关注。笔者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教育管理队伍现状,明确指出了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供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研究进行交流和参考。
关键词
:教育管理;队伍建设;高校
近年,随着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教育管理机制正在创新进展中。高校教育管理队伍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了高校教育管理质量。高校教育管理人员队伍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是保障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变革的必要条件。
一、高校教育管理队伍现状
教育管理人员是日常教育管理主体之一,在全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运行当中起到服务和教育等作用。高等教育管理队伍设置目的就是要保障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过管理人员来执行和衔接教与学的每日发展,管理人员是主要的执行者,是高校中负责制定、规划、指导、协调的核心组织者。以服务和教育为宗旨,在教与学相关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其职能现状主要体现在服务和教育上。
1.服务现状。当前高校中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主要组织和协调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专业的发展规划、人才的培养方案,还包括学生、考务、教学、科研等诸多方面的管理工作。基于职业特点,教育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显得更强,不仅在观念上已经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更表现在实际生活中的服务实效。切实深入去感知师生需求,并及时给予解决、整理、反馈,有自主服务于社会学校、服务于师生这种意识,但管理队伍参差不齐,整体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2.教育现状。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内容紧贴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是亦师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辅助教师师德素养中突显出教育职能。这就需要教育管理工作人员,既要有正确的政治取向,也要有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更要具备行政岗位管理素质,目前在管理队伍中达标比例尚且有待提高。
二、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教育管理队伍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状调查中,存在各类教育管理人员观念守旧、缺乏专业性、团队意识薄弱、待遇差距大以及整体素质提升缓慢等问题。教育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的核心工作之一,是保障高校教育学质量的关键工作之一。为了能构建优质的教与学环境,保障教育管理工作有秩序的顺利实施,为了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为了高校转型发展,培养全面素质型人才,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能力强的新型教育管理队伍迫在眉睫。
三、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就是要进行引导、激励、学习,提升等这些过程,是为实现管理目标服务的。
1.树立科学的高校教育管理理念,明确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管理队伍要有创新精神,要树立科学的高校教育管理观,以人为本、动态管理、零距离服务等,需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和高校转型发展等理论来优化自身,认真探究解决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明确教育管理队伍发展方向,及时进行交流反馈,力争教育管理工作在每一个环节都发挥优势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智慧管理,优化管理手段,弥补队伍的不足,增强团队实力,与时俱进使管理工作效益发挥到最大,保障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
2.加强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培养力度,提升高校教育管理队伍专业素养。加大力度对高校教育管理队伍进行培训,避免一刀切式的普及性培训。新老职员要有阶梯式培训、要按人员类别和工作需求进行分组式培训、要按时效和公舆进行补充式培训。一方面积极倡导学历提升和专业拓展,另一方面鼓励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交流。教育管理人员不断学习,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学习国内外教育管理先进理念方法,与业内外同仁、专家交流访学,以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从业能力。
3.完善教育管理制度,优化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机制。完善改革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是当今教育界的热点,是高校教育管理必行过程,是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
第一,应从教育管理方法手段入手。及时构建新型的、高效的、安全的教育管理网络平台,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处理大数据信息,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和细化,以可视化、时速快、效能佳的方法手段,应用于管理制度和权责内容上,以达到队伍建设的时代性进步。
第二,要完善服务制度。这是对管理队伍提出的高标准要求。只有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才能获得更好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效果。面对高校管理对象的多元化,管理队伍也要研制多元化服务制度与之相适应。
第三,组织内部的管理机构制度也要公平公正与科学平衡,用严谨的内部专设制度来约束治理教育管理队伍,讲道德讲奉献,用专设的制度在内部使管理队伍发挥典范作用。并坚定信念,夯实团队精神,定期组织协作项目检查等,用科学的制度,打造懂管理、会管理、善管理、敢管理的优质教育管理队伍。
4.构建高校教育管理队伍的考评体系,创新高校教育管理评价机制。高校教育管理队伍考评体系是为了明确岗位职责、兼导管理效果、分配待遇公平而构建的。评价体系不能一成不变,要定期更新评价指标,建立职务职级的公平制度,考核定量要科学精准,采用立体交叉的综合评价机制来评价竞争、评价实效、评价创新。同时定期开展团队协作考评,一个优秀的管理队伍是整体团队通过协作的相互补充,绝不是单个人的突出而是整体团队的提升。因此创新评价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应是对整体团队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年龄学历等的合理布局进行分析和评价,以适应越来越复杂化和专业化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
总之,人们认真探究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可行性对策,就是要建设出一支不仅具有先进教育管理理念、有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有严谨自律道德高尚品质,有职业素养水平高超的管理队伍。整体团队应合理布局,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教育能力,进行有效管理和创新管理,在运行机制创新完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管理经验,不断优化管理队伍结构,努力打造出有魅力,有动力,有效力的优质高校教育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姜娜.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思考[J].科教导刊,2015(7).
