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害防治的论文 篇一
标题:大豆病害防治策略及其应用
摘要: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由于病害的侵袭,导致大豆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病害防治成为保障大豆产量稳定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大豆常见病害的病原、发病特点和传播方式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大豆病害防治的主要策略,并探讨了这些策略的应用效果和局限性。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大豆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大豆病害;病原;发病特点;传播方式;防治策略
引言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其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害的侵袭,导致大豆产量受到严重影响,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损失。因此,科学有效地防治大豆病害,对于保障大豆产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豆病害的病原及发病特点
大豆病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等。其中,真菌性病害是最为常见和严重的病害类型。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大豆霜霉病、大豆根腐病和大豆白粉病等。这些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寄生真菌,它们通过种子、土壤和空气传播,进而感染大豆植株。大豆病害具有发病早、传播快和防治难的特点,给大豆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二、大豆病害的传播方式
大豆病害主要通过种子、土壤和空气传播。种子传播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传播方式。感染了病原的种子,一旦播种,就会导致大豆幼苗感染病害。土壤传播主要是通过病原菌存活于土壤中,并通过根系侵入大豆植株,引发病害。空气传播主要是通过病原孢子或病斑的飞散,进而感染大豆植株的叶片和茎部。
三、大豆病害防治策略
为了有效防治大豆病害,目前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策略:
1. 抗病性品种选育:通过选择具有较高抗病性的大豆品种,降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2. 清除病源:及时清除病害植株,减少病原的存活和传播。
3. 土壤管理:采取合理的土壤管理措施,如施用有机肥料、调节土壤酸碱度等,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抗病能力。
4.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进行病害防治,如喷洒杀菌剂、杀虫剂等,减少病害的发生。
四、大豆病害防治的应用效果和局限性
这些防治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防治大豆病害,提高大豆产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农田环境污染,并且病原菌易产生抗药性,降低农药的防治效果。因此,要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防治策略,结合综合防治,才能更好地控制大豆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结论
大豆病害防治是保障大豆产量稳定的关键。通过对大豆病害的病原、发病特点和传播方式的分析,以及对目前主要防治策略的总结和评价,可以为大豆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和指导。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大豆病害防治的新策略和新技术,提高大豆病害的防治效果,保障大豆产量的稳定增长。
大豆病害防治的论文 篇二
标题:生物防治在大豆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摘要: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由于病害的侵袭,导致大豆产量受到严重影响。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病原抗药性等问题。因此,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大豆病害,重点介绍了生物防治在大豆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包括生物农药、生物防控剂和生物肥料等方面,以期为大豆病害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大豆病害;生物防治;生物农药;生物防控剂;生物肥料
引言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防治大豆病害,但由于存在环境污染、病原抗药性等问题,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寻找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生物防治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生物农药的应用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或其代谢产物等天然物质进行病害防治的农药。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用于大豆病害防治的生物农药,如生物杀菌剂、生物杀虫剂等。这些生物农药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等优点,能够有效地防治大豆病害。
二、生物防控剂的应用
生物防控剂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寄生性昆虫和捕食性动物等生物制剂进行病害防治的一种方法。在大豆病害防治中,常用的生物防控剂包括拮抗菌、真菌寄生性线虫和捕食性昆虫等。这些生物防控剂能够与病原菌竞争营养、产生抗生物质、寄生或捕食病原菌,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三、生物肥料的应用
生物肥料是指利用微生物肥料、植物提取物肥料等进行土壤改良和养分补充的一种肥料。在大豆病害防治中,适当使用生物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抗病能力,从而增强大豆的抗病能力。此外,生物肥料还能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进一步提高大豆的抗病能力。
结论
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式,在大豆病害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生物农药、生物防控剂和生物肥料等方面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防治大豆病害,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然而,生物防治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如生产成本高、防治效果不稳定等。因此,今后的研究应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生物防治技术,提高其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为大豆病害的防治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大豆病害防治的论文 篇三
关于大豆病害防治的论文
1大豆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主要为害大豆植株幼苗、叶片以及子粒。主要症状是真叶会沿着叶脉两侧出现斑块,斑块颜色主要是绿色。同时叶片表面还会出现圆形黄绿色斑点,并最终变为褐色。病斑表面还会有灰白色菌丝。大豆霜霉病主要出现在雨水较多的`年份,对大豆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大豆霜霉病主要防治方法是采用抗病品种,并且在种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剔除霉变种子。拌种时,用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甲霜灵可湿性粉剂,配置成一定比例溶液进行喷洒,可有效控制大豆霜霉病发生。
2大豆根腐病
在我国主要大豆产区极易发生大豆根腐病,这主要是由于大豆种植面积较大,导致病情发生较为频繁。该病发生在大豆苗期会直接影响大豆生长,甚至造成死亡。而在成株期,同样存在大豆根腐病发生的情况,造成大豆根部受害,导致发育不良,产量减少。主要症状是种子变软,不能发芽,并且会有一层白色霉菌。在幼苗根部会出现腐烂,还会产生浅褐色斑点,侧根同时还会出现霉变。大豆根腐病主要防治方法是合理耕作,因为带菌土壤会直接导致大豆根腐病侵染,因此通过轮作方法可以减少发病。在进行整地时,需要减少积水,确保土壤疏松通气。
3大豆病毒病
大豆病毒病状比较多样,因病毒种类(特别是复合侵染的病毒种类)、大豆品种、侵染时期及环境条件而变。常见的是花叶皱缩、沿叶脉疱状斑、叶边下卷、顶枯、植株矮小、局部或系统坏死。染病种子常表现为从脐部放射状色斑或云纹斑。大豆病毒病属系统性病害,也就是说病毒可以随大豆的输导组织传遍全身。一旦感染大豆花叶病毒,新叶都会出现花叶,这与2,4-滴类除草剂引起的局部药害不一样。防治该病建议大豆播种前用2.5%适乐时种衣剂10克加“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12.5克,拌5公斤豆种,晾干后播种;大豆出苗后用10%吡虫啉4000倍加“天达-2116”(花生豆类专用)600倍喷雾,可防治蚜虫和飞虱,兼治病毒病。另外在病毒病发病初期,用50%消菌灵1000倍加3%天达啶虫脒乳油1000倍加“天达-2116”(豆类专用)600倍喷雾,可控制病毒病蔓延。
4大豆褐斑病
叶片染病始于底部,逐渐向上扩展。子叶病斑不规则形,暗褐色,上生很细小的黑点。真叶病斑棕褐色,轮纹上散生小黑点,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直径1~5毫米,严重时病斑愈合成大斑块,致叶片变黄脱落。茎和叶柄染病产生暗褐色短条状边缘不清晰的病斑。大豆褐斑病的防治要从种子开始,用种子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加强管理。大豆收获后清除病残体,深翻土地,与禾本科或其他作物轮作3年以上;田间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5结语
大豆要想获得高产,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十分关键,建议农户以预防为主,因为大豆一旦发病,即使及时得到治理也会对大豆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大豆发病,要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治理,把损失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