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探究论文【精彩6篇】

时间:2011-03-04 04:21: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探究论文 篇一

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音乐艺术教育逐渐被重视起来,被视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音乐艺术教育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通过学习音乐理论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自己的艺术情操和审美情趣。此外,音乐艺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其次,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音乐艺术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参与音乐创作和演出,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自信心和责任感。此外,音乐艺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绪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学习音乐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最后,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耐心和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和演出,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此外,音乐艺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创业能力。通过学习音乐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艺术教育资源,努力培养更多具有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探究论文 篇三

  【摘要

】: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激起高校教师对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

】: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意义与作用;研究

  0.引言

  隨着社会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的思想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强调要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更要重视高素质以及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培养。在这一教育过程中,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作用突显,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能有效地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对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以及作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

  在高校通过音乐艺术教育或者开展公选课的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这有利于增长学生对艺术知识以及音乐理论的学习,增长学生的求知欲望。就音乐教学而言,教师懂得如何欣赏音乐,如何熟读歌谱,并从中体会到轻音乐、交响乐以及其他类型的通俗音乐所带给自身的力量。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需求比较多样,其脑子里也并不是只有英语单词、高数知识等相关内容[1]。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在生活中去获得艺术的营养成分,能在抽象思维之外获得更多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及形象思维都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都不可或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人生才能更加的绚丽夺目。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主张的六艺之中就强调了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孔子也亲自实践,并虚心地向专家请教。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要求其在乐的基础上学习仁义,最终达到最高的境界。音乐能有效地完善学生的情操,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音乐教师在众多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提升音乐教学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突出音乐艺术教育的作用。

  2.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所存在的问题

  2.1音乐艺术教育不够重视

  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经过许多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就目前来看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音乐艺术教育对于许多家长和学校作为上得名校的加分工具,音乐艺术教育并未将学生作为艺术人才的高度来培养,音乐艺术教育局限于音乐专业小众化教育圈。曾有专家对高校学生音乐素养的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高校学生都肯定了音乐艺术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如图一和图二高校音乐艺术课程的课堂情况),但其中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喜爱音乐,极少数的学生对音乐专业知识有着一定的了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单单是学生兴趣取向的问题,更多的是学校和社会对于音乐艺术价值的不重视,传统教学理念对于音乐艺术的轻视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发展。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2.1音乐艺术教育投入不足

  由于高校对于音乐艺术教育的不重视,加上许多高校本身收到资金的限制,使得许多高校在音乐艺术教育方面的投入远远不足。目前,除去一些音乐艺术的专业学校外,大多数非艺术类院校对于音乐艺术教育的不重视已经成为高校的一种常态,加上许多高校主要将资金用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建设当中,对于高校自身音乐艺术设施和师资力量方面的投入大大不足,虽然许多高校都在提倡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等综合素质,但投入的不足破事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发展只流于形式,根本得不到实质化的发展。

  2.2音乐艺术课程设置不当

  大多数高校由于教学投入的不足,加上本身对音乐艺术教育的不重视,使得许多学校在音乐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方面不当。在课程上,大多数学校的音乐艺术课程不当一方面表现在课程较少,另一方面表现在课程关联性小。课程较少使得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非常困难,教师要必须非常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较多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得不对音乐艺术课程中许多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学生学到的音乐艺术知识也就极其有限,长此以往高校音乐艺术根本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另外,许多高校对于音乐艺术相关课程的设置关联性小,学生学的音乐因数知识跨度太大,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致使学生音乐艺术素质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

  3.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3.1音乐艺术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趣

