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卫觊和卫瓘的书法文化探析论文 篇一
在魏晋时期,卫觊和卫瓘是两位备受称赞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对卫觊和卫瓘的书法文化进行探析,以展现他们对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贡献。
首先,卫觊的书法作品以秀丽清秀著称。他擅长楷书和行书,笔势流畅,构图独特。卫觊的书法作品注重形神兼备,注重字形的规整和结构的完美。他在书法创作中追求自然和谐的美感,以及文人雅致的品味。卫觊的书法作品既有一定的创新性,又保持了传统书法的基本特点,展现出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入理解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其次,卫瓘是一位主张创新的书法家。他擅长草书和隶书,书法作品富有个性和创新性。卫瓘的书法作品追求自由奔放的艺术表达,笔势豪放,构图灵动。他在书法创作中追求意境的表达,注重笔势和墨迹的变化,以及对字形的个性化处理。卫瓘的书法作品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创造力,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魏晋时期,卫觊和卫瓘的书法作品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对当时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们的书法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华和艺术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和风尚。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文人的情怀和人文关怀,对当时的文化氛围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卫觊和卫瓘是魏晋时期备受推崇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而且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他们的书法文化进行探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同时也为我们当代的书法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魏晋时期卫觊和卫瓘的书法文化探析论文 篇二
第二篇内容
魏晋时期,卫觊和卫瓘是两位备受赞誉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享有盛誉,而且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卫觊和卫瓘的书法文化进行探析,以展示他们对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独特贡献。
首先,卫觊的书法作品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他的书法作品注重字形的规整和结构的完美,展现了他对传统书法艺术的敬仰和追求。卫觊的书法作品洋溢着文人雅致和古典之美,充分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其次,卫瓘的书法作品体现了他对创新的追求和个性化的表达。他的书法作品笔势豪放,构图灵动,展现了他对自由奔放的艺术追求和独特见解。卫瓘的书法作品注重意境的表达,追求墨迹和笔势的变化,展现了他对创新的追求和个性化的艺术表达。
在魏晋时期,卫觊和卫瓘的书法作品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对当时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的书法作品既反映了个人的才华和艺术追求,又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思想和风尚。他们的作品展现了文人的情怀和人文关怀,为当时的文化氛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总之,卫觊和卫瓘是魏晋时期备受推崇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在当时享有盛誉,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他们的书法文化进行探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同时也为我们当代的书法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华和艺术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和风尚。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文人的情怀和人文关怀,对当时的文化氛围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魏晋时期卫觊和卫瓘的书法文化探析论文 篇三