[2]王宁.浅谈大数据视角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变革[J].知音励志,2017(3).
[3]王宁.浅谈三微网络平台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创新应用[J].新教育时代,2017(5).
[4]郑德明.关于加强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3(6).
[5]鲁洁.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路径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6).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 篇四
学校管理“品”字论
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人才”之首是“人”的素质,而科学的思维方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又是构成人才素质的核心因素,是学生能否成才的首要问题。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校长,要着眼于迎接21世纪世界性的经济、科技竞争的挑战,抓好学校管理工作,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培养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所以,在工作中我重点抓了三方面的内容:科研、质量、活动。这三方面,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构成一个稳固的“品”字结构。(管理的原理来自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而科研、质量、活动就相当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在这儿,我把它称为“品”字结构。)下面,我就具体介绍一下:
学校科研管理
一、反思
学校科研管理的重要方法论——反思。反思,思考,省察过去,着重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以励将来。也指:回过头来对往事进行深入地思考,以求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将认识、言行提高一步。“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能使我们认识问题的要害。抓住问题的实质,带动思维的发展,培养科研的意识和习惯。
回顾1984年,在邓小平 “三个面向”重要思想指引下,我校在济南市率先进行“小学和谐教育”实验,历经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来学校鉴定和验收的省教育专家一致认为该项实验达到了省内小学和谐教育实验的领先水平,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有重要推广价值。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但通过教育科研,更新了教育观念对我们以后的办学有很大的启发:
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教师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他人”,教师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性格发展有着长期、深远的影响。俗话说,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要想真正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从更为广泛意义上来说是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而科研实验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搞好科研实验,是时代的需要。
二、发展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将逐渐向真理接近。但是,在一定的社会时期里,人们不可能终极真理。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也同样如此,都要经过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认识过程,向前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的时代,知识超速积累和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正发生迅速变化,这种变化要求人们超越通常的知识序列,直接面对现代生活的要求,要求人们掌握获取最新知识的手段,独立、灵活、创造性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最经济的途径和方式适应社会。因此,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终身学习能力也成了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育部在2000年10月25日主持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我校利用闭路电视系统和古今中外经典电影,开展“电影进课堂”的实验。通过这个尝试,成功的把娱乐转化为教育教学,使学生足不出户,便能观赏自己喜爱的电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思想教育,获取知识。我校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学校和山东省首批电化教育示范学校。
同时,我校基于网络环境下开展了“九五”重点子课题“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验,该实验的成功开展,使我校的教育现代化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学校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现代技术示范学校。
学校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学校生存的立足之本。校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建立完整的质量评估体系,并且鼓励分管校长、主任及学科组长都制定各项目标,并使其发现自身活动的价值。我们根据相应的目标,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重点从内容、形式、过程、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内容 “实”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决定,“把与生命有关的外延又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之为‘终身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测试中,我们注意突出一个“实”字,即着眼于终身教育的要求,着手于学生具体能力的培养,采取层层落实,段段把关,年年提高,确保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二、形式 “活”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试的过程中,力求形式灵活多样,通过看:看试卷,听:听推门课,查:查作业,问:调查问卷,评:作业展评,赛:组织各种能力竞赛,广泛地、多层次地、全方位地了解能力培养情况。
三、过程 “严”
为确保把好质量关,有校长亲自组成质量检查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检测内容主要靠“数据管理”,要求所有人“用事实说话”。要求测评试卷不能凭经验命题,不能人为改动或凭主观臆断来解释标准。
四、方法 “巧”
方法来自于实践的积累,经验的迸发,思考的顿悟。检查小组不断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与学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分析、总结,力求方法巧妙、简明。例如检测学生语言能力时,我们巧妙创设说话的情境,营造说话的氛围,真实地再现了学生语言表达水平。
在质量管理中,通过抓能力测试,能帮助我们了解测试效果,反馈教与学的综合信息,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教学要求,保证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而我校也连续14年被评为山东省精神文明单位,并成为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
学校活动管理
学校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提供广泛的经验世界的可能性。经验也是学习,而且是更好的学习。一所学校,如果不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经验生活的机会,它就不可能使他们真正地成为未来的人才。“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道理就是如此,我们非常重视活动育人:
1、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多年来我校一直在师生中开展学“五知”做“五小”这一特色教育活动(五知,知悠久历史,知灿烂文化,知国情大事,知民族精神,知英雄模范;五小,做爱中华的小学人,讲文明的小公民,爱学校的小主人,爱集体的小卫士,孝父母的小帮手)。活动使学生既了解了祖国历史上的荣与辱,又看到了祖国今天的发展与振兴,从而更加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使命。
2、学会共同合作活动
“手拉手”活动自1990年起也已开展多年,学校大队部先后与蒙阴县孟良崮完小、微山县共青希望小学、济阳县唐庙中心小学结成手拉手对子,队员之间书信交流,假期互访,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活动期间,捐赠衣物万余件,为省红领巾学校捐款七千余元,在“存上压岁钱,救助小伙伴”活动中存款近十一万元。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了解他人,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多样性和依存性。学生在认识他人的基础上,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增进了了解,消除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独生子女的负面作用。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 篇五
一、工商管理专业行业嵌入与创业整合的意义
1.行业嵌入提升学生的行业适应性,实现就业平滑过渡
通过行业嵌入,促使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授课内容、讲授方式、社会实践等各项教学活动更好的贴近企业实际运营的行业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动态,洞察行业发展趋势,把握行业发展特点,将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行业适应性,便于学生就业时实现校园与企业的平滑过渡,从而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创业整合贯通学生的管理模块知识,避免职能管理的条块分割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长期以来采取的管理流程和职能模块的分割,细分化的课程结构虽然使学生能更深入了解不同管理模块的专业知识,但是却忽视企业管理本身的整体性,各职能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更为符合未来管理的发展实际。创业整合将整合各个职能模块的管理知识,突出综合管理知识的实践性,将贯通学生的管理职能理论知识,模拟管理实际的环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基于行业嵌入与创业整合的工商管理教育新模式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构,要以行业嵌入为基础,通过创业整合融会贯通学生的知识模块,不断提升学生的行业适应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行业环境分析与行业战略定位
学院或系部应该审视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优势,譬如教职工关注的行业分布或者以往从事的行业,同时结合对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形成学院的行业定位战略。在定位战略的指导下,有选择性的长期保持与这些行业的社会联系,加强与这些行业的企业的深度合作,派遣教职工在这些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加强对这些行业的科学研究,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行业企业,逐步形成工商管理专业的行业特色。
2.课程教学环节的行业嵌入
(1)工商管理基础课程的行业嵌入该模块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经营管理理念为目的,强调学生对管理类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基本知识的融会贯通,并能够灵活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必要的基础理论功底,是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前提,能为学生掌握各项管理技能打下基础。在这一部分当中,还可以通过行业导向的嵌入,引导学生关注某行业、研究某行业,提高他们对某行业的热情,在专业教师方面,也可以形成以行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
(2)工商管理职能管理模块的行业嵌入在该模块为了充分体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应该拓宽专业口径,丰富课程设置,加大主干类专业课程力度,培养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等各职能人才。在这部分课程教学当中还可以根据各行业的动态来做适当的课程行业内容调整,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各行业的趋势。学校可以根据各行业的国际化需求及其特色,顺应与学校联系紧密的企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培养集专业知识、经营、管理、文化、语言于一身的全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竞争优势。例如,可以根据各行业的企业文化,开设企业文化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问题识别意识,CIS策划技巧等,从文化角度增强毕业生的行业适应性,为今后更好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通过开设《战略管理》课程,提高学生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了解各行业发展的态势。
(3)工商管理选修课程模块的行业嵌入该模块是根据社会需求,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确定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灵活教学模块。目的是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这种“活”模块的教学方式,使课程体系真正具有较大的柔性,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但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公共选修和实践教学的比例都普遍偏低。这样,可供同学们选择的课程范围非常的窄,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同小异,不能满足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因此,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本科培养期,可以从同学们感兴趣的行业出发,从行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着手,开设各种选修课,尽可能早的给予学生寻找兴趣爱好的机会,挖掘他们的潜力。
3.专业实践的行业嵌入
(1)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业嵌入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过程中必须突出其实践性,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校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全能型人才。但我国当前对学生课余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较小,覆盖面也非常窄。因此,我们应该从校、院、系、教师等多层次加强对学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通过制定各种办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可以积极争取与行业相关的企业的协助,也可以结合导师的课题项目进行研究,支持学生参与各种专业调研活动以及各种企业兼职活动,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尽快地融入社会。
(2)毕业实习的行业嵌入行业企业的实习教学,能使学生在体验行业企业的文化氛围时,发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学会取长补短。毕业实习是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践的,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体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团队意识,提高个人的交际能力,能为其毕业后进行就业和创业奠定思想和业务基础。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毕业实习不能简单地走过场,敷衍了事。学校要提供与行业方向有关的实习单位,并且要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中去。作为学生,应该好好把握毕业实习机会,巩固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准确的自我定位。
4.专业教育的创业整合