  音乐是人精神世界的营养品,通过音乐艺术教育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音乐教育不能采用说理的方式进行,其更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不断地熏陶以及感染最终达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德国一位比较著名的科学家曾经说过,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并不是关注音乐本身,而是重视对精神的探讨,他认为音乐是人的情感自然流露出来的东西。在人的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高校教育中缺少了音乐艺术教育,那么,这种教育就变得不完整。学生没有音乐审美意识就称不上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由此可见,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具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精神生活中所必备的东西。在一次学校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高校学生都喜欢音乐艺术教育,其也希望能开设更多的音乐艺术教育课程。这对于深化学生的思想品格,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对于美化学生的心灵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不是能用语言所能传达出来的。

  例如:《命运交响曲》这首音乐,其被誉为命运的敲门声。在让学生欣赏这首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命运的敲门声,并从中体会到作者与命运抗争的力量。音乐将声音与形式融为一体,其中包含着音乐家对生命的理解与感受,并通过声音传达给学生。通过这种艺术教育形式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得人们的心灵得到美化。

  3.2音乐艺术教育促使人身心健康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分支,音乐能给予学生美感以及幸福的真实触感,透过声音能对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其能给人带来美的精神感受,促使学生产生一个良好的情绪。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其能无形之中感染人,促使人向善向美,促使人们的精神境界更加高雅或者振奋[2]。首先,音乐会带给人轻松、愉快以及缓解压力的作用,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显然,音乐艺术教育会较大程度地影响人的心理。就目前而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学生在毕业之后也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学生需要具备一个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去承受这些压力。人的物质生活的提升,人的需求也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温饱上面,其更需要人心理健康,形成一个高雅的生活形式。通过音乐艺术教育,这为学生走向音乐打通了一个通道,学生可以走进音乐,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接受精神的洗礼。在接受音乐教育过程中,学生会无形之中变得更加开朗和大都,拥有善良以及向上的品质。有音乐教育家认为:音乐是伴随人的一生而不可缺少的东西,没有音乐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3.3音乐艺术教育丰富人的想象力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刺激人的感官,促使人感受到音乐的美。而这种美的产生是需要人联结生活区想象的。人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感受美,这是美感是人们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人们在欣赏音乐时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联想以及艺术想象,长此以往,人们便会形成这种能力[3]。音乐艺术教育促使人的思维更加活跃以及灵敏,将人们塑造成为一个想象力更加丰富的人。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显然离不开以美诱人以及以情感人的方式,促使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真谛。例如: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开展“钢琴比赛”、“歌唱比赛”以及“校园歌手”之类的节目,在这种音乐活动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以及独立性,学生可以自编自导以及自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促使自身的创造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最终满足自身的表达欲望。

  3.4音乐艺术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给予学生更多地接触音乐的机会,这有利于学生直立的开发,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法国雨果文学家就曾经说过:数字、文字以及音符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重要钥匙。就自然科学而言,其更加重视培养人们的抽象思维,让学生联想去将事物的真实面目揭示出来,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发展。而通过音乐训练,其能促使学生左脑以及右脑均衡性发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力。音乐歌词中包含着很多诗情画意的东西,具有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有利于丰富人们对生活的认知,接触到更多广阔的思维方式。当学生接触更多的音乐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避免机械地唯物主义思想,能进一步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宽度,能更加灵活地应用知识。

  3.5音乐艺术教育具有教化以及感染人的作用

  通过开展音乐艺术教育,其能塑造人完美的人格,促使全民的素质进一步提升。在很久之前,我国名人就已经意识到音乐教育具有教化人的作用了。音乐教育的三大功能主要包括:教育、净化以及精神享受。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也非常重视音乐教育的作用,充分地发挥音乐艺术教育培养人以及陶冶人的作用[4]。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充分表现了音乐艺术教育是有利于提升全民素质的。音乐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时具有时代性意义的,其中涵盖了深刻的民主审美观念,属于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例如:《黄河大合唱》这音乐就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以及勇敢勤劳的精神状态,将我国人民勇敢反抗外国侵略者的状态充分地刻画出来。在欣赏这首音乐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热情也会被激发出来,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由此可见,音乐艺术教育具有教化人以及感染人的作用。

