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论文 篇一
标题: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与应用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挑战。为了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成为重要的防控手段之一。本文从疫苗的研发过程、技术原理以及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技术原理、应用情况
引言: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病毒,其感染范围广泛,传播速度快。为了有效控制疫情,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疫苗的研发过程需要经历从病毒的分离和培养到动物实验,再到临床试验等多个阶段。本文将重点介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过程和技术原理,并对其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疫苗的研发过程主要包括病毒的分离和培养、抗原的选择和表达、疫苗的制备和质量控制等环节。首先,病毒的分离和培养是疫苗研发的基础,只有成功分离出病毒并进行培养,才能进行后续的研究。其次,抗原的选择和表达是疫苗研发的关键环节,需要选择能够产生免疫应答的抗原,并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进行表达。最后,疫苗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是确保疫苗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生产和检验。
疫苗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灭活疫苗是通过将病毒灭活后注射给人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减毒活疫苗是通过将病毒进行减毒处理后注射给人体,能够产生持久的免疫效果。亚单位疫苗是利用病毒的部分成分进行疫苗制备,可以有效刺激免疫系统。基因工程疫苗是通过将病毒相关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制备疫苗。
疫苗的应用情况主要包括疫苗的临床试验和大规模接种等。疫苗的临床试验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包括安全性评价、免疫原性评价和保护性评价等。只有通过临床试验并证明疫苗的安全有效性,才能进行大规模的接种。在疫苗的大规模接种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组织和实施,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是当前全球抗击疫情的关键一环。通过对疫苗研发过程、技术原理以及应用情况的综述,可以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促进疫苗研发和应用的进展。
医学专业论文 篇二
标题: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摘要: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抗癌手段,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综述了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技术原理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技术原理、展望
引言:肿瘤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效果有限。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抗癌手段,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消灭肿瘤细胞,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本文将重点介绍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技术原理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T细胞治疗和肿瘤疫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消灭肿瘤细胞。T细胞治疗是通过将患者自身的T细胞采集、培养和扩增后再注射给患者,增强患者的免疫反应。肿瘤疫苗是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免疫治疗的应答率和持久性仍有待提高,部分患者对免疫治疗无效。其次,免疫治疗可能导致免疫相关的副作用,如免疫性毒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此外,免疫治疗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普及。
未来,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个体化治疗、联合治疗和新型免疫治疗方法等。个体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遗传变异和免疫特征,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联合治疗是将不同的免疫治疗手段进行组合,以增强治疗效果。新型免疫治疗方法包括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等,将为肿瘤免疫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结论: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抗癌手段,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对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技术原理以及存在的问题的综述,可以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促进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
医学专业论文 篇三
医学专业论文
导语:写论文是每个应届毕业生最后且最为重要的事情,因为这直接关于到毕业证的相关问题,那么有关医学专业的论文模板哪里有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医学专业论文,希望有所帮助!
摘要:
人文教育是儿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导致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文教育的手段不应局限于课堂讲授形式,应拓宽人文教育途径,通过带教教师的榜样作用,把人文教育融入临床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以提高儿科医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
儿科学;专业学位;人文教育
随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工作的开展,所有新招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是直接面对患者的临床一线人员。而儿科医生不仅要面对不能正确表达病情的患儿,同时还要面对患儿家属,因此在儿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研究生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1],加强医学人文教育,让每一名儿科医生清楚地意识到人文素质是一名医生所必备的素质。
1人文教育在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意义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通常是指在人的生存过程中以追求真、善、美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对人的整体、全面、长远和根本利益为终极关怀的价值追求。人文精神本质上以人为中心,将人的尊严、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作为主旨的观念和信念。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的重要表征就是医学人文精神,即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注与尊重。医学人文精神根植于医学实践,其核心就是关爱生命,以患者为中心,在诊疗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弘扬高尚医德。
2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2.1加强人文教育是解决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
现代高新医疗技术的应用,在给患者带来巨大福音的同时,也导致一些医生崇尚“技术万能论”,只见“病”不见“人”,把“病”与“人”割裂开来,缺少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有效沟通,导致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甚至发生了一些性质恶劣的“杀医事件”。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有关。医学人文精神淡化,忽视“人”的体验,忽视“人”的存在,必然导致医患矛盾。医患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医护与患者的关系,其次才是人与疾病的关系,这又包括两部分:一是医护与疾病的关系,二是患者与疾病的关系。因此,要解决好医患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处理好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即首先要解决好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儿科医生与患儿家属的关系。我国著名的外科大家裘法祖说“医学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但必须要有人的温度”。加强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儿科医生的人文素质,是减少医患矛盾的重要途径。
2.2加强人文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医学模式已经向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转变。患者对医院的期望更趋于理性,其更关注就医环境、就医体验和生活质量。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仅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人文精神。尤其是儿科医师面对的儿童是一个不断生长变化的个体,在儿童疾病的诊疗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儿童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发育特点,还必须注重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才能更好地减轻患儿的痛苦。