魏晋时期卫觊和卫瓘的书法文化探析论文
摘要:卫恒、卫铄作为卫氏书派后期的代表人物, 不仅在书法实践中踵继卫觊、卫瓘等卫氏前人的各体书法, 还在书法理论上有极为突出的建树。同时, 二人更以精深的古文学养和特色化的书法文化涵养彰显出卫氏书法的传统文化特色。
关键词:书法; 卫恒; 卫铄;
魏晋时期, 社会政治环境比较动荡, 老庄思想的传播、佛教道教的发展, 特别是曹操贵刑名、曹丕慕通脱、曹植崇玄虚, 使两汉正统儒学渐趋衰微, 故而思想艺术界呈现出多元争鸣的景观。而同曹魏政权密切相关的山西卫氏, 则在书法文化领域呈现出独特的风姿。
一、卫恒书法文化探微
卫恒 (?-291年) 字巨山, 卫瓘次子, 西晋书法家, 是卫氏书法文化后期的代表性人物。卫恒善诸体书法, 尤善古文、草书、隶书。据唐张怀瓘的《书断》载, 卫恒精于多种书法字体, 颇有卫瓘遗风。据南朝袁昂的《古今书评》、唐李嗣真的《后书品》载, 卫恒书法风貌既得张芝的刚健之骨, 又得轻巧流转之风, 可谓刚柔相济, 且更以柔美见长。除了善写常规字体, 卫恒更创散隶书。据唐韦续的《五十六种书》、唐张怀瓘的《书断》载, 卫恒在继承蔡邕飞白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其书妙在飞白与隶书之间, 而更近飞白。就具体的书法作品而言, 《淳化阁帖》收录了卫恒的草书《一日帖》, 书风与卫瓘的《州民帖》比较接近。
卫恒有着较为全面的书法文化修养。以其着述《四体书势》为例, “书势”一词主指字体的生动形态, 兼涉笔势、技法方面的要求。第一, 卫恒有着较强的艺术理论体系建构能力。在卫恒之前, 对书法的研究只囿于单题专论, 基本上是零散的碎片化研究, 缺乏宏观系统的综合研究。而卫恒高屋建瓴, 首创以字体研究书法史的模式, 全面研究了四种字体的起源、流变、代表书家、字体的审美艺术特征, 为我国的书法史论构建了最早的框架和宏观体系, 堪为中国书法通史的建构人之一, 其对后世书法史论的撰写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 卫恒有着朴素唯物的艺术发生观念。和前人神秘主义的文字起源论相比, 卫恒秉持客观实用的观念。他认为, 文字可以协助治理万事万物、制定法规制度, 帝王典章藉以宣告, 质朴的、华美的文章得以存世。在卫恒看来, 文字是出于多种实用功能的需要, 受鸟迹等大自然现象的激发, 进而兴思联想最终创制出来的。这种唯物的艺术发生观念在魏晋时期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 卫恒有着当随时代的艺术发展观念。汉晋时期, 以赵壹为代表的保守派普遍认为文字为天象所垂、河洛所吐、圣人所造, 文字当万世不易, 他们激烈批评时人废弃仓颉、史籀而师法杜度、崔瑗的行为。但卫恒却在《隶势》中认为, 篆书转变为佐隶是历史的必然, 废除那些繁琐的文字, 依从简便、易行的文字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正是顺应了文字自然简化的过程, 所以隶书的用途更加广泛, 文字的体貌气象更有风度。他在《草势》中进一步认为, 写佐隶确实是去除了旧体字, 但草书的写法又进一步简化省略, 省时省力、功效更高。
第四, 卫恒有着较为明确的书法文献史料载录意识。前代的书法史论, 无论是赵壹的《非草书》, 还是蔡邕的《笔论》, 抑或成公绥的《隶书体》, 不免失之空泛。而卫恒的《四体书势》则有意记录大量书法史料, 如字体史料有科斗书、汲冢书、籀书、秦文八体、王莽六书等丰赡的资料;书法承传史料有邯郸淳师曹喜, 韦诞师邯郸淳, 钟繇、胡昭师承刘德升, 毛弘师承梁鹄, 姜孟颖等四人师承张芝等可贵的师承线索;书家个人书风史料有梁鹄善写大字, 邯郸淳善写小字, 杜度书体微瘦, 崔瑗、崔寔结字稍疏, 张芝结体精巧等内容。仅一部《四体书势》涉及的历代书家就有近40位, 此外还有大量书法逸闻, 这些珍贵的书法史料成为后世书法史论的重要引证来源。诸如北朝王愔的《古今文字志目》、南朝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南宋陈史的.《书小史》、明陶宗仪的《书史会要》等着作, 对《四体书势》的参引转述是显而易见的, 足见卫恒对中国传统书法史论的积极影响。
卫恒长于古文修养。据张怀瓘《书断》载, 卫恒善“古文”。所谓古文, 依照启功《古代字体论稿》来看, 广义指小篆以前的所有文字, 狭义指秦之前写本书籍中的字, 尤其是秦之前所写经书的字。据《晋书》卷三十六记述, 卫恒在《四体书势》中撰写了关于古文的专题史论《字势》。该专题作为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的字体书法史论, 开启了古代文字书法研究之肇端, 直接彰显出卫恒渊博精深的古文字修养。该专题由叙文和赞词组成, 述评古文的起源、流变、轶事和艺术特色。叙文先述文字之肇作, 次叙汉字之六义, 接着卫恒进行有针对性的述论。卫恒特别提到, 在西晋时期古文得到复兴, 此时的古文辞章璀璨闪耀, 能根据声音会意, 依照方法比类事物。卫恒用大量的骈偶句式模拟古文的字势, 其中使用日、月、云、星、禾、山、虫、鸟等大量意象, 描摹古文复杂奥妙的体态, 开启了古代象喻论书的先河。卫恒以势和体均为基本原则, 描摹古文更为复杂多变的笔法, 从起笔到运笔, 直到收笔, 方圆曲直、各尽其形。这些古文或奔放恣肆, 或婀娜细密, 既可远观又可近察。最后, 卫恒给予古文以极高的历史地位, 他认为古文是六艺的先导和典范, 而籀文、篆书是其子孙, 隶书、草书是其曾孙玄孙, 察看其物象可以引发情思, 但情思不是言辞可以表达出来的。该文留存了众多有价值的史料, 纵述近2000年的古文字书法史, 评论恰切, 显示出卫恒精深的古文字修养。