  4.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措施

  4.1提高高校对于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首先,高校必须认识到,随着社会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音乐素养又作为学生未来学生综合素质的一大体现,提高高校对于音乐艺术教育的成都,真正落实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相关举措,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关系到高校顺应时代的发展的变革。

  4.1加大高校音乐艺术教育投入力度

  为了保障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举措的落实,首先应加大各大高校应对音乐艺术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音乐艺术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等两方面突然。首先,加大对于音乐艺术教育设施的资金方面的投入,保障音乐艺术教育相关教学设施配备齐全能够满足本校学生的使用;其次,还必须加大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选用音樂专业素质过硬的专业性音乐人才,定期对高校音乐艺术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教师素质有助于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4.2合理设置高校音乐艺术课程

  在高校音乐艺术课程设置方面,首先应适当增高音乐艺术必须课程课时量,增加音乐艺术选修课程的种类。其次保障多种音乐艺术课程的关联性,满足学生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艺术课进一步的发展探索的需求。

  5.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艺术教育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其想象力以及创造性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师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充分意识到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以及作用,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虎.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4(3):61-62.

  [2]李琴.浅谈音乐艺术教育在高校美育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6,27(36):243-244.

  [3]刘玉蓉.音乐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作用[J].高教研究,2017,21(1):58-59.

  [4]刘宇.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作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6,28(15):67—73.

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探究论文 篇四

  摘要

:

  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的探索,着眼于社会进行内在文化层面、人文层面、民族传统层面的艺术性特征挖掘。通过感受社会和谐音符体现出的内在美,形成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性特征的体验过程,为提升高校音乐教育的心理素质影响力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传统音乐教育艺术特征探寻角度来看,关注的重点在于古典与传统两个层面,而内在的人文性、民族性、文化性艺术特征的探索不够全面,形成的学生素质教育以及影响作用不够明显。在素质全面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性特征的挖掘应面向社会发展环境、社会文化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提升素质教育的内在艺术品质与内涵。

  关键词

: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艺术性特征;构建方向

  面对内在艺术性特征的挖掘渠道的尖锐问题,通过音乐风格以及音乐文化的内涵角度来看,音乐的艺术性特征体现在民族性、文化性与传统性等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是从社会层面中表达出来的,成为当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全面探索艺术性特征的挖掘应立足于社会层面,从民族、人文、地域性艺术特征感知社会音符,最终形成音乐文化艺术性特征的体验过程。这既是现代高校音乐教育立足社会美,进行内在人文性、民族性、文化性、传统性艺术特征的深化、挖掘的根本路径,也是全面发展学生内心情感素质、人文素质的关键。

  一、文化层面的艺术性特征构建作为新目标

  音乐与文化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的艺术特征具有较强的社会性。高校音乐教育中针对艺术性特征的探索应围绕社会环境进行科学构建,探索音乐文化内涵的艺术性特征、音乐文化风格的艺术性特征等方面,促使高校音乐教育能够关注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全面提升艺术性特征的品质。这既是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新重点,也是艺术性特征挖掘与探索的全新目标,为音乐教育的艺术性内涵的深层发展提供文化层面的推动作用,满足现代高校音乐教育对社会文化、人文、环境全面关注的新要求[2]。

  二、民族传统性艺术特征作为挖掘的新重点

  1.传统民俗特征的艺术性的表现形式

  传统民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民族性与传统性艺术特征较为明显。从音乐角度来看,传统民俗音乐主要体现出古典的艺术气息,同时伴随着民族精神与民族气魄,诠释音乐的传统性艺术特征。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中针对艺术性特征的深化与挖掘,传统民俗特征应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俗音乐所彰显出的艺术氛围、艺术情感更具多样性,能够阐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们关于音乐的理解,表达出人们对于社会发展现状的内心情怀。结合高校音乐教育的整体发展形势,艺术性特征的探究注重于民族、传统两个方面,促使高校音乐教育能够成为高雅艺术的代表,间接引导学生理解高雅艺术的意义。而传统民族特征中体现出的是民间音乐具有的通俗而不低俗的艺术内涵,将其作为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体会的全新重点,可以推进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的多元融合与发展之路建设。