2.3加强人文教育是提高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需求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意识和职业道德、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素质以及身心素质。交流沟通技能是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体现,不仅要懂得如何与患儿沟通,还要掌握与患儿家属沟通的技巧。医乃仁术,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对患儿有仁爱之心,树立以患儿为中心的理念,善于把握患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了解患儿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抓住问题的本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适当的时间、地点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建立互助互信、友善和谐的医患关系,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儿童医疗服务的骨干力量,其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儿童医疗服务的质量。研究表明,医患沟通不良是导致医疗投诉和医患纠纷多发的重要原因,所以加强人文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儿科医生的必然要求。
2.4加强人文教育改善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现状
我国高考制度的设置导致报考临床医学的本科生以理科学习为主,人文基础相对薄弱、人文知识储备不够。考上大学后由于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对人文科学课程的学习时间很少,加之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部分学生趋于功利化,只重视医学知识,而轻视人文知识。因此,很多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人文课程教育,导致人文知识储备不足、人文精神缺乏;缺乏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自身综合素养不高;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不足;缺乏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3如何在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中融入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的手段不应局限于课堂讲授形式,应拓宽人文教育途径[2],通过带教教师的榜样作用,把人文教育融入临床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
3.1首先提高带教教师的人文素质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带教教师的人文素质直接影响研究生人文价值观的形成[3-4],所以我们积极鼓励临床教师参加人文培训班,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语言学、文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相关内容。身教大于言传,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在临床医疗实践过程中,临床教师除了讲解疾病的诊断治疗知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外,还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2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医学人文知识
指导并带领学生阅读古籍文献。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思想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可以从中汲取其精髓,并将其运用到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去。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医乃仁术”,“仁”是儒家理论的核心,其基本内涵为尊重人、宽容人、同情人、关心人、帮助人、爱护人,珍视人的生命。儒家学说认为,君子要以义为重,人的道义价值应高于物质利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履行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天职的前提下获得正当的经济收入,实现义与利的完美结合。古人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加大对医学先贤的宣传教育,弘扬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历史人物的高尚医德。
3.3在病史采集中注重培养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语言及非语言沟通技巧
病史采集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儿科临床实践的基本技能。儿科患者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痛苦。病史采集大多来源于患儿家属,而患儿家属则因对孩子的过度关爱及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而过度担心、焦虑不安,导致其对患儿病情夸大或隐瞒而表述不准确。因此,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儿科医生获得患儿真实病情的重要渠道,也是患儿及其家属信任医生、配合诊断治疗的基础。在临床带教中教育学生采集病史时,做到着装合体、举止大方、态度和蔼,同时还要善解人意,尊重患儿及其家属,并要求对所有患儿一视同仁。
3.4在体格检查中融入“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理念
体格检查的异常发现是疾病诊断的重要线索和依据,是医生与患者零距离接触和情感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但随着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致使体格检查被年轻医师日益忽视。儿科医师面对的患儿易哭闹,不配合体格检查,家长亦不愿意让年轻医生检查患儿,导致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有畏难心理,不愿意给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因此,带教教师不仅要让研究生认识体格检查对诊断疾病的重要性,还要在体格检查中融入人文关怀。在进行检查前准备一些儿童喜欢的玩具,与患儿适当游戏,减轻其恐惧心理;检查时动作轻柔、灵活、规范、准确、全面;检查后帮患儿整理好衣服、盖好被子并对患儿家属表示感谢。
3.5在辅助检查选择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
适宜的辅助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明确诊断,但如果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顾患者的实际情况,盲目选择检查项目,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也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因此,带教教师在指导研究生选择辅助检查项目时要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从实际出发,正确选择检查项目,做到有的放矢,培养研究生的医德观念。
3.6在疾病的诊断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
正确的诊断是准确治疗的关键,但由于婴幼儿疾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导致诊断困难。我们强调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必须结合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及疾病谱,牢记临床思维的基本原则,全面把握现象与本质、主要与次要、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
3.7在治疗中树立中国传统医学的整体治疗观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儿童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一旦孩子生病,几位大人为之团团转,并对医生的治疗有极高的预期。儿童病情变化快,临床常用药物中大多无儿童的用法用量,治疗手段单一,预后难以判断,一旦孩子的治疗效果与预期偏离,便会发生纠纷、冲突,使得沟通工作和治疗难以维持。中国传统医学的整体治疗观认为,病与人、身与心是互依互存、融为一体的。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做到既要关注患儿的身体,也要关注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既要重视患儿的痛苦,也要重视患儿家属的感受;既要提高疗效,也要尽可能地减少对机体的损伤;既要考虑现在疾病的影响,也要考虑患儿成年后的生活质量。尽可能做到患儿少受罪、家长少花钱。综上所述,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未来服务儿科临床的主要力量,带教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在加强对学生临床技能训练的同时,从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注重人文关怀精神培养,最终使学生成长为一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任保平.以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2):56—60.
[2]雷星,阚金庆.张学瑜,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文教育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2):134—137.
[3]曹栋栋,王青,王志锋,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内涵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9(5):72—74.
[4]兰萍,邵锦霞,刘颖,等.诊断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184—186.