二、卫铄书法文化探微
卫铄 (272-349年) , 东晋女书家, 江州刺史江夏李矩 (《晋书》记载有两位李矩, 另有汝阴太守平阳李矩) 之妻, 中书郎李充之母, 为卫展妹, 史称卫夫人。卫铄善书法。据《晋书》卷九十二记述, 在极重家学的魏晋时期, 李充擅长楷书, 能得钟繇、索靖书法之妙, 当有其母卫铄书法教育之功。据《晋书·王羲之传》载, 李充与王羲之交好, 且参与了书法史上著名的兰亭修禊盛会, 足以说明李充不只文章义理超过时人, 且书艺高超, 这与卫铄的教育显然不无密切关系。卫铄曾教授书圣王羲之书法, 王羲之15岁之前主要跟从卫铄学习书法, 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以钟繇法度见长的正书。卫铄以自己特色化的书法教育方式塑造了早年的王羲之, 其当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
据卫铄私人书信《与释某书》记载, 她除了正书亦善草书, 尤其擅长严整规矩、合乎章程、适于章奏的章草。对卫铄书艺的正面评价, 史籍更众, 有梁庾肩吾的《书品》、北朝王愔的《古今文字志目》、唐李嗣真的《后书品》、唐张怀瓘的《书议》《书估》《书断》、清周星莲的《临池管见》等史料, 诸史料对卫铄书艺极尽褒扬之能事。北宋初年的《淳化阁帖》收刻有写在卫铄名下的《和南帖》, 为整饬典雅的正书风貌。卫铄作为南朝以后书法史论中的重要人物, 能踵继钟繇的法度, 扬正书之特长, 是关联钟繇和王羲之的枢纽人物。结合相关材料, 其书名大盛, 不在西晋, 当在其学生王羲之书法名世的东晋之后。
卫铄善书法理论。其世传《笔阵图》一篇, 旧题为卫铄撰 (权威书籍《历代书法论文选》即收其为卫铄名下) , 后众说纷纭, 或疑为王羲之撰, 或疑为六朝人假托。退一步说, 该书即或非卫铄所撰, 也不关键。其实, 《笔阵图》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以魏晋六朝的审美视野观照了书法, 而卫铄作为魏晋六朝书家之一, 必受时代精神之熏染, 所以卫铄对书法的看法应与时代同步。也就是说, 《笔阵图》和卫铄相关。《笔阵图》可谓最早的书法教育史料, 其文凡500余字, 言浅意深。第一, 扼要介绍书法的基本知识。文章主要涉及笔墨纸砚的遴选、执笔高低、落笔力度、初学对象选择、楷书的七种笔法、六种用笔法等相关内容。第二, 极大地提高了书法的价值和社会地位。卫铄认为, 不仅要懂得书法之理, 更要了解其源流地位。如果说曹丕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观念昭示了文学的自觉时代, 那么卫铄的上述观念则昭示了书法的自觉时代。第三, 强调师古继承、学闻广博的理念。卫铄认为书法要有所本, 不能像时人那样只凭个人兴趣背弃书道, 而《笔阵图》七条正是承继李斯《笔妙》增删润色而成;书法还要学问赅博、闻见广多, 反之则耗费精神、欲速不达。第四, 提出意先笔后的书法创作原则。她认为, 心和手如果不能协调配合, 先落笔而后构思, 则不能写出好的作品;反之, 如果执笔得当, 能够做到离笔头高而执笔紧致, 主观构思在先而落笔在后, 则能写出好的作品。第五, 推崇多力丰筋的书法品评标准。卫铄特别强调力, 她认为推送点画须尽全身之力, 力是书法的重要前提条件。随后她辩证地分析了骨、肉、筋三个概念范畴的内涵和审美特点, 强调力与筋的辩证组合, 认为无力无筋是书法的大忌, 要极力避免。
三、魏晋卫氏书法文化的影响
魏晋卫氏书法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卫氏书法文化首先对王氏等晋王朝的大家族产生了较为直接的影响。据齐王僧虔的《论书》、张怀瓘的《书断》、元郑杓和刘有定的《衍极并注》等资料, 卫氏与王氏世代有着密切联系。王羲之父亲王旷得以将卫法传授王羲之, 如此代代相传, 卫法就成为王氏一门的世传家法。可以说, 在王羲之、王献之主流书风尚未成熟之前, 王氏家族基本上是师法卫氏书学的。除了王氏家族, 卫氏书法文化还对郗氏、庚氏等晋王朝的大家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不止于此, 卫氏家族对中国书法的整体进程也有积极的影响。据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等资料, 北朝的著名碑刻几乎都是卫氏书法的继承者。卫铄为王羲之书法的启蒙老师, 卫法通过王羲之又影响了南朝书法, 褚遂良、薛稷、柳公权、沈传师等唐代书法家亦为卫氏书法的继承发扬者。一言以蔽之, 山西魏晋卫氏堪为统合南北的书学大宗。
参考文献
[1]启功.古代字体论稿[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9.
[2]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4.
[3]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
[4]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 1958.
[5]贾起家.卫门书派研究文集[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2.
[6]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7]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