  2.地域性音乐特色艺术性特征的融合

  地域性音乐特色表现出地域风情以及地域人文,能够客观表达不同地域的社会发展现状。从地域性音乐的整体特征来看,音乐风格往往体现出欢快、激情、沉稳等特征,客观展现地域人文情怀注重的方向。高校音乐教育总结地域性音乐特色,并将其内在的人文艺术特征进行总结、划分,确立音乐教育中的艺术特征的融合与发展。为音乐教育带动学生人文认知视角的全面形成,提供多元性人文艺术特征的保障作用,学生不断加深音乐的理解[3]。不同地域的人们关于音乐的理解角度存在不同,内心的追求能够在音乐中得到体现,在抒发自身情感的同时,表现出关于社会环境的赞叹,,因而地域性音乐所蕴含的艺术性特征集中表现在社会人文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高校音乐教育和地域性音乐特征积极引导和优化学生社会环境与社会人文的认知心理,紧密融合内在的艺术性氛围,促使学生感知社会艺术的观点、能力的不断强化。推动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探索能够面向社会、面向环境、面向人文特征。

  3.民族音乐内涵的艺术性特征的渗透

  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给当代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积累深厚的基础。从艺术角度来看,其内涵表现出的艺术性特征更为明显。民族音乐集中体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并且表达出民族意志与民族追求,作为现代音乐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高校音乐教育发展面向素质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提供明确艺术特征的引导与挖掘方向。针对民族音乐的基本内涵,将民族精神的体现、民族情怀的表达、民族梦想与民族追求的心理作为重要结合点。积极融合、渗透音乐教育的精神、情感陶冶等艺术性特征,促使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素质引导与发展的方向性更为明确,造就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理念的艺术性品质。针对民族音乐内涵具备的艺术性特征,将民族情怀的培养、民族精神的深化、民族梦想与民族追求心理优化作为教育新重点,促使民族音乐教育内涵的艺术性视角能够得到广泛认知,最终将民族音乐中体现的民族情怀发扬光大,成为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深化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标志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品质全面提升。

  4.民族传统音乐的语言艺术特征的体现

  素质教育作为现代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强调教育过程中的引导性要素进行深层构建。民族传统音乐中表现出的民主性、传统性艺术特征较为具体,蕴含的古典优雅、庄重大气的艺术内涵较为直观,音乐蕴藏的语言艺术特征更为清晰。在传统民族音乐中,语言具有的基本艺术特征在于押韵,并且还伴有情感语言的深层表达,促使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4]。而在民族传统音乐的语言艺术性特征中,能够充分体现民族内心情怀及民族精神的渴望与需求,音乐风格往往体现于恢宏大气和婉约古典两个层面。高校音乐教育融合民族传统音乐的语言艺术性特征,深层探索音乐教育的语言艺术,促使音乐语言引导学生艺术性心理认知程度的作用更为直观,满足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发掘与体验新目标和新要求。这是从微观角度认知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艺术性特征的关键,诠释民族传统音乐教育的艺术性内涵,有助于音乐教育的品质化发展,为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和谐音符成为高校音乐教育艺术特征构建的新方向