通过“虚拟创业”实现知识整合。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各模块知识贯通,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增设“虚拟创业”课程,具体内容包括创业课程、创业计划写作、创业大赛。同时可以安排学生深入创业企业观摩或实习,鼓励学生将制定的创业方案进行实践,从而在获得创业体验的同时达到各模块知识的整合。
三、结束语
随着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边界日益模糊化,工商管理专业的“通识化”和“模块化”的教育模式面临越来越多的调整。高校应加强与外部行业系统的融入与交流,从“结构嵌入”与“关系入”的路径嵌入行业知识,从而让工商管理专业更容易适应各具特色的行业。同时“模块化”的专业教学导致学生难以融合被分割的专业知识系统,必须增加“整合”环节,同时促使虚拟创业实践,整合各个职能模块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 篇六
摘 要:
讨论了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队伍与教师队伍同等重要的理论意义,提出了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新理念,强调了高校教育管理专业化的重要性及教育管理专业化队伍的素质要求,阐明了教育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
高校专业课程的考评工作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考评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仅要考核教育工作者、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还要考核他们的综合素质,包括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等。高校专业课程的考评工作的宗旨就是促使教育工作者由单纯地传授知识要点转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得考试成为继续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检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科学合理的教育考评工作的进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有助于优秀教师的工作得到充分肯定,加强高校专业课程教育考评工作的管理有助于促进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利于高校的迅速发展。由此可见,课程考评工作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在,各大高校已经对专业课程教育考评工作做出一系列的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各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这些改革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宁波大学的陶燕丽曾经提出开展法制化、专业化、人性化等专业课程考核措施,但是这些措施都只是针对某一课程而制定的,并不能普遍用于高校的所有专业课程的考评工作中[1]。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根据专业课程考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课程考核工作做出更专业的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考评工作的改革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考评的现状分析
对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考核工作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而目前课程教学质量考核工作的滞后也影响了高校整体改革、发展,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考核工作存在的弊端,并分析了造成这些弊端的具体原因,以便相关工作者提出科学有效的改革、管理措施,进而提高高校专业课程教育质量,促进高校迅速发展。
(一)根据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考评工作现状的分析可知,高校专业课程的考评工作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1.相关工作者对教学质量考评目的存在误区,导致考评手段不科学。大部分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的考核仅仅注重知识要点掌握程度的检测,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检测。当前的课程教育的考评等同于传统教育中课程结束时的考试,对于教师而言,这只是学生的评定成绩,对于学生来说,教学质量的考评只是获取分数,拿到证书、文凭。错误的考评目的、不科学的考评手段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得教育质量的考评工作大打折扣。
2.教育质量的考评手段相对比较单一。当前的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考核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闭卷考试多,笔试多,一次终结考试确定最后成绩多,答案唯一的题目多,理论性考试居多,等等,这些考评方式助长了不良学风,在这种考评模式中,学生的记忆力成为考试是否成功的关键,降低了教学质量。
3.相关工作者对学生学籍的管理不科学。很多高校的教育质量的'考评成绩仍旧采用百分制,对于考试不及格者实行补考。这些都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降低了教学质量。
(二)专业课程教育质量的考评工作还存在其他不足,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根据调查找到以下几点原因:
1.高校教务管理体制相对比较呆板。很多高校的专业课程的考评工作都是由高校的教务管理统一制定,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并没有自主权。呆板的教务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育质量考评的改革,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更对高校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2.缺乏教育质量考评改革创新的勇气及信心。很多高校的课程考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相关工作者花费更多的精力实践、探索,很多工作者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不敢冒险改革现有的考评措施。
3.动力不足。传统教育质量考评的积淀使得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已经接受并认同这种考评方式,所以,他们觉得没有必要改革,缺乏考评改革的动力。
二、高校专业课程骄傲与质量考评管理的思考
传统的课程考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相关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科学的专业课程的考评模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率[3]。
(一)大部分高校应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教育方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在考评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还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育质量。
(二)改革考评手段,实行多元化的教育质量考评模式,促进良好学风的积极建设。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多元化的考评模式。争取将教育质量的考评工作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良好学风的建设。
(三)改革教育质量考评的内容,增强考评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专业课程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特点设置不同的考评方式,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学生的考评内容,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奖励政策,调整现有的学籍管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教育的大力支持,而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考评管理作为检测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更应该从根本上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高校应该改革现有的考评模式,做好考评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