  1.“和谐美”作为艺术特征体验的主体方向

  社会“和谐美”的心理体验,作为高校音乐教育艺术特征表达的重要方向,同时作为高校音乐教育艺术内涵深层挖掘的关键点。这不免让很多教育工作者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和谐美”具体定义是什么?就字面而言,“和谐”就是社会环境中各项因素保持积极促进、全面融合,进而促成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循环发展[5]。高校音乐教育将社会和谐构建为重要的发展理念,全面挖掘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性要素,涉及人文因素、生态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因素等多个方面。积极拓展音乐教育中的“社会美”的认知视角,打造高校音乐教育素质发展新要求与新目标。针对“和谐美”的艺术特征体验的主要内容,以社会生态和谐体验、社会人文情感体验、社会多元文化氛围体验为主要方向,推动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立足社会发展环境,系统引导与激发内在美的艺术欣赏视角。这是有机深化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的重要观点,发挥音乐教育的内心、思想、意识真实引导作用,优化过程更为明显[6]。

  2.“人文美”表现出艺术特征因素开发的创新性

  社会和谐“音符”的构建与挖掘,关键在于和谐因子构建,社会人文因素作为社会和谐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社会“人文美”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落实方向。“人文美”顾名思义就是社会人文环境中蕴含的内在美,主要体现于人文情感与人文精神两个方面。人文精神在于陶冶人的内在精神情感,而人文情感说明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方式。高校音乐教育强调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而社会人文作为丰富学生内心世界的关键,高校音乐教学应不断加强“人文美”的关注力度,同时全面挖掘“人文美”的艺术性特征。通过音乐教育中社会人文因素的内在美,在陶冶学生内心情怀的同时,充分引导民族精神、民族品质的理解。促使音乐教育进行社会和谐构建的推动作用,并深层陶冶学生心灵,突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发展的新重点,音乐教育的艺术性特征发掘从单一的音乐角度向多元社会角度方向转变[7]。全面升华高校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感知社会的艺术美能力,艺术体验角度也逐渐向社会环境层面深入。

  3.“生态美”体现艺术性内涵的构建与完善

  社会发展环境的优化重点在于生态环境氛围的构建与打造,将社会生态发展作为社会和谐环境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挖掘艺术性特征主要以社会环境因素的艺术性为重点,强调将环境中的“生态美”作为艺术特征体验的关键性要素,强调社会环境陶冶人的性格、内心发展的作用,并且产生人的社会情感的环境陶冶作用,促使社会生态与社会心理优化之间的紧密联系直观体现,积极优化学生心理、情感素质。这既是高校音乐教育挖掘内在艺术性特征的关键点,也是创新点所在,重新诠释音乐教育的内在深层含义中的艺术性特征,激发高校音乐教育关注学生内在心理的方向,实现优化与陶冶学生心灵的艺术性新方向。这既是高校音乐教育活动开展中教师落实素质教育发展方向的具体回答,也是深层解读音乐教育内涵中艺术性特征的关键,“生态美”的关注能够从内心与环境角度体现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性内涵。

  4.“人格美”成为艺术性人格特征构建的新要素

  引导高校学生对社会“人格美”的认知,作用与意义不仅局限于优化高校学生社会心理,更重要的是,高校学生扩展美的体验角度,在发现自身的内在美同时,能够体会社会和谐美的氛围。高校音乐教育的核心与重点并不应局限于开发学生音乐能力,还应将体会音乐、体会心理、体会环境作为重要因素[8]。积极影响学生的内心人格构建,从社会性艺术特征角度深层优化学生感知“美”的心理,达到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因素的深层挖掘。众所周知,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一种疑惑,人文音乐教育的艺术性特征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怎样能从实际落实角度进行挖掘。通过正确引导学生“人格美”,积极优化学生音乐艺术体验过程以及心理感知艺术的视角,促使学生从心理层面认知音乐教学中蕴藏的社会性艺术,促使音乐教育积极影响学生人格构建,同时熏陶学生的社会人格。这是现代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挖掘过程融合社会和谐因子,积极引导学生艺术性人格,体现音乐教育中的人格艺术性新特点,解答传统音乐教育工作者关于艺术内涵的认知缺陷。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探索,关键在于放眼社会发展环境。以社会的环境美、生态美、人文美为根本,全面挖掘音乐文化体现的民族性、传统性、人文性、文化性艺术特征,促进音乐教育的人文引导、艺术心理的培育、社会环境的感知作用的全面强化,促使高校音乐教育引导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的挖掘与探索能够真正实现关注社会、关注文化、关注环境,提升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品质与艺术内涵。

  参考文献:

  [1]张蓉.音乐艺术院校声乐教学组织形式探微[J].音乐创作,2015(5):192.

  [2]张帆.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基于辽宁省部分高校抽样调查[J].现代教育管理,2014(6):125.

  [3]殷婕,王华彪,杨丽娜.地方高校音乐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4(30):129.

  [4]米永盈.音乐与语言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综合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的启示[J].艺术百家,2014(4):262.

  [5]李莉.区域音乐史研究与地区高校“音乐史”专业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史专业为例[J].音乐创作,2014(3):118.

  [6]杨莉.高校音乐传统教学创新及发展方向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153.

  [7]邰乐.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文化的渗透——以江西高校音乐教育为例[J].音乐创作,2015(12):193.

  [8]朱英萍.以审美为核心的大学音乐鉴赏教材实践研究[J].音乐创作,2014(11):193.

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探究论文 篇五

  摘要

  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对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面向社会,不仅要为学生普及基础的艺术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音乐知识、理解音乐知识、吸收音乐知识。文章具体探讨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音乐实践的意义与实施策略,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高校艺术教育;音乐实践;实施策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艺术教育具有综合性特征,艺术理论教学和艺术实践缺一不可。许多教师忽视了音乐实践的重要性,阻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高校必须认识到音乐实践的意义,探讨音乐实践的实施策略。

  一、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音乐实践的意义

  (一)提高音乐素养课堂

  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极大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我国推行教学体制改革,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也面临一些新变[1]。在过去,很多教师束缚在传统教学体制的桎梏下,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没有将理论熔铸到音乐实践中,致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低。在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开展音乐实践,可以更新教学模式,促进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的结合。

  (二)掌握音乐技能

  在音乐实践中,学生需要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音乐实践需要以音乐理论作为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专业的音乐理论,熟练运用音乐理论,才能提高音乐实践水平。许多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足,会对音乐实践产生不利影响。通过音乐实践,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教师也能以此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

  (三)促进团队合作

  高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比较特殊,具有独立性和孤立性。这些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关爱下长大,以自我为中心,很容易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音乐实践大多是团队活动,学生需要加入小组,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和其他团队成员建立友好关系。在音乐实践的作用下,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大大提升,可以在团结友爱的氛围中获得友情。

  (四)突出主体地位

  在教学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可以充分体现自身的主体地位:学生既可以成为小组讨论的领导者,就某一话题展开分析;学生也可以成为小组讨论的参与者,与其他成员进行互动[2]。

  二、当前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音乐实践的不足之处

  (一)实践认知不足

  音乐实践是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音乐实践水平,高校需要正确认识音乐实践,科学规划音乐实践课程。高校最终要面向社会,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作为重要目标,想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深化音乐实践认知,拓宽音乐实践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没有设立专门的音乐实践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培养。在高校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学生逐渐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否定了音乐学习的重要性。

  (二)实践形式单一

  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具有统一性,音乐理论是音乐实践的指导,音乐实践是音乐理论的基础。一些高校举办了音乐实践活动,如音乐演出、音乐剧表演等等。参加音乐实践活动的学生大多为学校的优等生,其他学生很难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在开展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高校偏重学生艺术行为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发展存在短板[3]。

  (三)实践内容匮乏

  上文已述,高校最终面向社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的人才需求目标密切相关。为了使人才培养有章可循,高校应该对人才市场变化进行分析,尽可能满足市场的人才需要。很多高校在开展音乐实践时没有考察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也没有对音乐实践内容进行适时调整,致使学生个人能力和市场需要相距甚远,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无法顺利达成。

  (四)实践机会较少

  纵观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可以发现音乐实践的比重较小,音乐理论的比重较大。由于音乐实践课程较少,学生很难获得音乐实践的机会。高校音乐教育课程内容包括音乐历史、声乐知识、乐器使用等等,理论知识只有应用在实践中才能发挥效用,许多教师以理论教授为主,没有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践行知识,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中音乐实践的实施策略

  (一)制定音乐实践计划

  只有制定科学的音乐实践计划,才能为音乐实践提供引导,凸显音乐实践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了制定合理的音乐实践计划,高校应该将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相结合,在学生学习理论后开展音乐实践活动。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高校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为学生介绍音乐活动,并为参与活动的学生提供奖励,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按照内容的不同,音乐实践被划分为各个阶段,高校应该对每个实践点进行优化管理,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比如,学校在开展音乐实践之前,应该对实践活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校园歌手比赛为例,学生在开展校园歌手比赛之前,需要采用调查问卷等方法了解学生意愿。如果大部分学生对这一音乐活动充满期许,高校可以正式组织开展比赛。为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高校需要选择合适的活动地点。音乐活动具有大型性特征,高校应该将体育馆、操场、汇报厅等作为音乐活动场地。如果音乐活动场地是露天的,高校还应该综合考量天气要素,根据天气情况制定应急方案。音乐实践的每个环节都至为重要,高校应该派遣专业人员,对音乐实践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以此发挥音乐实践的实效性[4]。

  (二)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该分析学生特征,对学生进行层次性划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将学生分为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两类,在音乐实践中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方法。毕业生和非毕业生的学习需求不同,音乐实践指导需要因人而异。以非毕业生为例,非毕业生还要进行后续的音乐学习,其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更多,教师可以在音乐实践中偏重音乐技能的训练、乐器使用方法的讲授等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音乐理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音乐比赛、校园音乐剧表演等活动中去,在音乐活动中积累实践经验。以毕业生为例,毕业生即将走入社会,从事相应的音乐工作。为了让学生充分满足职业需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创作一首歌曲、让学生进行自主音乐表演等等,以此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三)不断丰富实践内容

  高校举办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场音乐实践活动都能收获成功。学生在音乐实践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临场反应能力、救场能力等等,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当音乐活动中的音乐设备出现问题,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清唱技能,让学生在无伴奏情况下进行表演;当活动场地出现问题,教师应该鼓舞学生的士气,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教师要始终培养学生的临时应变能力,帮助学生正视音乐实践。

  (四)创造更多实践机会

  在传统音乐实践过程中,高校以校园作为主要活动场地,限制了音乐实践活动的范围。为了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高校应该将音乐实践扩展到校外,和演出单位进行积极合作。比如,高校可以在校内组织校园歌曲比赛,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校外演出。在与演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后,高校应该让学生进行商业演出,不断扩大音乐实践的舞台。综上所述,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民生活也逐渐多元化,对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有更高要求。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必须提高音乐实践水平,扩展音乐实践空间,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让高校艺术教育中音乐实践随着社会进步和需求而不断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姜程,姜子威.“校团合作”的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J].音乐创作,2017(8):172-174.

  [2]郭玮.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的对接共赢--第六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学校音乐教育论坛述评[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7(2):127-131.

  [3]魏莉丽.高校音乐教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理论探究--评《中国高校音乐教师培养现状报告》[J].大学教育科学,2017(3):137.

  [4]廉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J].教育界,2017(3):132-133.

  [5]曹晖.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多元化钢琴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神州,2017(32):188.

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探究论文 篇六

  摘要:音乐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帮助学生陶冶情操的课程,音乐课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丰富学习生活,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在音乐的陶冶中得以升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是构成音乐课堂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互动意识;培养;策略

  音乐教育是初中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渐渐开始产生自己的思想观念,有叛逆心理,音乐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更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用音乐来引导学生更好的成长,所以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可以充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让音乐课成为有趣的、受欢迎的课程。

  1提高课堂趣味,创造互动前提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步入初中之后更是面临中考的压力,在学习上往往一股脑的把劲头都用在主科和自己较薄弱的学科上,而并不注重音乐课,课堂上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做其他学科的习题已经是普遍现象,但是音乐课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必须受到学生们的重视,而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对很多事物是抱有质疑的态度,教师的许多千篇一律的互动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失去对于音乐课的兴趣,那么互动就显得更不可能,所以让课堂变得有趣,学生感兴趣了,这才是师生互动的前提。首先,从课堂导入开始就要精心设计,让导入变得生动有趣,比如播放一些当前学生们爱看的电视剧的主题曲,或者从一些有趣的音乐小视频开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目光,比如在学习有关于和声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如果简单的从和声的基础知识开始导入,不免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首要学习的和声的音频或者视频,让学生先感受到和声的奇妙魅力,问学生觉得和声好不好听,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后,询问学生信不信经过这一堂课的学习,班上的同学也可以唱出这样的效果,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一定很想知道在学习之后大家能不能唱出那样的效果,并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就会更加投入,教师的互动也就变得轻松容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增强教学趣味,增强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还以上文的和声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就是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组,一个组学习一个音,最后大家一起和声,这样的教学不免有些呆板,在互动时,学生被分为不同的组之后是会产生一种被需要的感觉,教师可以随机进行组配,比如在大家学习完自己的音之后,开始引导学生,可以第一组和第二组唱,第二组和第四组唱,第三组第四组在唱的时候要求第一组加进来,这样随机的进行演唱一方面增强学生内心的紧迫感,在课堂生集中精神不懈怠,同时完成教师的要求之后也会有成就感,在互动中,教师的加入也可以让互动变得更为有层次,比如,教师在每个小组里选出两个人,在每三个小组学生进行和声演唱的时候代替另外一个组的学生进行演唱,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让课堂变得更为生动,这样充满变化的教学让学生更为感兴趣,自然也更能够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2营造愉悦氛围,促进个性发展

  在教学课堂上,学生的互动意识与课堂的气氛有很大程度的联系,如果在一个沉闷、毫无生气的课堂中,学生连话都不愿意说,更不用说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了,所以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欣赏并没有特定的规律和答案,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去欣赏音乐才是最终的标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说出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照搬课本,让学生有教科书式的感想,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感知能力,也让课堂变得局促狭小,并不能够容纳学生的感受,学生说着口不对心的感想,在课堂学习中也就更不会付出真正的思考,所以,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时,询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是自己的生活经历还是联想到了自己看过的某一本书或者是某部电影,把音乐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让课堂变得热烈,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也能够学会去接纳别人的意见,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要让学生们明确音乐是具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听了同一首曲子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不过音乐也是有自身的特点的,比如,大家看奥运会颁奖仪式时,看到中国国旗升起,听到中国国歌时,大家心里都会产生自豪感,这是由于大家爱国的心都是一样的,立场相同,感受自然也就一样,让音乐课堂变成学生们展现自我的天地,让学生的个性不被束缚,在快乐中成长。

  3进行充分备课,调动学生情绪

  许多音乐教师的备课不乏程式化、模式化,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的体现是很模糊的,甚至有的音乐教师的备课直接从教参上照搬,缺乏创造性。不同的学生群体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备课,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自己情感的投入,才能够把音乐所传递的真实情感传递给学生,才有可能做到调动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授《走进歌乐山》这一首曲子时,教师上课的情绪就不能是平平淡淡的,《走进歌乐山》的大背景是重庆歌乐山上为取得全中国胜利而牺牲的烈士们,此时教师的情绪应该充满着激情,斗志昂扬,只有教师本身的情绪融入歌曲中才能把学生带动起来。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美的教育和情操的陶冶,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李晶.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王莉萍.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4.

  作者:刘璐 单位:江苏省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浅谈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探究论文【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